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铸钢件是通过铸造工艺生产的钢制零件或组件,指将熔化的钢水倒入模具中,经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制产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铸件生产国,铸件产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随着铸造业的发展,大型铸钢件被广泛应用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尤其是制造业、能源、轨道交通等下游行业需求旺盛,大型铸钢件是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受环保政策、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铸钢件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但高端铸件占比逐步提升。2023年我国铸钢件产量为635万吨。绿色铸造、智能制造等技术的推广提高生产效率,支撑产量增长,2024年我国铸钢件产量约695万吨。
一、定义及分类
铸钢件是通过铸造工艺生产的钢制零件或组件,指将熔化的钢水倒入模具中,经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制产品。按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碳钢铸件、合金钢铸件、不锈钢铸件;按生产工艺不同可以分为砂型铸造、精密铸造、离心铸造;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工程机械铸件、船舶铸件、能源设备铸件。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铸钢件是重型机械的关键部件,如挖掘机、起重机、轧钢设备等。铸钢件行业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实施监管指导。国家发改委行使宏观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固定资产投资及技术改造,制定行业规划,审批、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工信部实施行业管理,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对重型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生产涉及的相关许可证或资质实施监管。中国铸造协会、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行业监管体制,对行业运行进行规范化指导。
2、相关政策
铸钢件在重型机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常用于制造重型机械的关键部件,行业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铸造行业的相关政策,为铸钢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行业壁垒
1、规模经济壁垒
铸钢件行业是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的产业,在达到技术经济上的最佳生产规模以前一般是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量的设备投资和单位原料的加工费就越少,各种生产辅助设施的利用率就越高,从而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就越具有市场竞争力。规模经济的存在迫使新的进入者初始时要投入大量资金,达到同等的生产规模才有竞争力,因而构成了进入壁垒。
2、技术壁垒
铸钢件产品不是标准件,多为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生产所需零部件一般体积大、重量大,且产品生产过程中融合了物理、化学、冶金学、电工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制造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用技术,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门槛比较高。一些大型铸钢件企业都有自己的研究所、设计施工队伍,技术力量雄厚。此外,对于部分产品而言,市场上不能提供生产过程所需的关键设备,企业只能自行开发、制造。因此,技术上来讲,具铸钢件行业备较高的技术密集型属性。
3、资金壁垒
铸钢件制造业,尤其是大型铸钢件行业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前期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生产所需的设备。而且,产品多为客户定制,生产过程复杂,周期长,导致原材料、在产品占用的流动资金量非常大。因此,新进入企业有较高的资金投入要求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铸钢件行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4、行业准入壁
铸钢件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须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如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等,铸钢件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部分设备还须取得相应的使用许可证,因此,铸钢件行业存在一定的行业准入壁垒。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铸钢件行业产业链上游涉及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原材料主要为钢铁材料,包括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废钢等,辅料包括树脂、球化剂、固化剂等,上游钢铁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铸钢件成本;行业中游为铸钢件生产制造;铸钢件不属于单一的重型机械行业,而是跨行业的基础零部件,下游广泛应用于重型机械、能源、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船舶等多个领域,行业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对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交通、航天、水利等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的生产发展与技术进步有着重大影响。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重工主要从事矿山及重型装备、工程成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大型设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及关键基础件的开发、研制及销售,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中信重工以世界规格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核心,构建包括重型冶铸、重型锻造、重型热处理、重型机械加工等全流程的制造工艺体系,拥有精炼钢水1000吨、最大铸钢件600吨,最大钢锭600吨、最大锻件450吨、最大铸铁件200吨、最大球墨铸铁件150吨的制造能力,奠定了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的行业地位,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具备极限制造能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信重工实现营业收入95.57亿元,同比增长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4亿元,同比增长163.51%;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重工实现营业收入58.777亿元,同比降幅15.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4亿元,同比增长6.72%。
(2)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原重工主营轨道交通设备、起重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挖掘设备、焦炉设备、齿轮传动、冶金设备、工程机械、油膜轴承、铸锻件等产品及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能源、交通、航天、铁路、环保等行业。
太原重工可生产565吨以下的各种铸钢件,年生产能力7.5万吨,生产材质包括碳钢、低合金钢、高锰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等,主要采用碱酚醛树脂砂工艺造型、精炼钢水浇注。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3年,太原重工生产铸锻件10761吨,较2022年减少8400吨;铸锻件销量9397吨,较2022年减少10272吨;铸锻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较2022年减少0.94亿元。
五、行业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铸件生产国,铸件产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随着铸造业的发展,大型铸钢件被广泛应用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尤其是制造业、能源、轨道交通等下游行业需求旺盛,大型铸钢件是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受环保政策、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铸钢件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但高端铸件占比逐步提升。2023年我国铸钢件产量为635万吨。绿色铸造、智能制造等技术的推广提高生产效率,支撑产量增长,2024年我国铸钢件产量约695万吨。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铸钢件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可或缺的产业链地位,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回稳,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带动了铸造行业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对铸钢件产品的总体需求量仍将不断提升。
2、不利因素
目前,我国大型铸钢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专业化程度、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都相对较低,在产品品种、工艺水平、质量等级和制造装备等整体水平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距,进而对我国铸钢件制造行业的良性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了不利因素。
七、竞争格局
我国铸钢件制造行业企业众多,且企业间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市场竞争激烈。其中一些优秀铸造企业的工艺装备和产品质量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铸钢件制造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等。
八、发展趋势
随着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建设,我国政府加大对高端铸钢件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智能化与数字化水平。这将为提高铸钢件行业和机械零部件制造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通过技术升级、环保转型、行业整合和政策支持,铸钢件行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下游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未来,铸钢件行业将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