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相关政策
三、行业壁垒
1、技术要求的多样性、全面性壁垒
2、产业化能力构建的壁垒
3、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限制
4、资金壁垒
5、植物源的收购及仓储能力壁垒
6、地域壁垒
7、质量标准壁垒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五、行业现状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七、竞争格局
八、发展趋势

葡萄糖

摘要:近年来,得益于食品和饮料、医药、化妆品、农业和生物燃料等行业对葡萄糖需求的增加,全球葡萄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全球葡萄糖市场规模达到了68.43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占有32.02%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葡萄糖消费市场;其次是中国,中国葡萄糖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9.13美元,约占全球的28%;欧洲占15.10%,位居全球第三位。


一、定义及分类


葡萄糖是自然界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又称血糖或“右旋糖”。葡萄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中间产物,即生物的主要供能物质。葡萄糖按照不同产品可以分为一水葡萄糖、无水葡萄糖;按应用领域分为工业葡萄糖、食用葡萄糖和医用葡萄糖三种类型。

葡萄糖行业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葡萄糖主要通过淀粉水解过程实现,淀粉可以来自玉米、小麦、马铃薯、稻米等植物源。中国对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进行深加工行业的监管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国家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主管部门规范行业发展,中国发酵工业协会、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小麦分会、玉米淀粉分会等组织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中国葡萄糖行业主管部门及职责


2、相关政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葡萄糖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家政策的不断助力为葡萄糖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些政策旨在确保葡萄糖的质量安全,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葡萄糖及相关行业相关政策


三、行业壁垒


葡萄糖行业主要为玉米、小麦、马铃薯、稻米等粮食作物的深加工,相对于初加工,粮食作物深加工行业尤其是循环经济综合高效利用生产模式具有如下不可复制的特点,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了较大的进入壁垒。


1、技术要求的多样性、全面性壁垒


粮食作物的深加工新产品的开发,一般在确定出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同时,也要选定内在质量研究的参照标准,之后就要进行系统的试验、化验分析和数据处理,再进行中试或工业化试验,最终在确定出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和各种工艺参数相关关系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找出快速简便的检验方法,以便今后进行生产控制。特别是循环经济生产模式,通常会涉及粮食作物的加工的产业链上数条产品线,而各生产线工艺的生产技术要求和工业参数都各不相同。如将这些不同的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条,则需要有碾米、工艺、谷物化学、生物工程、机电、空气动力、检验与分析等多方面技术人员的配合才能实现,并最终物化到各个环节中,这就需要一个协同组合并互相促进发展的系统,才能促进农作物的精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对技术要求的多样性、全面性构成了对行业新进入较高的技术壁垒。


2、产业化能力构建的壁垒


由于循环经济型粮食作物的精深加工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规模较小,粮食作物的精深加工产业链上的大多产品在国内尚没有成套的、标准化的工艺和设备可供直接选择,各生产企业都是靠自身实践工作中的积累摸索、持续地试验和技术改造,形成成套配套设备进而完成产业化的生产能力。要形成完整与之匹配的全套设备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多试制经历,行业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产业化能力,对其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3、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限制


行业领先企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已经在工艺配方、生产流程、设备仪器等方面形成了众多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的保护,限制了行业新进入者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若开发新的跨越式技术受到现有科技水平的限制,而其它的相对落后的工艺,在产品质量、环保和成本等方面没有优势,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4、资金壁垒


粮食作物的精深加工行业属于农产品加工业,以粮食作物的加工、流通为主,对固定资产投入的要求较高,建设一条粮食作物精深加工的生产线一般就需要资金上千万,如果要建立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全系列产品的生产线,充分挖掘粮食作物的的附加价值,需要的固定资产投入更大。另外,充足的原材料储备是粮食作物的精深加工开展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做后盾,原料储备不够充分,生产往往出现停顿,产能利用率也难以提升。因此,进入粮食作物的精深加工行业并占据一定竞争地位,需要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小规模进入很难维持经营。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保证行业内企业建设、扩展、完善一个有效、经济的循环经济型粮食作物的精深加工基地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壁垒。


5、植物源的收购及仓储能力壁垒


采用循环经济高效生产模式的粮食作物的精深加工企业,每年的粮食作物的采购量较大。而粮食作物的供应存在季节性,通常供应旺季相对集中上市。这一采购期相对集中的行业特点,对于收购及仓储能力有限的企业来讲,在采购季节未能备足粮源,在后继生产中可能因原料供应暂时短缺而造成停产、减产。近几年,在国家托市政策的大背景下,粮食作物的价格一直处于温和上涨的趋势,拥有较强的粮食作物收购能力和仓储能力的企业,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并充分享受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超额收益。粮食作物收购及仓储能力的不足而带来的原料供应、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劣势,将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较大的进入壁垒。


6、地域壁垒


粮食作物的精深加工企业首先要求企业处于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和粮食作物的初加工集中区,便于采购原料(包括稻谷、碎米、米糠、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以稻谷为例,其消费区域以具有大米食品消费习惯的南方为主;各个生产线下来的废料进行沼气发电,则只能在南方的气候下才能实行;而进行沼气发电后的废料作为农业生产的肥料,则要求企业不能离农村太远,方便就近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将最终废料又变为肥料重新回到农田里去,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的清洁环保生产。


7、质量标准壁垒


随着行业的逐步深入发展,人们对淀粉糖、蛋白粉等产品的认知度逐步提高,粮食作物的精深加工产品的行业标准将越来越多,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对行业新进入者将构成质量标准壁垒。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葡萄糖行业的上游产业链涵盖了从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稻米等原材料)到酶制剂(液化酶、糖化酶)生产、化学试剂供应和设备制造(反应釜、离心机、蒸发器、过滤器等)的各个环节。上游环节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葡萄糖生产企业的成本和产品质量。因此,建立稳定可靠的上游供应链是葡萄糖生产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上游环节将不断优化,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葡萄糖行业位于中游,其作用主要有增强记忆力、刺激钙质吸收、刺激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从而促进修复软骨等,因此,行业下游主要应用于发酵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还可通过氢化、氧化等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

葡萄糖行业产业链
玉米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雨田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小麦
四川雨田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马铃薯
甘肃国丰种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九久食品有限公司
临夏县美联薯业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薯香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稻谷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游
山东西王药业有限公司
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发酵工业
食品工业
化学工业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规模、技术领先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经营领域包括食品及食品原料、生物能源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中粮科技在食品及食品原料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淀粉、淀粉糖、味精、柠檬酸和食用酒精等,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饲料等领域。2023年,中粮科技根据下游细分市场及客户个性化需求,持续加大开发变性淀粉、专用淀粉、小包装糖、风味糖浆、调味糖浆、定制柠檬酸等差异化产品,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式服务。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粮科技营业收入203.79亿元,较2022年增长4.61亿元;净亏损6.02亿元。

2019-2023年中粮科技经营状况


五、行业现状


近年来,得益于食品和饮料、医药、化妆品、农业和生物燃料等行业对葡萄糖需求的增加,全球葡萄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全球葡萄糖市场规模达到了68.43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葡萄糖消费市场,占有32.02%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中国,中国葡萄糖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9.13美元,约占全球的28%;欧洲占15.10%,位居全球第三。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球葡萄糖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尤其是中国市场,健康饮食趋势、功能性食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了葡萄糖市场的快速增长。

葡萄糖行业现状(单位:亿美元、%)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中国葡萄糖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政策支持、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以及原材料供应充足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在这些积极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葡萄糖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提升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1)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2000年的99215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26058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也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增长至518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增长至21691元。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较高的消费层次,中高收入群体正在逐步形成和扩大。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大量资金。粮食作物精深加工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行业,并为行业发展营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十五”以来,国家连续发布涉及农业发展的7个中央1号文件,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与粮食作物精深加工业相关的扶持政策,明确了发展粮食作物精深加工的意义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对推动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行业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链日趋完整,为行业内企业提高竞争实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营养健康消费观念渐入人心,消费升级的需求增长迅速


人们对粮油食品的需求已从单纯满足于生理需求向更加注重营养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转变。伴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天然、保健、营养、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因而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目前食品消费市场的热点。粮食作物精深加工产业完全契合这一发展趋势,如稻谷通过深加工和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除提供人们主食大米之外,副产物还可转化为营养丰富、生理功能卓越的健康食品原料。主要产品中,大米淀粉糖热值低,易于消化,其营养的消化、吸收、摄取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并且具有极低过敏性;大米蛋白粉的赖氨酸含量在谷物蛋白中最高,氨基酸构成比例合理,符合FAO/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营养模式,具有高营养、易消化、低过敏、能值低的特点。因此,居民营养健康消费观念的提升、消费升级的需求增长等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给粮食作物精深加工(葡萄糖)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4)原材料供应充足


农业产业政策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为粮食作物精加工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原料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十四五”全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粮食产能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1.4万亿斤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其他粮食品种保持合理自给水平;到2035年,粮食产能再上一个台阶,实现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绿色优质,国家粮食安全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的目标。《规划》为稻米加工业发展提供优质、专用的加工原料。相对于以玉米、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为原材料进行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技术进步与创新


现代酶法水解技术大大提高了葡萄糖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技术进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环保,资源利用率更高。在环保压力下,企业积极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不利因素


中国葡萄糖行业虽然在近年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其进一步发展。这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压力、技术瓶颈、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链整合不足、人才短缺及市场需求变化等方面。

中国葡萄糖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七、竞争格局


全球葡萄糖生产主要有北美和中国是两个重要的生产地区,中国是全球重要的葡萄糖生产国,拥有许多知名的葡萄糖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山东西王、中粮生物、福洋生物、丰原生物、新华制药、骊骅淀粉、东晓生物、诸城兴贸、飞天生物、鲁洲生物等等。

中国葡萄糖主要企业及概况


八、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葡萄糖产业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葡萄糖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多元化发展、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葡萄糖产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葡萄糖行业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