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强化“361”产业体系,推动新兴未来产业集群发展[图]

内容概要:宁波市作为长三角南翼的先进制造业枢纽与全球港口城市,依托舟山港的世界级航运资源,构建起以绿色石化、高端钢铁、清洁能源为核心的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在新质生产力布局方面,宁波将重点支持培育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数字产业、绿色石化和高端装备;同时,加快发展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涵盖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和现代健康等领域;此外,还将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新兴未来产业群,重点支持细分行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发展,并编制产业导向目录和产业链图谱,为产业升级提供清晰指引。


上市企业:均胜电子(600699.SH)、东方电缆(603606.SH)、海天集团(01882.HK)、美诺华(603538.SH)、戴维医疗(300314.SZ)、锦浪科技(300763.SZ)、东方日升(300118.SZ)、长阳科技(688299.SH)、宁波韵升(600366.SH)、博威合金(601137.SH)


相关企业:中芯集成电路(宁波)有限公司、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信智自动化有限公司


关键词:宁波市新质生产力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家电、“361”产业集群、“2070”空间规划


一、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载体的先进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二、浙江省宁波市经济运行情况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的重要经济中心,制造业、外贸和港口物流等产业发达,经济结构多元且充满活力。近年来,宁波市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年均增速维持在6%-7%之间,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全省统一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7.7亿元,同比增长5.4%。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1.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882.7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813.9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比例为2.5:43.4:54.1,呈现出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

2020-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宁波市作为长三角南翼的先进制造业枢纽与全球港口城市,依托舟山港的世界级航运资源,构建起以绿色石化、高端钢铁、清洁能源为核心的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数据显示:2024年宁波全年工业增加值7066.8亿元,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分行业看,36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加值规模前十大行业“九升一降”。其中,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分别增长21.5%、16.1%和15.9%。

2020-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随着宁波市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动能加速释放,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425.7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0%,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尤为突出,增加值分别增长11.7%和9.8%,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8.5%和65.1%。此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5.5%、13.8%和12.9%的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重点产品领域,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9.5万辆,同比增长139.3%;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48.9%、34.8%和31.8%,进一步凸显了宁波在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和高质量发展成效。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重点产业增加值情况(单位:亿元)


作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宁波的外贸依存度高,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名列前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宁波致力于将宁波舟山港打造为世界一流强港,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巩固其全球物流枢纽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口岸进出口25448.0亿元,比上年增长6.1%。货物进出口14202.5亿元,增长11.1%,占全国比重为3.24%。其中,出口9455.3亿元,增长14.1%;进口4747.2亿元,增长5.6%,规模分别居全国城市第五、第四和第六位。其中,对美国、欧盟和东盟分别完成进出口额2443.6亿元、2389.2亿元和1876.9亿元,分别增长15.3%、11.4%和20.7%,三者合计占进出口总额的47.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6748.3亿元,增长11.3%。


2022-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进出口情况(单位:亿元)


三、浙江省宁波市新质生产力政策背景


“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现代化手段,推动生产力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升级。作为浙江省经济重镇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市近年来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宁波市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宁波市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意见》《宁波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从数字化转型、新型工业化、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培育等多个维度,为宁波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宁波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前瞻性布局和务实举措。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宁波市将着力强化“361”产业导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而言,宁波将重点支持培育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数字产业、绿色石化和高端装备;同时,加快发展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涵盖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和现代健康等领域;此外,还将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新兴未来产业群,重点支持细分行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发展,并编制产业导向目录和产业链图谱,为产业升级提供清晰指引。

浙江省宁波市“361”产业导向


在2025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报告重点部署了五大关键任务,为宁波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加强链群协同发展;二是促进新产业新赛道加速发展;三是深化数实融合发展;四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特色发展;五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五大任务的实施,宁波市将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布局


浙江省宁波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链集群


宁波市作为浙江省经济重镇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近年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布局,重点围绕“361”产业导向和“2070”空间规划,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效产业空间布局。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宁波市明确了“2070”规划建设导向,实施工业区块控制线刚性管控,推动产业集聚和高效发展同时,宁波市明确年度建设用地出让总量中工业用地占比不低于35%,确保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浙江省宁波市“2070”产业空间布局导向


宁波市产业集群分布清晰,形成了以“361”产业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格局。通过重点园区建设,宁波市在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等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同时在新兴未来产业领域加速布局。未来,宁波将继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和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宁波市在产业链布局中,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创新驱动,针对重点产业集群,编制产业链图谱,明确关键环节和短板,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依托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甬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的产业协作,推动区域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浙江省宁波市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


宁波市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围绕“361”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企业。这些企业在数字经济、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宁波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产业链及代表性企业


浙江省宁波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宁波市正以科技创新为核、战略协同为基、生态构建为翼,推动新质生产力向高端化、集群化、韧性化升级。未来,宁波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和区域协同等方面展开。


1、科技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宁波市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数字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同时,依托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甬江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并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宁波市未来将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升级,推动绿色石化、纺织服装、家电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布局新兴未来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


3、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产业可持续转型


“绿色”是产业转型重点方向,未来,宁波市将推动绿色石化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绿色化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加快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


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集群化发展


宁波市将围绕三大万亿级、六大千亿级和一批新兴未来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区块控制线刚性管控,推动新项目向园区集中、存量项目有序入园,确保工业用地占比不低于35%。


本文采编:CY379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