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2、行业相关政策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2、市场准入壁垒
3、资金壁垒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五、行业现状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七、竞争格局
八、发展趋势

汽车智能诊断

摘要:近年来,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平均车龄增长、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带动服务的智能化、多样化需求推动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提升。2023年,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8亿元。未来,随着车载自动诊断系统标准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汽车智能诊断系统将实时监测和评估车辆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故障,汽车智能诊断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汽车智能诊断产业链将会进一步整合和优化,通过打通上下游数据,实现极致的产销协同和最优的资产效率。


一、定义及分类


汽车诊断设备是指能迅速准确査明汽车、总成和机构的技术状况,并得出可靠结论的不解体检验测试机械设备。随着现代汽车充分电子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汽车进行智能化的诊断和分析成为汽车诊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智能诊断是一种主要依赖于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具备全自动读取汽车各电控系统故障码、读取汽车动态数据流和动作测试、显示传感器波形、控制电脑编码等各项综合型集成功能的诊断技术。市场上汽车智能诊断产品分为原厂诊断产品和非原厂综合型诊断产品。原厂汽车诊断分析产品对品牌厂商特定车型的诊断数据深入,并具有完整的故障定义和数据库支持。综合型汽车诊断分析产品能够兼容不同品牌和车型,有助于品牌经销商和专修店支撑起巨大的存量汽车产生的日常维修保养需求,是独立汽修店的必要设备。

汽车智能诊断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汽车智能诊断广义上是电子信息产品。电子信息行业由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主管,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等,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汽车智能诊断同时属于汽车后市场服务,其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负责制定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和相关行业的规定及国家标准等。行业自律性组织包括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是在中国境内从事汽车维修、检测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团体以及个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依法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唯一的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由全国从事汽车保修设备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应的科研、设计、院校、信息、管理等单位及有关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


2、行业相关政策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汽车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导致因汽车问题而引发的各类交通事故频发,为了更好的规避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严格落实汽车诊断、检修等后市场服务,提升检验质量。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逐渐融入汽车诊断行业,我国汽车诊断技术从最开始的人工阶段已发展至自动化阶段、智能化与网络化阶段、物联网与大数据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及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鼓励开展基础设施智能化检测、数字化诊断、标准化评估、快速化处置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广应用智能交通装备的认证、检测检验和运维技术,为我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相关政策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汽车智能诊断技术涉及复杂的汽车电子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这些设备的诊断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行业内企业必须有长期的技术研发和数据积累,还需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对不断进化的汽车电子系统,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全方位的诊断功能。同时,随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对诊断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是汽车智能诊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从而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


2、市场准入壁垒


目前,汽车智能诊断市场进入壁垒较高。一方面,各国对汽车诊断设备的认证和标准要求不同,汽车智能诊断产品需要符合行业标准并获得相关认证,如ISO认证、CE认证等,这些认证过程繁琐且费用高昂,对新进入者构成了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市场先入者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拥有稳定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和数据资源,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使得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其产品,新进入者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


3、资金壁垒


汽车智能诊断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产品及系统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人员薪酬、设备购置、试验费用等。同时新产品推出后,还需要进行市场推广,包括广告宣传、展会参展、渠道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此外,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资源使得企业必须快速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以获取投资回报。而规模生产还需要企业进行产线扩建、设备升级等投资建设,从而形成较高的资金门槛。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汽车智能诊断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传感器、IC芯片、PCB、液晶显示屏、绝缘件、五金件等各类零部件。上游零部件产品精细度、供货能力、价格波动对汽车智能诊断企业的经营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上游市场总体价格相对透明,市场供需相对稳定。中游为汽车智能诊断产品研发生产以及解决方案服务商。产业链下游主要为整车制造商、汽车检修厂、汽车年检中心、个人消费者等。目前,全球整车制造市场集中度较高,汽车保有量持续上涨,汽车智能诊断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汽车智能诊断行业产业链
传感器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IC芯片
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CB
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世运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华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协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
大连现代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东莞市东霸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深圳市杰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大连东福彩色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上游
博世集团
实耐宝公司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整车制造商
汽车检修厂
汽车年检中心
个人消费者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汽车智能分析、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主销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专业的汽车智能分析、检测和TPMS(胎压监测系统)产品及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道通科技紧紧围绕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和新能源化的趋势,运用云平台、大数据、AI等核心技术正在向更多专业智能分析检测综合解决方案、智能汽车电子零部件以及新能源电池分析系统等领域拓展。2024年前三季度,道通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8.04亿元,同比增长28.07%。其中,数字维修业务(含汽车综合诊断产品、TPMS产品、ADAS 产品等)实现收入21.78亿元,同比增长20.11%。

2020-2024年前三季度道通科技汽车智能诊断业务收入


2)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元征科技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较早致力于汽车诊断、检测、养护、轮胎设备研发生产的高新科技企业之一。元征科技一直致力于汽车技术领域的研究,为客户提供汽车检测相关的软件设计、维护、更新及售后支持等服务,自行设计、开发软件产品,在汽车检测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在汽车诊断业务方面,早在1994年,元征科技在中国提出“汽车后市场”概念,以先进的汽车诊断检测技术为基础,发展了汽车诊断、检测养护、举升机等产品线,为汽车维修行业开发了系列专业设备。2024年上半年,元征科技营业收入为9.99亿元,同比增长38.6%。

2020-2024年上半年元征科技营业收入


五、行业现状


随着汽车电子的广泛应用,汽车已被构建成一个复杂的智能化网络系统,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其相应的诊断和维修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由传统的维修设备机具转向广泛应用先进的电子化诊断设备。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带动故障诊断智能化,传统的经验判断方法和简单的修理工具已难以适应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维修人员必须使用诸如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等电子检测设备并借助网络数据库的支持,才能完成修理任务。近年来,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平均车龄增长、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带动服务的智能化、多样化需求推动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提升。2023年,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8亿元。此外,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汽车后市场数字化升级和产业互联,电动化趋势要求汽车智能综合诊断产品对燃油车动力系统的覆盖扩展到电动化时代下的电机、电控及电池系统的覆盖,未来汽车智能诊断行业仍然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2018-2023年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市场规模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平均车龄提供支撑汽车后市场持续发展。汽车电子化提升,必须更多的依靠综合性集成的诊断检测设备进行维修;同时,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带动故障诊断智能化,使得整体汽车后市场的智能诊断产品需求快速提高。除上述因素外,政策与法规环境的不断完善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红利,带动各种汽车智能诊断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随着我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和新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行业中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由于知识产权的排查、申请、授权、协商和判定非常复杂,同时因竞争加剧,市场竞争对手出于各种竞争目的而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仍难以完全避免。如未能妥善处理各类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及纠纷,可能会给行业内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国内人工成本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外协代工厂加工价格也有上涨的趋势,市场人工成本升高直接影响行业内企业成本情况。此外,汽车智能诊断行业对研发人员的汽车诊断分析专业能力有很高要求,而我国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制约行业的发展;叠加汽车智能诊断产品研发周期较长,企业需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才能吸引高质量技术人才,从而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七、竞争格局


由于汽车智能诊断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行业的集中度较高,无论从海外还是国内市场来看,各个区域的市场均由几家核心厂商参与高端市场竞争。在中国市场,由于地域辽阔、消费者数量庞大,汽车后市场服务需求保持高位,且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因此市场参与者众多。其中德国博世集团、美国实耐宝公司、意大利TEXA公司等海外企业进入行业较早,且凭借发达国家成熟的汽车工业迅速扩张,抢占全球汽车智能诊断高端市场份额,并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拓展业务。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端市场的逐渐起步,我国道通科技、元征科技、金奔腾加大汽车智能诊断产品及软件的研发力度,并开始布设国内市场的销售网络,卓显成效,成为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的领军者。

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竞争格局


八、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车载芯片、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汽车智能诊断系统的功能和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还极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和时间。未来,随着车载自动诊断系统标准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汽车智能诊断系统将实时监测和评估车辆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故障,汽车智能诊断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环保性要求的提高,汽车智能诊断市场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此外,汽车智能诊断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未来,汽车智能诊断产业链将会进一步整合和优化,通过打通上下游数据,实现极致的产销协同和最优的资产效率,汽车智能诊断行业将能够提升整体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汽车智能诊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