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三、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政策准入壁垒
2、技术壁垒
3、环保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六、行业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八、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草甘膦

摘要:草甘膦化学名称为N-(磷酸甲基)甘氨酸,化学式为,是一种有机磷类除草剂,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从草甘膦行业产量来看,2022年中国草甘膦产量达56.99万吨,同比下降8.15%。2023年1-10月,中国草甘膦产量为41.76万吨。未来,随着国内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将进一步影响草甘膦供需结构和市场价格变化,带动草甘膦产量增长。


定义及分类


草甘膦化学名称为N-(磷酸甲基)甘氨酸,化学式为,是一种有机磷类除草剂,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根据化学结构和用途,草甘膦可分为草甘膦盐和草甘膦酯。

草甘膦的分类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草甘膦等化肥农药的发展。2023年8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四川省推动磷化工行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攻破高效低毒低残留等农药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黄磷为原料的草甘膦、草铵膦等除草剂及中间体产品,大力发展水剂、水乳剂、悬浮剂、可分散颗粒剂等环保型农药。202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要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

中国草甘膦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1976年到1980年是我国草甘膦从无到有的开启阶段,国家防火项目催生并加速了草甘膦在我国的问世。1988年,全国草甘膦产量达1000吨。2006年,我国草甘膦产能达到3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2006-2008年间,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如大豆、玉米等加速推广,种植面积迅速攀升,由2006年的1亿公顷提高至2008年的1.25亿公顷,我国对草甘膦的需求持续增加。2008-2010年,我国草甘膦企业新增产能开始持续释放。2010年,国内草甘膦产能增加至约80万吨,但全球草甘膦需求量仅为55万吨左右,供应过剩明显。这导致草甘膦价格维持低位徘徊,我国政府开始不断提高环保要求。2012年初,10%剂型因污染严重被勒令退出市场。与此同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仍然持续扩张,对草甘膦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草甘膦价格于2012年中开始震荡上行。2013年第四季度,随着价格的大幅上涨,草甘膦行业盈利情况明显改善,新安化工等龙头企业纷纷扭转为盈,前期退出市场的中小企业也逐步复产。2016-2017年间,国内环保政策趋严,整体供给端收缩。叠加地方环保政策限制草甘膦上游原料产能开工,草甘膦成本逐渐增加。2019年,受致癌风波影响,多个国家禁用或限制使用草甘膦。2021年到2022年初,草甘膦价格大幅上涨,最高涨至2021年底的8万元/吨。进入2022年,随着国内保供稳价系列政策实施和海外装置产能恢复,以及厂商受前期高价刺激开工率提升,草甘膦市场供需状况得到改善。

中国草甘膦行业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政策准入壁垒


国家对草甘膦行业实行严格的行政许可制度。设立草甘膦生产企业需要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准后,方能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领取营业执照。草甘膦产品生产和销售必须同时取得农药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证书。草甘膦产品在获得登记之前需经过2年5个地域的田间试验和毒性、环境及残留实验。因此,新设草甘膦企业或完成草甘膦新产品登记均需较长时间,其中完成产品登记通常需要2~3年。


2、技术壁垒


草甘膦行业技术壁垒对于产品原创性不同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方面是新药创制和产业化的壁垒;另一方面则来自生产环节中工艺技术的突破和优化。对于仿制型企业而言,其核心技术体现在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大型草甘膦企业通过在生产环节中的工艺技术的突破和优化,提高工艺路线效率,生产质量高、稳定性强的草甘膦产品,而对于新进入者则面临着无法精通工艺路线风险。


3、环保壁垒


由于草甘膦行业及其所属的化工行业的特点,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提高草甘膦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草甘膦企业的设立和新产品的投入生产,都必须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相关部门对其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估,以决定是否做出许可。近年来,各国都加强了对草甘膦生产企业的环保要求,在草甘膦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适当的末端治理措施,将草甘膦生产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而我国相当一部分草甘膦企业还达不到环境保护的要求,一批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草甘膦企业将无力支付越来越高的环保投入。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草甘膦产业链上游为生产草甘膦的原材料,包括甘氨酸、黄磷、甲醇、多聚甲醛等;产业链中游为草甘膦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农业除草剂。

草甘膦行业产业链
甘氨酸
如东宝湾利昌化工有限公司
河北宁新岩田化工有限公司
三明市三泰化工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栾城区鑫科化工有限公司
黄磷
云南澄江冶钢集团黄磷有限公司
贵州金沙黄磷厂有限责任公司
瓮安县龙腾磷化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晋宁黄磷有限公司海口分公司
甲醇
陕西兴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润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聚甲醛
河北锦泰达化工有限公司
文安县德诚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费县金泉化工有限公司
临朐欧泰化工有限公司
上游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
中游
农业除草剂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磷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始终专注精细磷化工发展主线,积极探索磷、硅、硫、盐、氟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条。经过多年发展,企业已形成“资源能源为基础、精细化工为主导、关联产业相配套”的产业格局,并打造了行业独特的“矿电化一体”、“磷硅盐协同”和“矿肥化结合”的产业链优势,当前正加快向科技型绿色化工新材料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主营产品包括磷矿石、特种化学品、草甘膦系列产品、有机硅系列产品、肥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集成电路、汽车、建筑、化学等领域。据统计,2023年企业草甘膦系列产品营收同比下降50.6%至42.83亿元,主要受宏观经济及市场供需变化。

2020-2023年兴发集团草甘膦系列产品营收及增速情况


(2)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以光气为原料的农药原药、制剂及农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产品包括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噁唑菌酮等,除草剂:敌草隆、草甘膦、环嗪酮等,农药中间体:氨基甲酸甲酯、异氰酸酯系列、邻苯二胺、对(邻)硝基氯化苯、邻硝基苯胺、烧碱、液氯、对氨基苯酚等。旗下子公司辽宁世星药化主要产品包括对氨基苯酚和香兰素等。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有机材料、香料、染料等领域。据统计,2023年企业农药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99%至35.09亿元,主要是市场竞争激烈,农药产品价格下行。

2020-2023年广信股份农药营业收入


六、行业现状


从草甘膦行业产量来看,2022年中国草甘膦产量达56.99万吨,同比下降8.15%。2023年1-10月,中国草甘膦产量为41.76万吨。未来,随着国内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将进一步影响草甘膦供需结构和市场价格变化,带动草甘膦产量增长。

2017-2023年1-10月中国草甘膦产量统计情况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的支持


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变化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一定的挑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草甘膦等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业稳产和农民增收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贵州省肥料农药市场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四川省推动磷化工行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等政策,推动草甘膦行业的健康发展。


2)市场需求的增长


草甘膦作为非选择性和无残留的灭生性除草剂,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特别是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推广种植,草甘膦的需求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转基因作物,如大豆、玉米和棉花等,因其对草甘膦的高度耐受性而成为草甘膦的主要需求方。它们不仅能够有效地抵抗杂草的侵害,还显著降低了杂草管理的成本和劳动投入,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3)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由于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崛起,草甘膦得以飞速发展,并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0.02亿公顷增长到2023年的2.06亿公顷,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明显。随着灭生性除草剂需求的发展和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推广,为草甘膦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农药提供了土壤和主要动力,带动了草甘膦行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


(1)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


国内草甘膦企业普遍业务规模较小,产品普遍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尤其是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品种偏少,尚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国内企业草甘膦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种创新与技术创新,专业化程度低,影响了我国草甘膦行业的总体竞争力。而发达国家的草甘膦企业集团已基本实现内部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分工,集团之间也基本形成了大类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与国外发达国家巨头相比,无论从资金规模、销售服务能力还是管理模式,我国草甘膦企业普遍存在散、小、差的落后局面,难以适应我国未来草甘膦逐步增长的市场需求。


(2)资金短缺


草甘膦行业显著体现了资金密集型的特征,不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庞大,资金需求量也相当显著。对于初创的草甘膦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迅速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以便在设备、技术、成本、人才等方面与现有的大型企业进行较量。然而,当前国内草甘膦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自有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单纯依靠银行间接融资不仅难度大,而且高企的财务费用对于薄利的草甘膦行业而言,严重阻碍了草甘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


国际市场上的一系列技术标准严重影响着我国草甘膦产品的出口。随着世界各国农药管理政策趋向严格,技术壁垒成为我国草甘膦进出口贸易中最隐蔽、最难逾越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凭借草甘膦研发的高端技术设置技术壁垒,采取提高产品登记要求、限制进口草甘膦品种等措施,而我国却缺乏与之相抗衡的技术标准和精通国际市场营销的高端人才,草甘膦企业间联合力度小,进一步加大了草甘膦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八、竞争格局


从草甘膦行业竞争格局来看,中国草甘膦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我国草甘膦主要企业包括新安股份、兴发集团、广信股份、江山股份、扬农化工、和邦生物、福华化学、好收成韦恩等。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2023年新安股份、兴发集团、广信股份、江山股份、扬农化工、和邦生物草甘膦相关业务营收分别为45.82亿元、42.83亿元、35.09亿元、23.71亿元、17.24亿元、14亿元。

2023年中国草甘膦行业企业-草甘膦业绩对比


九、发展趋势


面对环保标准的提升与杂草抗性的挑战,草甘膦行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草甘膦的生产工艺与产品的安全性。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发具有除草效能的新型除草剂,以应对杂草抗性问题,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此外,鉴于农业执法部门已明确规定禁止含量低于30%的草甘膦销售使用,而对于环保要求及差异化的追求,更多的草甘膦产品将向高含量、粉剂或颗粒剂型演变。未来,草甘膦行业需要不断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中国草甘膦行业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扩展阅读
2022年中国草甘膦行业重点企业对比分析:兴发集团VS新安股份[图]
2022年中国草甘膦行业重点企业对比分析:兴发集团VS新安股份[图]

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除草剂,对多年生根杂草非常有效,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2021年兴发集团草甘膦营业收入为75.48亿元,较上年增长72.05%,2022年上半年草甘膦营业收入为65.75亿元;2021年新安股份农化产品营业收入为76.4亿元,较上年增长25.64%,2022年上半年农化产

草甘膦 2023-03-20
2022年中国草甘膦行业全景速览:草甘膦高景气延续,需求持续向好[图]
2022年中国草甘膦行业全景速览:草甘膦高景气延续,需求持续向好[图]

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除草剂,对多年生根杂草非常有效,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是全球生产量和销量最大的农药品种。2021年中国草甘膦的产能为71.3万吨,较上年增长6.42%,预计2022年草甘膦产能将达到83万吨;2021年中国草甘膦的产量为59.2万吨,较上年增长7.25%

草甘膦 2023-03-17
2022年中国草甘膦行业产业政策、生产工艺、市场供需、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2022年中国草甘膦行业产业政策、生产工艺、市场供需、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在疫情之下,全球粮食安全被高度关切,草甘膦国际需求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21年我国草甘膦出口量为31.07万吨,出口金额为25亿美元;受供需两端影响,2021年草甘膦价格大幅上涨,达51434元/吨。

草甘膦 2022-08-08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