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力发电
海上风力发电是指在潮间带、近海海域等主要区域建立风力发电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是一种使用离岸风力能源的方式。中国东部沿海的海上可开发风能资源约达7.5亿千瓦,不仅资源潜力巨大且开发利用市场条件良好,只是由于中国沿海经常受到台风影响,建设条件较国外更为复杂。目前由于中国陆地可开发的风能资源越来越少,风电场的建立逐步从陆地向海上拓展。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可以按运行方式、所在海域水深和安装形式划分。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79.55GW,同比增长19.8%,其中,海上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9.1GW,占全部累计装机容量的8.15%。
风电场
风电场,是指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按照设置地点的不同,风电场可分为陆上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根据理论最低潮位的不同,海上风电场又分为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近海风电场、深海风电场。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0.34%至4.86亿千瓦。未来,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和风电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风电场的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集中式光伏电站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了光伏电站的快速建设。近年来,中国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集中式光伏并网容量一直在稳定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集中式光伏电站累计并网容量3.54亿千瓦,同比增长51.3%。截至2024年3月底,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6.6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3.8亿千瓦。未来,我国集中式光伏电站行业将朝着智能化、高效化、多元化发展。
分布式光伏电站
近年来,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2.54亿千瓦,同比增长60.8%。截至2024年3月底,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6.6亿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2.8亿千瓦。未来,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行业技术创新将不断加速,同时,分布式光伏系统将与储能系统融合,提高电网的稳定性,此外,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行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将更加成熟。
新能源
2023年我国累计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为0.44亿千瓦,累计核电装机容量为0.57亿千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为4.41亿千瓦,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6.09亿千瓦。
工商业光伏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并网量从2021年的8GW爆发式增长至2022年的25GW,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电价成本提升、能耗双控影响、业主装机意识增强和三方资本入局。其中大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并网量为19GW,同比增长217%,小微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并网量为5GW,同比增长150%。
潮汐能
从各省市潮汐能站址资源分布来看,我国近海潮汐能站址资源主要集中在福建和浙江两个省份,其中福建省是近海潮汐能站址资源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大于500kW潮汐能和大于200kW潮汐能的站址分别为64个、88个,其装机容量更是达到1210.46×104 kW、1033.2×104 kW。
输电线路铁塔
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铁塔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2022年我国输电线路铁塔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95.2亿元。
户用光伏
截至2023年底,山东、河南、河北户用光伏累计并网容量分别为2560.7万千瓦、2231.3万千瓦、1730.4万千瓦。
电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6539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
沼气发电
2022我国沼气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长9.91%至122万千瓦。
集中供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对舒适生活环境的需求增加,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供热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2017年至2022年,我国集中供热管道长度稳步增长,2022年增至493417公里,同比增长6.92%。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推进,集中供热管道长度还将继续增长。
氢能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氢气总产量约9813万吨,中国氢气产量3533万吨,同比增长7.06%。
核电
2023年中国核能发电量为43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1%。核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随着国内环保政策的持续推进,核电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且伴随着社会用电量的持续增长,为核电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水电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42154万千瓦,同比增长1.8%。
电网
2023年我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