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商务部发布第60号公告,公布了对原产于新加坡、泰国和日本的进口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决定。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新、日、泰进口货到港,但由于国内新增产能不断,2019年将达110万吨/年,较目前增长41%,需求增幅有限,过剩危机依然难解。
专家提醒,未来企业应慎重新建或者扩建生产装置,加大下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扩大出口。
装置缺粮开工率偏低
随着三菱丽阳璐彩特国际(中国)化工公司新建9万吨/年装置的建成投产,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MMA总产能达到77.8万吨/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产国家。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MMA行业具有几个特点:
一是供应格局发生变化,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以前,我国MMA产能主要集中在苏州安利化工厂、上海制笔化工厂、黑龙江省安达龙新化工公司、辽宁抚顺市有机玻璃厂和吉林石化等国有企业。2005年之后,三菱丽阳璐彩特国际公司和赢创德固赛两家外资企业,以及易达利化工公司等民营资本的介入,打破了原来的供应格局。与此同时,苏州安利化工厂、上海制笔化工厂,以及辽宁抚顺市有机玻璃厂等企业因为技术和效益问题,先后停车关闭。
二是丙酮氰醇法(ACH)和异丁烯法两种生产工艺并存,其中异丁烯法的产能为21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7%,其中国产异丁烯法装置产能很小,只占国内总产能的2.57%;采用ACH法的产能为56.8万吨,约占总产能的73%。
三是装置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的产能为27.5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的35.35%;华东地区(上海、山东)的产能为40.3万吨/年,占总产能的51.80%;华南地区(广东省)的产能为9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1.57%/年;西南地区(重庆市)的产能为1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28%。
四是原料短缺影响装置开工率。ACH法装置原料氢氰酸(丙烯腈副产)受丙烯腈装置开工率及价格的影响,成本较高;异丁烯法装置也受碳四资源短缺和原油价格的影响较多。近几年,我国MMA装置的开工率在60%~65%。
产品进口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我国MMA的需求量稳步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2005年我国MMA的表观消费量26.05万吨,2010年为38.69万吨,2014年达到66.73万吨。2005~2014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1.02%。
2014年我国MMA的消费结构为: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占总消费量的65%,生产塑料加工助剂占12%,生产表面涂料占13%,其他占10%。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
由于我国MMA产量暂时不足,每年都需大量进口。2012年进口量猛增到23.85万吨,比2011年增长70.97%。2014年的进口量又进一步增至27.48万吨,比2013年增长12.03%。受国内产能增加,以及我国对来自日本、泰国和新加坡的MMA实施反倾销调查的影响,2015年1~10月的进口量为17.83万吨,同比下降20.37%。
控产能拓需求应对新形势
由于目前我国MMA产不足需,MMA的经济效益较为乐观,山东易达利化工公司、山东天弘化学公司、东明华谊玉皇新材料公司等不少企业计划新建或扩建装置。新建装置大多采用异丁烯法,且配套有下游PMMA生产装置。但由于项目建设难度较大,且异丁烯法在我国的生产技术还不够完善,引进技术难度大、费用高,预计不少项目会延迟。预计到2019年,我国MMA的总产能达到110万吨/年。
下游应用方面,未来PMMA虽然还是我国MMA的主要消费领域,但所占比例将会下降。由于我国PMMA产品低端市场供应过剩,高端市场依赖进口,这种结构性失衡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加上还将面临来自聚苯乙烯(PS)和聚碳酸酯(PC)等替代产品的竞争,我国PMMA行业未来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对MMA的需求量会受到一定影响。
在表面涂料领域,MMA用于生产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及乳胶漆,配套汽车、家具及建筑等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档涂料,特别是高档水性涂料的产量将较快增长,工艺配方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对MMA的需求量也将相应增加。
预计到2019年,我国MMA市场消费需求量达到95万吨,产能出现过剩。目前市场环境来看,经济增速减弱,原油低位运行,原料等相关产品行情亦较低迷,在成本面上难有支撑。因此,综合来看,反倾销对我国MMA市场影响不会很大。
未来我国MMA行业除了仍将面临下游需求低迷的影响之外,还将受到产能不断增长的影响,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为此,今后应该慎重新建或者扩建生产装置,不断完善现有ACH法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考虑通过合并或兼并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异丁烯法是一种相对绿色环保的合成工艺,但是受到催化剂合成与应用技术制约,生产成本依然高于ACH法,生产技术有待完善。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异丁烯法生产技术的开发力度,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以提升我国MMA的整体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下游产品开发力度。作为MMA主要用户的PMMA,目前只有几种大宗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应用面窄。光学级、防射线级的PMMA,以及光学纤维等在国内还很少生产。生产企业应该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下游产品,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