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2、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2、政策和监管壁垒
3、市场竞争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六、行业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机遇
2、挑战
八、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1、创新药物研发加速与治疗效果提升
2、综合管理体系完善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3、市场规模扩大与药物可及性提高

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

摘要: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免疫介导的脱髓鞘过程,造成神经功能的多方面损害。这种疾病以神经功能缺失的多灶性表现而著称,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2023年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总人数达4.99万人,同比增长7.08%。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优化,以及医疗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和市场准入方面的持续努力,公众对于多发性硬化症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医保政策对罕见病药品的覆盖范围扩大,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从而提高了治疗药物的可获得性和使用率,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更广泛的治疗选择。


、定义及分类


多发性硬化症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根据患者病程及复发缓解情况可将多发性硬化症分为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和原发进展型三种常见临床类型,根据症状临床分期中治疗目标差异可将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用药分为急性期治疗药物和缓解期治疗药物。

多发性硬化症药物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作为药品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有关医药行业的市场监管、新药及仿制药审批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及政策的方式,对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行政管理和技术监督,对医药行业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2、行业相关政策


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用药当前仍存在较大需求缺口。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的发展。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提出鼓励新药开发与产业化,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儿童药、短缺药、罕见病用药,重大疾病防治疫苗、新型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核酸药物、生物酶制剂、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药物。该政策有助于推动本土企业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领域的创新和研发,有效促进MS治疗药物的产业化进程,加快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速度,使新药能够更快地服务于患者。

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21世纪初至2020年的萌芽期,多发性硬化症因其患病人数少、初始发病症状不明显等特性,全球用药市场发展存在一定滞后性,中国药物治疗行业萌芽期起于21世纪初期。在此期间,海外DMT药物原研企业多药品上市驱动中国制药企业研发进展紧跟。截至2020年,全球上市药品已覆盖多发性硬化症全部临床分型,中国市场在此阶段专攻仿制药研发进展,以患者“有药可医”为基本发展目标。同时在指引文件方面,《第一版罕见病目录》和《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版)》在此期间问世,明确将多发性硬化症归为“罕见病”类别,且为不同分型和不同发病期患者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是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逐渐走向系统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1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期,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需求缺口逐渐扩大,引导药物治疗行业加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中国仿制药研发重点关注DMT药物,国家药监局加大对于罕见病用药审评审批和突破性疗法申报流程的关注力度,同时医保政策紧跟,缩短患者等待新药上市时间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治疗的成本负担。另外在此期间《第二版罕见病目录》上市,多发性硬化症已纳入《第一版罕见病目录》中,此次目录更新一方面提升药品监管和疾病防控部门对罕见病用药短缺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为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明确研发生产方向,从罕见病攻破角度促使中国居民大健康“预防-问诊-治疗”全流程加速进入成熟阶段。

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面临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药物研发的复杂性和高难度上。多发性硬化症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信号通路。因此,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需要深入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这要求企业具备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技术积累。同时,新药研发周期长,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再到最终上市,通常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并且伴随着高昂的研发成本和失败风险。此外,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也极具挑战,需要精确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这进一步增加了技术壁垒。因此,对于新进入者来说,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很难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


2、政策和监管壁垒


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属于特殊药品,其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的政策和监管。在中国,药品监管机构对药品的审批流程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申请、生产许可等多个阶段。这些监管要求不仅涉及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还包括对企业的生产设施、质量管理体系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审查。政策的不断变化和监管的加强,对企业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市场竞争壁垒


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一些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他们的产品往往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要想在这个领域获得一席之地,需要提供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这无疑增加了市场准入的难度。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料药、中间体、干扰素、测序设备等原料和设备供应商。其中测序设备在抗体药物靶点筛选和疗效验证阶段发挥重大作用。产业链中游为多发性硬化症药物生产制造商。产业链下游为医院、专科诊所、零售药店、电子商务平台等。

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产业链
原料药
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中间体
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干扰素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
测序设备
美国因美纳公司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安捷伦公司
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上游
诺华制药集团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罗氏集团
中游
医院
专科诊所
零售药店
电子商务平台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品种齐全的甾体药物生产厂家之一。公司产品线丰富,涵盖皮质激素类药物、性激素类药物(包括妇科及计生用药)、麻醉与肌松类药物和呼吸科类药物等四大类,拥有近100多个品种。公司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包括原料药、片剂、胶囊、水针、冻干粉针剂、乳膏剂和颗粒剂等多种剂型。公司生产的醋酸泼尼松片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是该公司的两款重要产品,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已呈现领先态势。而糖皮质激素是急性发作期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可以快速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2024年一季度,仙琚制药营业收入为10.38亿元,同比增长8.42%;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增长13.53%。

2018-2024年一季度仙琚制药经营情况


(2)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生物药品、中药及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科伦药业在多个治疗领域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包括但不限于肠外营养、麻醉镇静、中枢神经、抗感染等领域。公司生产的西尼莫德是一种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通过选择性与S1P受体亚型1(S1P1)和亚型5(S1P5)高亲和力结合,阻止淋巴细胞从淋巴结逸出,从而减少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量。西尼莫德用于治疗成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包括活动性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和临床孤立综合征(CIS)。科伦药业是国内首家递交西尼莫德片仿制药上市申请的企业,其申请已于2023年2月7日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受理,现已获批上市。2024年一季度,科伦药业营业收入为62.19亿元,同比增长10.32%;归母净利润为10.26亿元,同比增长26.00%。

2018-2024年一季度科伦药业经营情况


六、行业现状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免疫介导的脱髓鞘过程,造成神经功能的多方面损害。这种疾病以神经功能缺失的多灶性表现而著称,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2023年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总人数达4.99万人,同比增长7.08%。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优化,以及医疗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和市场准入方面的持续努力,公众对于多发性硬化症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医保政策对罕见病药品的覆盖范围扩大,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从而提高了治疗药物的可获得性和使用率,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更广泛的治疗选择。

2018-2023年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总人数


七、发展因素


1、机遇


(1)政策利好的推动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作为罕见病之一,也受到了政策的重点关注。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加快罕见病药物审批流程、提高罕见病药物研发资金支持等。政策的利好为MS治疗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推动新药研发、提高治疗水平,以及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


(2)患者需求的增长


多发性硬化症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MS治疗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MS治疗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创新药物研发加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研投入的增加,MS创新药物的研发速度正在加快。新型DMT(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生物制剂等不断涌现,为MS患者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创新药物的研发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降低了治疗成本,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音。因此,创新药物研发加速将成为MS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机遇。


2、挑战


(1)诊断准确性及普及度不足


多发性硬化症(MS)作为一种罕见且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断准确性普遍较低。基层医生及公众对MS的知晓率不高,导致诊断难度大,诊断延误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提高MS的诊断准确性,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和公众教育,是行业发展的首要挑战。


(2)治疗药物可及性受限


目前,中国市场上针对MS的治疗药物种类有限,且价格较高,很多患者无法承担。同时,一些新型、高效的治疗药物尚未在国内上市,患者的治疗选择受到限制。此外,药物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也是制约MS治疗药物可及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新药研发速度,提高药物可及性,是MS治疗行业发展的另一大挑战。


(3)综合管理体系不完善


MS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综合管理和治疗。然而,目前中国MS的综合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包括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服务不足。这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康复效果不佳、生活质量下降等。因此,加强MS的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是MS治疗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挑战。


八、竞争格局


在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中,企业竞争呈现出明显的梯队化发展格局。目前,海外厂商药品大量进口,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瓜分了多数的市场份额。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主要包括赛诺菲(Sanofi)、诺华(Novartis)、渤健(Biogen)和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等国际制药巨头。这些公司以其创新药物、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确立了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领域的领导地位。第二梯队包括广东东阳光、四川科伦和四川宏博药业等本土企业,正通过药品仿制和成本效益策略来拓宽市场。这些企业在国内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力,正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以满足国内患者的需求。第三梯队由海纳制药、莱美药业、济川药业等企业组成。整体来看,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存的特点。海外厂商凭借其创新药物占据市场主导,而本土品牌则通过仿制药战略积极拓展市场,力图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

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1、创新药物研发加速与治疗效果提升


未来,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行业将更加注重创新药物的研发。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预计将涌现出更多针对多发性硬化症的新型药物,如小分子免疫抑制剂、BTK抑制剂等。这些药物不仅将提高治疗效果,还有望降低治疗成本,为患者带来福音。同时,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推广,未来MS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2、综合管理体系完善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行业将进一步完善综合管理体系,包括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建立完善的多学科协作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未来MS治疗将更加便捷和高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3、市场规模扩大与药物可及性提高


展望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患者群体对治疗需求的日益提升,预计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市场将迎来显著的增长和扩张。与此同时,政府将积极响应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大对MS药物的医保覆盖力度,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药物的可及性。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MS患者获得更加广泛、有效的治疗,从而显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