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三、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资质准入壁垒
2、技术壁垒
3、营销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壁垒
4、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六、行业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八、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兽用生物制品

摘要:兽用生物制品是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材料,使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疫病或改变动物生产性能的药品。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销售规模超170亿元。未来,随着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中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发展空间将持续增大,从而催生出更多的新型兽用生物制品需求,带动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销售规模平稳增长。


定义及分类


兽用生物制品是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材料,使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疫病或改变动物生产性能的药品。

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为更好地引导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类政策,政策主要围绕提高兽用生物制品产品质量,规范产品生产经营,以最大程度保障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大病虫害、外来入侵物种及动物疫病及人兽共患病防治,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及应用,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2024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2024年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等3个计划的通知》,提出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负责制定兽用生物制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方案,报部畜牧兽医局批准后组织实施,具体承担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工作,并指导部分省级兽药检验机构开展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20世纪前中期,中国兽用生物制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1952年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兽用生物制品制造与检验规程》。21世纪后,中国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兽用生物制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代表性企业在这阶段先后成立。2015年后,中国推出了多领域微生物组计划,非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行业进入创新发展时期。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资质准入壁垒


兽用生物制品存在一定的资质准入壁垒,兽用生物制品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动物食品安全,因此,政府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经营均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控。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必须通过国家GMP检查验收,办理兽用生物制品生产许可证,取得产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组织生产。


2、技术壁垒


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和开发涉及兽医学、畜牧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学、毒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众多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技术水平高、周期较长的特点。同时,国家对药品毒性、生态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逐渐提高也使得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的创新难度增大。新进入者依靠自身技术积累很难全面掌握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所涉及的技术。


3、营销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壁垒


我国畜牧业分布广泛,兽用生物制品消费市场分散在全国各地。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庞大的营销网络来扩展市场。同时由于我国养殖业整体防疫水平低,用药技术差,为提升科学用药水平,发挥产品的应有功效,促进产品销售和品牌的美誉度,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必须建立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水平高的技术服务体系。覆盖养殖区的营销网络以及贴近客户的技术服务体系对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品牌、销售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成为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新进入者的壁垒。


4、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壁垒


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兽用生物制品稳定性和高品质的关键。为保证兽用生物制品的品质,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规模养殖企业和专业养殖户一般会对产品进行严格验证,并对药效和残留等指标进行认定评估,养殖客户对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产品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合格的兽用生物制品企业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生产工艺,要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严格执行GMP质量管理体系,随时接受行业主管部门和药品监察机构对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不定期抽查和飞行检查。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链上游包括菌种、血清、种蛋、培养基等原材料及设备;产业链中游为兽用生物制品制造;产业链下游为兽用生物制品应用,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及家庭宠物场景,其中,农业生产场景包括生猪养殖、家禽养殖、牛羊养殖、水产养殖等。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产业链
菌种
盐城市神微微生物菌种科技有限公司
汉中农康丰菌种开发有限公司
平泉市通元菌种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瑞蕈天库菌种开发有限公司
血清
赛澳美细胞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广西蓝启血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萧县鑫太隆生物血清有限公司
萧县广科生物血清有限公司
种蛋
益阳市种蛋之家养殖有限公司
丹凤县薄发种蛋繁育有限公司
莘县丰鑫种蛋鸡苗交易有限公司
绍兴市绍鸭原种场有限公司
培养基
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源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澳斯康生物(南通)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沃美生物有限公司
上游
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农业生产
家庭宠物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务于动物健康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领域为兽用生物制品、兽用药物制剂(化学药品、中兽药、消毒剂等)、兽用原料药、兽用功能性添加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动物疫病整体防治解决方案的提供。目前,公司旗下拥有20多家分(子)公司、12个规模化生产基地、99条生产线,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及饲料添加剂备案超过500个,涉及猪、鸡、水禽、牛、羊和宠物用药品、疫苗、消毒剂、清洗剂和功能性添加剂,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的兽药企业之一,也是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疫苗生产企业。数据显示,2023年瑞普生物兽用生物制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7%至10.73亿元。

2020-2023年瑞普生物兽用生物制品营业收入


(2)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涵盖兽用预防用生物制品及兽用诊断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上海与兰州两大兽药GMP生产基地,是农业农村部口蹄疫疫苗定点生产企业。企业以严重危害养殖业安全、对疫苗需求规模居前的动物疫病病种为主攻方向,主要生产、销售的产品属于兽用生物制品中的系列猪口蹄疫疫苗、猪圆环疫苗、牛羊口蹄疫疫苗、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及系列兽医诊断制品,同时企业还储备了其他猪用疫苗、牛羊用疫苗、宠物用生物制品及兽医诊断制品,如非洲猪瘟、猪瘟、猪塞内卡、猪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δ冠状病毒病、羊棘球蚴(包虫)病、犬干扰素等。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申联生物兽用生物制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6%至1.25亿元。

2020-2024年上半年申联生物兽用生物制品营业收入


六、行业现状


随着国内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进程不断加快,疫病防控风险加大,中国兽用生物制品应用需求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销售规模超170亿元。未来,随着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中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发展空间将持续增大,从而催生出更多的新型兽用生物制品需求,带动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销售规模平稳增长。

2019-2023年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销售规模情况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畜牧业给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直接服务于畜牧业,畜牧业是各类兽用生物制品的直接消费市场。畜牧业发展速度、规模以及疫病控制水平直接决定了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市场容量和技术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疫病控制力度的加强使得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未来,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预计将呈增长态势,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2)产业政策支持


动物疫病是我国由畜牧业大国走向畜牧业强国的重要制约因素,兽用生物制品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我国畜牧业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大力支持高效、安全、新型药品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鼓励兽用生物制品企业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3)养殖结构不断转型


我国生猪及家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是现今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养殖企业的规模越大,承担的风险就越大,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也会越强,就会更加注重所养殖动物的健康保障。大型养殖企业对兽用生物制品产品的依存度较强,一般会选用安全、高效的兽用生物制品产品。疫病防控是养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若防控效果不好,养殖风险增加,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疫病大规模爆发时,大量养殖企业和从业者亏损。因此,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高,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越严,客户对兽用生物制品产品的质量要求也相应越高,质量过硬、技术含量高的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将会迎来快速发展。


2、不利因素


(1)研发水平偏低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在新产品开发上缺少较强的技术支撑,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少数企业具备研制新兽用生物制品的能力。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科研投入偏低,绝大部分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研发能力薄弱,新产品研发投入较少,有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甚至低于1%,与发达国家15%左右的科研投入比例相距甚远。行业整体研发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竞争力。


(2)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低,养殖户对品牌的认知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我国养殖行业的规模化比例有所提升,但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其规模化水平仍相对较低。众多小规模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忽视科学与绿色养殖的重要性,对动物防疫不够重视,甚至对兽用生物制品的产品质量也缺乏应有的关注。我国养殖户对兽用生物制品产品质量、品牌的认知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提升养殖户的专业认知,推广科学养殖方法,对于我国养殖行业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3)市场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


兽用生物制品业内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造成了兽用生物制品产品的差异化不明显,尤其是在化学药品市场,低端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厂商的竞争主要以价格战为主,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利润空间。消除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只能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来实现,但目前市场上在技术和研发实力上有突出优势的领先厂商为数不多。


八、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主要由三类企业总体构成,大型养殖集团,通过向上延长产业链,通常布局专用兽用生物制品,以天康生物、大北农为代表企业。专业兽用生物制品供应商则主要包括瑞普生物、科前生物、普莱柯、申联生物等。国际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包括勃林格、默克、英特威等。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主体类型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布局企业数量众多,据统计,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代表性企业包括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代表性企业


九、发展趋势


未来,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包括产学研合作加强、非强制免疫品种快速发展、差异化竞争成为重点。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