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重庆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图]

内容概要:近年来,重庆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具体路径上,重庆市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软件等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AI及服务机器人、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未来产业正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提供创新内核。


上市企业:长安汽车(000625)、中国汽研(601965)、力帆科技(601777)、丰华股份(600615)、秦安股份(603758)、赛力斯(601127)、旺成科技(830896)、泓禧科技(871857)、蓝黛科技(002765)、电科芯片(600877)


相关企业:重庆卡福汽车制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南方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一胜百模具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宏立至信麦格纳汽车座椅(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华域坤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诺玛科(重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威孚力达(重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延锋汽车饰件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曼德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重庆传音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富士康科技集团、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达丰(重庆)电脑有限公司、仁宝电脑(重庆)有限公司、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纬创资通(重庆)有限公司、惠普(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卡福汽车制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南方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一胜百模具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宏立至信麦格纳汽车座椅(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华域坤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诺玛科(重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威孚力达(重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延锋汽车饰件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曼德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


重庆宏观经济分析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面积8.24万平方千米。重庆是大工业和大农业、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复合型城市,是以主城区为依托,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的组团式、层级式现代城市群。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0.47万人。近年来,重庆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2024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93.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35.82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90.68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66.65亿元,同比增长6.8%。

2020-2024年重庆市GDP总量


重庆是著名的“制造重镇”,有着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以及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近年来,重庆市工业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重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912.03亿元,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工业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突破3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2%,占全市投资比重达30.2%。

2021-2024年重庆市工业增加值


重庆市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2024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4.6%和18.3%,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800余家、科技型企业6.9万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24.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5%。

2021-2024年重庆市战略性产业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


重庆产业结构分析


2023年9月,重庆市发布了《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部署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政策提出到2027年,“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至36%、22%,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40%。“33618”是指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8个“新星”产业集群。

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在《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中,重庆市明确了“33618”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提出加强整车产能整合,推动整车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燃油汽车产能向新能源汽车产能切换。加快整车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优势企业打造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矩阵。大力发展汽车芯片、汽车软件、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等关键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推动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转型,构建国内最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加快充换电、加注氢、车路协同、智慧立体交通等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应用生态。支持优势整车企业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促进智慧出行等后市场环节发展。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提出引导品牌商和整机制造企业加大中高端计算机、智能手机在渝布局力度,做优做强两大地标特色产品。加强服务机器人、服务器、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培育,丰富电子终端品类。实施化合物半导体、车规级芯片、柔性面板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提升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领域核心竞争力。加快印刷电路板、传感器、被动元器件等电子元器件发展,构建更为完整的电子元器件配套体系。围绕先进材料领域,提出加快冶金、建材、化工等原材料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轻合金、优特钢、精品铜材、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合成材料,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产品。加强光伏材料、锂电材料、氢能材料、特种玻璃、特种陶瓷、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特种气体等产业培育,打造产业新增长点。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化基础材料领域布局,有序开展低效产能整合,提升前端支撑能力。

重庆市3大主导产业+3大支柱产业发展方向


以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和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为基本单元,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由各区县结合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物流条件等综合因素,从先进制造业细分产业选项中选择不超过2个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不超过3个)和不超过4个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各区县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形成区域布局。

重庆市中心城区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

重庆市主城新区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


重庆制造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1958年第一辆吉普车下线,以燃油车为主到新能源渗透率大幅提升,期间伴随着重庆汽车产业不断的转型升级。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重庆市也凭借长安铃木、长安福特等合资品牌,以及薄利多销路线的本地品牌,产量一路攀升,2016年到达顶峰。之后随着本地车企破产重组,合资品牌败退撤走,此后多年产量表现不佳,2018年跌破200万辆。随后长安、赛力斯两家企业的成功转型,带动重庆零部件企业纷纷入局,推动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专业化人才优势,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未来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汽车产量254.01万辆,同比增长9.4%。其中,新能源汽车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

2021-2024年重庆市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


重庆市汽车制造业主要聚集在两江新区、渝北区、永川区等地。两江新区是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有长安、长安福特、上汽红岩、上汽通用五菱、赛力斯汽车、瑞驰汽车、睿蓝汽车等整车企业。计划到2025年,形成汇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传统零部件升级、高端核心零部件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区。渝北区拥有长安、长安福特、上汽红岩、极星等整车企业。计划到2025年,创建以车载OS及开发工具链、自动驾驶算法软件、车载应用软件、环境感知系统、智能座舱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区。永川区现有长城汽车及44家零部件企业,拥有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和示范运营示范区。计划到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建立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环境感知系统、智能驾驶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区。

2024年重庆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布


当前,重庆正在奋力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已聚集整车企业19家、具备年产近40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包括长安、上汽、东风、吉利、长城等企业,产品种类涵盖轻、重、客、微、轿全谱系。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1200余家,具备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各大总成完整的供应体系,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品牌打造、产业链培育、设施配套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有300余家产业链条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西部地区最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智能网联先行先试、换电模式、氢燃料汽车推广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重庆市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


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析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推动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加快生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重庆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高地和战略枢纽,已形成集合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仪器仪表、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光伏及储能等全产业链生态圈,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实、链条长、支持强、动力足。2023年11月,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笔电、手机产业“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型显示、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光伏及储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AI及机器人、服务器、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规模能级显著提升。2024年“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产量仍居全球第1位,并推动智能手机、服务器、功率半导体等新兴领域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放量,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产量分别增长110%、22.1%,功率半导体产能排名全国前3位。2024年,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3.8亿元,完工投产两江欣晖硅及碳化硅部件、大渡口海康威视科技园三期等13个项目,加快建设涪陵6英寸IGBT功率半导体生产线、重庆高新区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线一期等19个项目。

2021-2024年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产量


在智能终端领域,重庆已汇聚了惠普、宏碁、广达、英业达等笔记本电脑品牌和生产企业,建成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在集成电路领域,重庆已形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全链条,集聚了华润微电子、SK海力士、中电科芯片集团、联合微电子等企业。在显示领域,重庆市拥有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重庆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相关企业


重庆新质生产力发展总结


近年来,重庆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具体路径上,重庆市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软件等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AI及服务机器人、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未来产业正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提供创新内核。未来,重庆市将坚持把支柱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系统化体系化加快推动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从“链条型”发展向“生态型”发展迭代,引领带动其他产业共链融通发展,持续提升产业整体能级。

近年来,重庆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具体路径上,重庆市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软件等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AI及服务机器人、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未来产业正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提供创新内核。未来,重庆市将坚持把支柱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系统化体系化加快推动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从“链条型”发展向“生态型”发展迭代,引领带动其他产业共链融通发展,持续提升产业整体能级。

本文采编:CY353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