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泉州市作为“海丝”核心支点,依托港口优势打造国际枢纽,是福建民营经济与制造业标杆。目前,泉州市正以"全域统筹、链式协同、未来引领"为战略导向,构建"一核多极、三带联动、全域协同"的现代化产业空间格局。依托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布局,通过"空间重构+场景赋能"双轮驱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集聚区。未来,泉州市将瞄准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氢能、前沿新材料等未来赛道,推出一批未来产业创新场景清单,着力打造未来场景创新示范标杆。
上市企业:火炬电子(603678.SH)、南威软件(603636.SH)、铁拓机械(873706.BJ)、七匹狼(002029.SZ)、安踏体育(02020.HK)
相关企业:福建省软众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科山芯创(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科立讯通信有限公司、福建众益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嘉泰数控科技股份公司、七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兴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福建众益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
关键词:福建省泉州市、新质生产力、纺织鞋服、机械装备、新材料、县域重点产业链
一、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载体的先进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二、福建省泉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泉州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支点,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积极打造国际枢纽,已成为福建省民营经济与制造业发展的标杆城市。从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泉州经济总量长期稳居福建省前列,GDP增速保持稳健增长。根据统一核算反馈,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94.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增速居全国27个GDP超万亿城市之首。从产业结构看,泉州近年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泉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3.67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774.89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056.32亿元,同比增长6.1%,占GDP比重提升至46.2%,创历史新高,标志着泉州经济正朝着更加均衡、高端的方向迈进。
泉州市作为福建省的工业重镇,工业体系完备,规模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展现了强劲的经济活力和产业竞争力。近年来,泉州市在巩固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形成了多元化、高质量的产业结构,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稳中有进,彰显了工业经济的强劲韧性。全年全市九大千亿级产业中,八大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显示出各主要产业板块的全面复苏与增长潜力。特别是在国潮泉州“焕新消费·焕新智造”系列活动的带动下,鞋业增加值大幅增长16.1%,机械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12.8%,建材家居增加值增长11.0%,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新动能培育方面,泉州市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增速较上年加快5.2个百分点,显示出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同时,泉州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0%,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2.3个百分点,体现了工业经济向绿色化、可持续化转型的积极进展。
泉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经济重镇,固定资产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泉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7.0%,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和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的深入推进下,泉州市工业投资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9个百分点,成为投资增长的核心引擎。在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显示出工业领域的全面复苏与活力。此外,工业技改投资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分别增长27.2%和20.6%,增速分别高于全市投资20.2个和13.6个百分点,体现了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显著成效。
作为民营经济强市,泉州市民间投资信心持续增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4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其中,不含房地产项目的民间投资增长17.7%,增速高于全市投资10.7个百分点,反映出民营企业在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热情和活力。
福建省泉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国家明确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并定位为“海丝先行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泉州市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外贸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外向型经济活力。202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715亿元,同比增长4.5%,创下自2001年“入世”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988亿元,增长5.4%;进口727亿元,增长1.8%,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凸显了泉州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
作为“一带一路”核心支点,泉州市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全市对东盟、欧盟、美国的进出口分别增长3.8%、19.0%和13.9%,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长3.5%,显示出泉州在全球化市场中的广泛影响力和合作潜力。
从细分产品来看,泉州市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全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大幅增长60.1%,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41.7%,电子技术出口增长18.1%,文化产品出口增长21.2%。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泉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效,也彰显了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福建省泉州市新质生产力政策背景
国家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引。在这一背景下,泉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抓手,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泉州市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强有力的支持。这些政策包括:《关于推动科研院所市场化产业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泉州市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验证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泉州市推动新赛道新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泉州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实施方案》《泉州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25年专项行动方案》等。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不仅为泉州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政策保障,还明确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重点方向,为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具体来看,2024年11月8日,泉州市创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泉州市推动新赛道新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和《泉州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产业创新政策包。这些政策不仅为泉州未来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还推出了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未来产业创新应用场景,旨在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新领域,加速构建具有泉州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系。政策明确提出三大核心方向:一是聚焦市场需求,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二是探索未来领域,抢占发展新高地;三是挖掘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加速落地。其中,围绕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氢能、前沿新材料等四大前沿领域,策划了13个创新应用场景,为泉州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抓手和实践路径。
在2025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报告重点强调了五大关键任务:一是突出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支撑;二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三是做强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四是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五是开展“项目提效年”活动,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些举措为泉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系统化、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和实践路径,进一步巩固了泉州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地位。
四、福建省泉州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链集群
县域重点产业链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指示,泉州市创新实施"链式矩阵"发展战略,构建起"50链支撑、全域协同、三阶跃升"的产业升级新范式。
泉州坚持“一县一特色”,从优势产业链、战新产业链、未来产业链三个角度系统梳理出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明确提出各县(市、区)发展1—2条重点产业链,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的县域发展3—5条重点产业链,以利于指导各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引导各县(市、区)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重点产业链,形成全市县域产业链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局面。
泉州通过对13个县域50条细分产业链进行合并同类相似领域、融合交叉跨界领域,沿着九大千亿产业集群梳理全市重点产业链。传统产业包括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石油化工、工艺制品、食品、纸业印刷等6大产业,31条细分赛道;战新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4大产业,14条细分赛道;未来产业积极布局卫星物联网、低空经济、核医疗、氢能、生物医药等5大产业。
目前,泉州市正以"全域统筹、链式协同、未来引领"为战略导向,构建"一核多极、三带联动、全域协同"的现代化产业空间格局。依托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布局,通过"空间重构+场景赋能"双轮驱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集聚区。
近年来,泉州市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形成了以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和未来产业集群集聚,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泉州市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以 “一核引领、多区联动、全域协同”为总体思路,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县域经济为补充的空间发展格局。通过《泉州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25年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的实施,泉州市有望在2025年实现新增投产企业1000家以上、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目标,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地位。
近年来,泉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包括《泉州市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引领创新若干措施》。这些政策旨在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实施龙头促进计划,推动“企申高、高升规、规转高”(即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高新技术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领军企业。据统计,截至2024年,泉州市级龙头企业名单已涵盖388家企业,覆盖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健康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重点领域。其中,建材家居行业龙头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31家,显示出该行业在泉州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纺织鞋服行业紧随其后,龙头企业数量达到85家,进一步巩固了泉州作为全国纺织鞋服产业基地的领先优势。这些龙头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还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引领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五、福建省泉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泉州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科技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崛起、绿色低碳转型、产业链高端化和区域协同发展。未来,泉州市需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区域合作,推动绿色转型,提升城市功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传统产业"智改绿转"双驱动
泉州市正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未来,泉州市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等支柱产业将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构建AI驱动的柔性生产体系。石油化工、建材等传统高耗能产业将围绕“双碳”目标,推广氢能源替代、碳捕集技术,发展绿色建材、可降解材料等循环经济赛道,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2、战新产业"融合裂变"新范式
泉州市加快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工业元宇宙”、AI视觉检测等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生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融合裂变”的新范式。
3、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抢赛道
依托卫星物联网产业基础,泉州市推进通导遥一体化应用,布局低空经济港,发展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同时,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技术制高点,打造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4、县域协同"链式生态"新图景
泉州市构建“核心区+协作区”产业生态,推动县域协同发展。例如,南安市主攻高端装备,惠安县聚焦新材料,安溪县深耕光电产业,形成全域产业链互补格局。同时,组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共享中试基地、检测设备,推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协同创新,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链式生态”。
在线订购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