-
全部
-
制造业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食品制造业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烟草制品业
- 纺织业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家具制造业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医药制造业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金属制品业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汽车制造业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其他制造业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母线槽
近年来,我国母线槽的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母线槽产量为1545万米,而到了2023年,产量增长至1611万米,显示出稳定的增长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电力需求的增加,母线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2022年我国母线槽需求量为1422万米,而2023年需求量达到1491万米,同样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为母线槽产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磷酸铁锂电池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储能领域的规模化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因其高性价比、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等优点,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09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电池管理系统(BMS)
近年来,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BMS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我国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规模达到103.08亿元,同比上升138.78%,2023年我国电池汽车管理系统(BMS)行业市场规模达250.74亿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BMS市场的需求。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BMS对于车辆系统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BMS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储能电池
近年来,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储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储能电池出货量连年攀升。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85GWh,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84GWh,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的45%。在储能电池类型方面,锂电池(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等)占据主导地位。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在储能电池出货量中占比较大。
电化学储能
在诸多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技术最为成熟且总量规模最大,其次为以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他如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蓄冷蓄热等储能形式的装机占比较小。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2GW,年增长率21.9%。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91.3GW,是2022年同期的近两倍。其中,锂离子电池继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超过100%。
消费电子电池
全球消费型锂电池行业的需求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以及新兴应用领域如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电动汽车等的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电池需求量为110.45GWh,同比增长0.92%。消费电子类产品更新周期普遍较短,且产品款式多样,在形态、性能等方面持续对电池提出要求。同时,全球对于边缘AI关注度不断提高,AI手机、AIPC等强调本地计算能力,对于电池续航及便携性提出要求,预计驱动电池材料革新、提升单机电芯颗数以及能量密度等。这表明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交流电动机
当前,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深刻转变。企业纷纷加大对高性能、高效率、低能耗电机的研发投入,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推动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逐渐普及,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2023年中国交流电动机产量为3.68亿千瓦,同比减少14.25%。这一下降趋势可能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
两轮电动车社区充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两轮电动车作为一种轻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短途通勤、外卖配送还是日常出行,两轮电动车都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然而,随着电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充电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家庭充电方式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难以满足大量电动车的充电需求。因此,社区充电站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的有效途径。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社区充电行业市场规模为77.5亿元,同比增长44.59%。
绝缘材料
近年来,我国绝缘材料行业产量持续增长。这一方面是随着电子、电气、通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绝缘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绝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此外,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绝缘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据统计,2019-2022年中国绝缘材料行业产量从216.2万吨增长至249.79万吨,2023年行业产量达到约254.51万吨,同比上涨1.89%。
便携式储能
近年来,户外用电需求和应急备用电源需求日益增加,同时,新能源汽车带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日益成熟,便携式储能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数据显示,2017-2022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量由10.1万台增长至656.7万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7%。但到2023年,这种节节攀升的“储能景气”很快就遭遇了转捩点。受赛道内的竞争烈度直线升高,库存压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便携式储能需求断崖式下跌。估计2023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量有所下降,达到600万台左右。
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行业正处于技术快速创新的阶段,高精度、高性能的伺服电机成为市场的新宠。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控制算法、更高精度的编码器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机械元件的更加精准、快速的控制。近年来,中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75.9亿元。中国伺服电机行业正朝着高精度化、小型轻量化以及定制化与个性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TOPCon电池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显著增长,特别是光伏发电市场的蓬勃扩展,TOPCon电池凭借其高效、稳定的性能特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应用机遇。据统计,2022年中国TOPCon电池的产能已突破100GW大关,其中晶科能源独占鳌头,贡献了35GW的产能,天合光能则以8GW紧随其后。步入2023年,TOPCon电池的产能更是实现了飞跃式增长,超过了400GW的里程碑,带动市场规模攀升。2023年,中国TOPCon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达570亿元,同比增长201.42%。
白色家电
白色家电是对家电的一种分类的具体类别名称。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主要包括洗衣机、部分厨房电器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如空调、电冰箱等)。2024年上半年,中国白色家电市场面临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整体零售表现出现了下滑趋势,主要归因于消费者购买力的减弱以及空调产品价格的显著下调,导致市场结构和产品定价双线下行。
LED移动照明
LED移动照明是一种便携式的照明解决方案,它具有多种优势,如低能耗、体积小、长寿命、无污染、响应快等,已经成为全球照明的主流选择之一。中国LED移动照明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大,主要受益于国内对节能环保照明产品需求的增长以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LE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成本的降低,LED移动照明产品在建筑、汽车维修、应急照明和DIY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LED移动照明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1.4亿元。
小家电
小家电一般是指除了大功率输出的电器以外的家电,一般这些小家电都占用比较小的电力资源,或者机身体积也比较小,所以称为小家电。近几年来,尤其是疫情爆发以来,线上市场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数据显示,2015-2017年厨房小家电零售额还以线下为主,但到了2018年线上零售额反超,并逐渐扩大,2022年增长至473亿元,但2023年受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线上零售额同比下降10.7%,直到2024年1-6月也处于下降状态,1-6月线上零售额同比下降2.8%至206亿元。
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也不断增加。光伏企业抓住光伏市场机遇,积极提升产能规模,光伏组件产量持续提高。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同比增长79.46%至518.1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