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2、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产品质量和信誉壁垒
2、规模壁垒
3、销售资源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六、行业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八、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混凝土预制桩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凝土预制桩经历了开始从日本引进先进的产品、技术和工艺到独立自主研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快速发展阶段,截至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管桩产量最大、品种最多、规格最全、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混凝土预制桩产量为4.4亿米。


一、定义及分类


桩基础是通过桩基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基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混凝土预制桩为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预制而成的桩类产品。混凝土预制桩按照外部形状一般可分为预制混凝土管桩和方桩,其中管桩是混凝土预制桩应用最广泛的产品。管桩采用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方法制作,按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划分为PHC管桩和PC管桩。PHC管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PC管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

混凝土预制桩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混凝土预制桩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行业内主要的自律性协会组织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CBMF)和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CCPA)。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通过对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全程监督和建筑工程经济技术指标的制定来规范行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拟订、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设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等机构,负责产品标准化工作和质量技术监督等工作,负责产品标准化、产品质量等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和行政执法。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是由我国建筑材料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自愿组成的、跨地区、跨部门,经民政部批准设立,接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目前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代管协会,下设预制混凝土桩分会,主要为协会内企业提供行业调研、产品推介、诚信评估研究、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行业服务。


2、行业相关政策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不同领域建设工程的大力发展,混凝土制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混凝土预制桩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家引入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理念,鼓励使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混凝土预制桩作为一种工业化程度高、废弃物排放少的建筑材料,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由此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此外,我国政府通过实施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环保和安全法规以及市场秩序监管等措施,推动了混凝土预制桩行业的质量提升和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混凝土预制桩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混凝土预制桩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最早在1920年,澳大利亚发明了离心法制作混凝土制品。1925年日本引进了离心技术用于钢筋混凝土管桩,并于1934年开始制造离心混凝土管桩(RC 管桩)。1962 年日本开发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管桩)后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在1970年开发了离心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我国在1944年开始生产离心钢筋混凝土管桩(RC桩)。20世纪60年代,由于铁路建设的需要,我国研制开发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C桩),并于70年代研制生产了大直径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世纪80年代,我国全套引进了日本PHC桩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并于1988年正式投产。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产混凝土预制桩进入推广应用时期,但当时我国生产商相对较少,市场供不应求。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混凝土预制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制造厂商生产工艺日趋成熟,实现了生产用关键设备、主要原材料、主要外加剂的国产化。从 2010年至今,受到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及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影响,混凝土预制桩行业产销量经历了小幅波动;同时由于环保、节能政策实施力度加大,部分生产线因不达标而停产甚至关停退出市场,行业进入洗牌关键期。

中国混凝土预制桩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产品质量和信誉壁垒


由于混凝土预制桩类产品的最终用户为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及民生安全的大型民用建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其对于所使用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因此,质量和信誉是决定混凝土预制桩企业在该行业内竞争的重要因素,树立良好的质量和市场信誉需要企业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优势。行业内新进入企业要想取得下游客户的充分信任,需要长时间的项目积累和市场检验,从而形成较高的质量和信誉门槛。


2、规模壁垒


混凝土预制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在较大规模的厂商之间展开。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在混凝土预制桩行业中能够显著提升其与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因此,混凝土预制桩行业新进企业想要做大做强需具备较强的资金或产能规模,从而形成行业较高的规模壁垒.


3、销售资源壁垒


混凝土预制桩行业存在产品运输半径,产品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各生产基地周边辐射区域。因此混凝土预制桩企业需要在各产品市场储备具有业务知识和营销能力的销售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并与设计院、各类大型建设单位、实力雄厚的施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为企业产品销售提供良好保障。目前我国市场上大型建筑企业与混凝土预制桩供应企业已形成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新进入或潜在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期业内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混凝土预制桩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钢材、水泥、砂石骨料等。这些原材料市场化程度较高,供应充足,市场价格主要受地缘政治、国家政策、国际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从而影响混凝土预制桩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中游为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环节,下游主要为房地产、工业厂房、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应用领域。下游产业发展和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上升,下游产业稳定发展,为我国混凝土预制桩产业提供了发展动力。

混凝土预制桩行业产业链
钢材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水泥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砂石骨料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育华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折江交通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上游
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抚州中恒管桩有限公司
中游
房地产
工业厂房
市政工程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三和管桩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主要从事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辽宁、山东、山西、安徽等省份共有14个生产基地,并配套相应的运输子公司负责配送管桩产品。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混凝土管桩生产企业之一。三和管桩创始人专注管桩行业近30年,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公路与铁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各类基建工程。2024年上半年,受市场有效需求偏弱、行业整体竞争日益加剧、部分区域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下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三和管桩桩类产品产销有所下滑。2024年上半年,三和管桩桩类产品销售收入27.12亿元,毛利率为9.45%。

2020-2024年上半年三和管桩桩类产品营业收入及毛利率


2)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淳高科始创于1985年,三十余年专注于水泥制品领域,经营范围涵盖预制桩、地铁管片等多个领域,拥有上海、余姚、宁波、台州、温州五大生产基地,是长三角地区较大的水泥制品设计、研发、生产、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之一。中淳高科是预应力管桩国标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其自研核心产品静钻根植桩,曾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省级工法、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2022年,入选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录。2023年,中淳高科营业收入为40.34亿元。

2020-2023年中淳高科营业收入


六、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凝土预制桩经历了开始从日本引进先进的产品、技术和工艺到独立自主研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快速发展阶段,截至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管桩产量最大、品种最多、规格最全、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混凝土预制桩产量为4.4亿米。目前,我国生产混凝土预制桩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以及江西、河南、湖北等中部地区,目前仍以广东、江浙一带以及上海最为密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实施,混凝土预制桩行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部分企业及集团已在海外投资建设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线,并与相关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产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2015-2023年中国混凝土预制桩产量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利好政策持续发力


混凝土预制桩作为混凝土桩行业中的节能节材环保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方向。继供给侧改革实施以来,依靠市场需求结构调整以及节能环保政策强有力约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整体去产能、去库存一直在逐步推进,过剩产能正在出清。其中,混凝土预制桩行业已取得明显效果。在国家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制造、清洁能源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也给混凝土预制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下游需求上涨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整体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能源、交通等行业基础建设投资仍将保持增长。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都将给混凝土预制桩行业提供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3混凝土预制桩产品竞争能力强


相对于其它桩型,混凝土预制桩由于其单桩结构承载力高、单位承载力价格相对便宜;设计选用范围大,容易布桩;对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运输、吊装轻便;施工前期准备时间短、施工速度快、工期短;工艺先进、技术含量高、工厂化生产质量保证;采用先张法、离心成型、蒸汽养护等先进工艺,能节约大量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符合当前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目前,混凝土预制桩已经大量代替了其他传统的各种桩型,成为我国软基处理工程的主要桩基材料,市场竞争力强。


2、不利因素


1大部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


受砂石、水泥资源制约以及运输半径限制,行业内企业需要同时考虑到原材料就近供应和运输成本等因素,大量行业内企业难以成规模并向区外拓展。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我国混凝土预制桩行业内企业众多,但总体上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内几家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掌控话语权,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中议价能力较弱,没有资格参与到大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缺乏市场竞争力。


2生产成本波动幅度大


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相关产业政策的强力推进,国家及地区政府直接对混凝土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企业更新成本直线上升。行业内部分小规模企业由于设备更新改造或者环保不达标等原因被迫关停,甚至直接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受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影响,近些年来上游行业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随之高涨。


3专业人员不足


混凝土预制桩生产、销售需要多学科综合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但由于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产业,叠加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大部分企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致使行业专业从业人员不足。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匮乏,制约了我国混凝土预制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八、竞争格局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质地貌极不相同,对建筑物桩基材料的要求差异极大,加上各种建设项目本身的功能和性质的差异,导致混凝土预制桩产品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与此同时,混凝土预制桩运输成本较高,存在合理经济运输半径。受运输成本影响,在生产基地的合理经济运输半径区域内,混凝土预制桩企业获得的利润水平相对较高。而建华建材、三和管桩、中淳高科、中恒管桩、鸿业管桩等领先企业则通过全国性产能布局,降低跨区域物流运输的成本,同时利用其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水平,占据行业的领先梯队。宝丰建材、海通能源、宏基管桩、恒达管桩、建城基业等企业依托持续创新,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不断提升自身产能,位居竞争市场第二梯队。此外,我国还有大量产能规模小、创新能力较弱的混凝土预制桩生产企业,位居行业第三梯队。

中国混凝土预制桩行业竞争梯队


九、发展趋势


由于混凝土预制桩市场需求分布不均,为取得利益最大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行业内龙头企业将加快资源整合,扩大企业规模,组建集团化(规模化)企业,以尽可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现有混凝土预制桩生产设备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但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完成钢筋笼的制作、混凝土的布料、拆模等工序,生产线整体自动化程度不高。未来,专用机械化、自动化混凝土预制桩生产设备将相继投入市场,混凝土预制桩生产工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此外,随着《水泥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水泥制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和《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预制混凝土桩》等标准的陆续颁布实施,混凝土预制桩绿色生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努力方向。且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国内混凝土预制桩企业走出去将形成常态,国际合作共赢将进一步加深。基于此,混凝土预制桩产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混凝土预制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