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
在倡导绿色发展的今天,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建设和发展绿色经济,更是新时代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产品的主力军,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23年末,境内市场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49万亿元,存量规模1.99万亿元;截至2024年6月底,境内市场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74万亿元,存量规模2.04万亿元。
绿色信贷
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信贷市场持续增长,并逐渐成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体系化建设最为完善的领域。2023年监管部门继续优化绿色信贷政策保障体系,从产业指导目录更新、信贷支持配套政策完善等角度推动绿色信贷市场有序发展。更多银行机构开始从战略层面发展绿色金融,并积极加入国际原则。截至2023年末我国人民币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达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8.5%。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金融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形式涵盖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和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不仅为环保及可持续项目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安全、可持续的投资选择。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绿色债券、碳配额交易、绿色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绿色金融规模日益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48万亿元;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是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8.5%。
绿色保险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其在绿色经济转型中的独特优势。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实践,保险行业通过标准制定、产品创新、服务扩展等多维度措施支持绿色发展。从市场实践看,国内绿色保险产品规模持续增长,在丰富产品种类与创新服务类型方面进行多项积极探索。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2298亿元,占行业总保费的4.5%;累计提供保险保障金额高达709万亿元。
褐煤
近年来,随着国内煤炭消费需求增加,我国褐煤行业进口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褐煤进口数量及进口金额分别为16314.22万吨、115.8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18%、-6.08%;2024年1-7月,行业进口数量及进口金额分别为10028.47万吨、63.4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86%、-14.65%。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新兴市场的崛起,能源需求将持续增加,特别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旺盛,为我国褐煤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褐煤行业将向清洁、高效、低碳的方向发展。
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及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节能及舒适运行。随着“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不断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开始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转入技术快速演进、规模化应用发展。
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上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逐渐从住宅建造领域扩展到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多个领域。在住宅建造领域,装配式建筑占据了总量的70%以上,成为主流建造方式之一。在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也逐渐受到青睐,其应用比例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符合环保理念的建造方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乙二醇
我国乙二醇进口数量远大于出口数量,是世界上主要的乙二醇进口国之一。进口方面,中国乙二醇的进口量在过去几年中有所波动,这主要受到国内产能扩张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由于国内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能的增加,中国乙二醇的自给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进口依存度有所下降,2023年,我国乙二醇进口数量为714.8万吨,同比减少4.83%。出口方面,国内消费市场庞大,中国乙二醇的出口量相对较小。不过,随着中国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部分企业开始探索海外市场,出口量有所增加,2023年,我国乙二醇出口量达到10.17万吨,同比增长151.73%。
建筑模板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模板生产和消费国家,其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为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我国政府加强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如限购、限贷等,导致房地产开发速度放缓,对建筑模板需求减少。同时,建筑模板的主要原材料如木材、钢材等价格波动,特别是上涨趋势,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激光器
近年来,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市场规模达139.5亿元,同比增长11.78%。光纤激光器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了输出功率、光束质量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2023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增速加快,达到147.1亿元。汽车、家电、机械、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规模的扩大,对激光焊接设备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从而拉动了光纤激光器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下游应用需求的提升,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点方向。
玻璃基板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液晶显示器件的需求增长,从而带动了玻璃基板市场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基地,这直接推动了玻璃基板行业的发展,中国玻璃基板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国际玻璃基板市场上主要由美国和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国内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中国玻璃基板行业正迈向高性能化、柔性化及生产智能化的新纪元。
半导体外延片
2023年我国半导体硅外延片市场规模约92.45亿元,较2022年减少15.11%。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半导体外延片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汽车、5G通信、物联网等的推动下,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字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字库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类市场主体对企业标准字体的需求也将稳步上升。近年来,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销售新业态层出不穷,企业对于广告宣传的市场需求飞速上涨,为字库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市场机会;叠加正版授权程序日益规范化,全球版权环境不断改善,企业版权意识逐步提高、版权付费意愿逐渐增强,字库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云通信
目前,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通信产业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重大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6432万公里,移动电话基站达到1162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11.36亿个,强大的电信通信能力为我国云通信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在此背景下,云通信产业凭借有效降低企业通信成本和通信系统建设技术门槛等优势,在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
三维数字化
三维数字化,亦称“3D数字化”,即运用3D工具(软件或仪器)来实现模型的虚拟创建、修改、完善、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字化操作,从而满足用户在各个应用领域的使用需求。考虑到三维扫描产品供给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所带动的产品迭代升级,以及全球对于智能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三维数字化市场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未来,三维数字化产品也将不断迭代升级,在光学、跟踪识别、数据处理等领域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提升产品测量精度以满足客户更高的要求和更加复杂的测量环境,助力下游产业向高端制造成功转型。
空气源热泵
近年来,随着空气源热泵行业标准的建立、产品推广逐步从政策引导向市场引导发展、空气源热泵产品系列的日益丰富,空气源热泵技术得以在家用电器、商用采暖以及工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行业发展前景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空气源热泵销售规模约为303亿元,同比增长13.2%,延续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