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近年来,天津市围绕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有效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不断健全机制、创新方法,着力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不断推动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下,天津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稳步发展,“三新”“三量”取得了明显成效,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等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上市企业:渤海化学(600800)、海油工程(600583)、中海油服(601808)、长荣股份(300195)、建科智能(300823)、捷强装备(300875)、美腾科技(688420)、凯发电气(300407)
相关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得川石化有限公司、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彼合彼方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天津超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艾普斯(天津)工业组装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伽利略(天津)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第一机床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天津市精诚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市伟泰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天津中车机辆装备有限公司、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天津泰克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叠风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天津特瑞科航空装备有限公司
一、天津市宏观经济分析
天津市,简称“津”,是我国直辖市之一,总面积11966.45平方千米,下辖16个区。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1364万人。近年来,天津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8024.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2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214.27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1525.77亿元,增长5.5%。
在经历了2年的下滑后,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2024年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4%。新投资潜力持续释放,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1%。
天津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焕新,全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从R&D经费投入来看,2021年突破500亿元,2023年天津市R&D经费投入599.23亿元,同比增长5.4%,排名各省市第18。
二、天津市产业结构分析
2023年,天津市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指出,未来5年,天津将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1+3+4”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其中“1” 是指发挥引领作用的智能科技产业,3” 是指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3个优势产业,“4” 是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4个新兴产业。
目前天津市已经形成滨海新区、中心城区、环城区域和偏远郊区四大板块。其中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形成了“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五大产业板块,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分别为“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金贸河东”、“创意河北”和“商贸红桥”,各区经济发展已较为成熟;环城区域大力发展新兴工业产业,各区经济总量均处于全市中上游水平;偏远郊区发展起步较晚,其中武清区作为京津冀三省市的交汇点,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区。
天津市近年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培育国家级、京津冀区域、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推动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天津已联合北京、河北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生命健康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此外,天津市还累计培育西青区能源矿产装备等8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细胞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等6个国家级新型产业集群,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重点产业链支撑效应显著,现代产业体系基础持续加固。2024年,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2.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0个百分点。现代产业体系基础持续加固。其中,航空航天、车联网、信创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26.0%、22.4%和21.4%。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快于全市GDP增速0.4个百分点。
三、天津市绿色石化产业分析
在天津市的经济版图中,绿色石化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居于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中“压舱石”的重要位置,在天津市工业中产值占比高、投资规模大,可谓是稳住经济大盘、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天津市相继出台《天津市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支持绿色石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大力推动了绿色石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天津绿色石化产业链产值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天津绿色石化产业链实现产值3702.48亿元,同比增加0.7%,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8%。增加值增速4.1%,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5%。完成投资501.09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1.3%。
目前,天津市石化产业已逐步形成从原油开采到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可分为特种烯烃衍生物、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先进化工材料、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四条子链,共有规上企业625家,其中重点企业27家。从空间布局来看,天津市绿色石化产业集聚明显,已初步形成以南港工业区为主战场,协同联动临港新材料产业园、大港石化产业园区的“一体两翼、三区联动”的石化产业空间布局,三大园区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共促共进式发展,2023年南港工业区约占天津市绿色石化产业链产值的20%;同时,科创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产业链集聚了中石化北化院、工程院,中化学新材料创新平台等一批中试基地,形成“以创新赋能产业,以产业反哺创新”的发展格局。
四、天津市装备制造产业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科教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生产要素齐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条件。近年来,天津紧扣“制造业立市”的发展战略,紧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契机,依托既有优势产业,持续深化扩宽产业链布局,同时瞄准新兴领域,加速推进产业培育步伐,全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在《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高端装备产值规模大1100亿元,年均增长率15%以上。
在早期阶段,天津的装备制造业主要围绕传统机械制造领域展开,如机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随着政策的有力扶持、技术的不断飞跃和市场的广泛拓展,逐渐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升级转型,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增长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34.6%。
截至2024年上半年,天津市高端装备产业链有规上工业企业784家,完成产值711.63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6.7%,增长5.2%。在智能装备领域,天津市拥有彼合彼方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天津超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第一机床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嘉思特医疗器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拜耳斯特医疗机器人技术(天津)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汇聚了天津市伟泰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天津中车机辆装备有限公司、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
五、天津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总结
党的二十大以来,天津市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围绕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有效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不断健全机制、创新方法,着力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不断推动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下,天津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稳步发展,“三新”“三量”取得了明显成效,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等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在线订购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