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表面活性剂生产和消费大国,洗涤用品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刚性、平稳增长,推动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可持续、稳步发展。根据中国表面活性剂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22年表面活性剂行业67家规模企业全年表面活性剂总产量达到426.2万吨,销量420.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6%和2.1%。
一、定义及分类
表面活性剂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其表面活性是对某特定的液体而言的,在通常情况下则指水。表面活性剂一端是非极性的碳氢链,与水的亲和力极小,常称疏水基;另一端则是极性基团,与水有很大的亲和力,故称亲水基,总称“双亲分子”。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可将表面活性剂划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类。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表面活性剂企业通常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监控,根据每年生产需要制定年度采购预案,再依据市场销售情况及原料库存情况制定当期采购计划,并可根据原料市场价格变化走势适当调整原料库存。此外,成熟企业依托多年从事表面活性剂生产和销售经验,建立起相对通畅稳定的采购体系和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于大型供应商,企业通常在年初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初步确定全年预期采购的规模。在各批原材料采购前,企业向纳入合格供应商体系的不低于两家同类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询价,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经济性。
2、生产模式
大部分表面活性剂企业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即根据每月销售计划及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企业各个生产节点由生产部统一协调控制,技术中心、品质部、储运部在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消耗、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和管理,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部分表面活性剂生产商以接受委托加工订单为主,根据客户要求生产或加工较为简单、规模较小的产品,并在规定时间内交付产成品。
3、销售模式
表面活性剂企业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其中表面活性剂直销占比保持在90%以上。在直销模式下,表面活性剂企业按照客户要求生产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参考“主要材料成本+其他成本+合理利润”的模式进行定价,以合同签约的方式将产成品直接销往酒店、食品工厂、餐饮连锁店、化学品生产企业等。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表面活性剂各企业主体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行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管理机构从宏观管理、标准制定、质量监管三个方面对表面活性剂进行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审批、审核重大建设项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挥行业管理职能,研究拟订产业发展战略,拟订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清洁生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管理和指导质量监督检查。
中国化工学会负责参加制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产品质量标准,加强行业内外交流联系,组织本行业调查研究。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负责洗涤用品行业及日化表面活性剂产品的管理;制订行业的行规行约和管理规范,参与行业技术标准的制订修改,组织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行业统计等工作。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中心负责非日化表面活性剂产品的管理,对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2、行业相关政策
表面活性剂对我国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清洁生产、节能降碳方面,《“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出台,推进环保材料、生物制造融入表面活性剂等基础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增加产品附加值。在转型升级方面,国家发布《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促进智能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渗入表面活性剂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产品创新,开拓新赛道。此外,下游化纤、食品等应用领域利好政策频出,拉动表面活性剂市场需求,助力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四、发展历程
表面活性剂发展历史悠久。肥皂是使用最早的表面活性剂之一,公元前7世纪便有以羊油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简易肥皂,应用于清洗衣物等。1875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合成全球第一个的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和皮革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成功研究从萘、丙醇或丁醇用发烟硫酸生产烷基萘磺酸盐,可以用来代替肥皂。中国的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随后,由于添加各种助剂和改进生产技术,以烷基苯磺酸盐为主要组分的合成洗涤剂,在应用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比肥皂优越,开始大量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1982年世界合成洗涤剂的产量已达28Mt,超过肥皂并继续增长。进入21世纪,工业制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合成洗涤剂为代表的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生产发展迅速,品种多达几千种。表面活性剂由规模化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五、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表面活性剂种类繁多,应用覆盖面广,革新性产品的技术开发时间较长且成功率较低。近年来,表面活性剂下游行业需求呈现出温和、环保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下游客户对表面活性剂产品的泡沫、粘度等性能指标、产品杂质含量的限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质高、质量稳定的产品生产配方和大规模生产工艺需要较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经验沉淀,对生产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都提出很高的要求,相对较高的技术门槛决定了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2、资金壁垒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环保安全要求不断提高,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新型生产设备、环保安全设备上投入较大的资金。先进的生产设备及环保安全设备投入后,若生产达不到一定的规模经济,将导致单位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市场所淘汰。而拥有相当市场规模的龙头企业一方面能够通过稳定的销售渠道获取现金流,一方面能够依托市场地位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由此形成较高的资金壁垒。
3、终端销售资源壁垒
在实际终端产品生产应用中,表面活性剂通常与其他原料配伍,需要维持相当的性能稳定性,以充分发挥表面活性剂自身功能与其他配合物质的协同作用,若切换表面活性剂供应商,可能影响终端产品的配伍功效。成熟的表面活性剂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原材料、设备、生产工艺磨合,具备稳定的产品品质和较高的持续技术支持服务水平,市场认知度及客户信任度相对较高,从而与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新进入表面活性剂赛道的企业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较低,难以形成较为稳固的终端销售渠道。
六、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表面活性剂产业链上游原料供应主要来源于由棕榈油、椰子油等加工而成的天然油脂化工产品及石油化工产品,包括脂肪醇、脂肪醇醚、烷基苯、烯烃等。我国表面活性剂产品约有一半应用于民用领域,主要用于洗衣液、沐浴露、洗发水等日化洗涤护理用品的生产,系日化产品发挥去污效果的核心有效成分。除此之外,表面活性剂在建筑材料、工业生产、医药生物、油田化学品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赞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赞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表面活性剂、油脂化学品研发制造和洗护用品OEM/ODM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成为国内研究和生产表面活性剂、油脂化学品的龙头企业之一。企业生产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以AES、LAS、AOS为代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6501、CMEA为代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以CAB、CAO为代表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日用洗涤剂、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等领域。2023年上半年,赞宇科技依托市场销售渠道及产品创新优势,保持稳定经营,表面活性剂营业收入达15.16亿元,毛利率为6.36%。
(2)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特种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年产20万吨以上特种表面活性剂生产能力,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之一。皇马科技以研发中心为主导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表面活性剂,目前已开发研制出了 1700 余种产品。2023年前三季度,受下游需求疲软、库存高企等因素影响,企业营业收入为14.06亿元,同比下降18.31%
七、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表面活性剂生产和消费大国,洗涤用品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刚性、平稳增长,推动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可持续、稳步发展。根据中国表面活性剂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22年表面活性剂行业67家规模企业全年表面活性剂总产量达到426.2万吨,销量420.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6%和2.1%。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利好政策持续发力
表面活性剂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精细化工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行业协会及相关主管部门先后发布多个产业升级及鼓励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推动洗涤用品等日化表面活性剂产品趋向温和、安全发展;非日化表面活性剂产品趋向多功能、高效发展。此外,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动下,企业积极探索去磷、去硫新工艺,提高天然可再生资源和绿色原料的利用率,推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2)下游刚性需求稳定
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洗涤用品、化妆品、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经济周期性相对较弱,产品消费需求较为稳定,为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表面活性剂人均年消耗量约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随着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消费水平的提升,洗衣液、洗发水、沐浴露等日用品将获得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进一步带动表面活性剂稳步增长。
(3)技术水平提升推动产业升级
21 世纪以来,随着整体工业化水平得到提升,我国表面活性剂迎来快速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持续渗透,表面活性剂企业实现“以机代人” “无人看守”的全自动生产模式,产品技术水平及品质不断提升,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同时,科技的进步使国内龙头企业与国际化工巨头之间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为国内表面活性剂下游市场的拓展创造了源动力,有效扩大产业发展空间。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生产成本
表面活性剂产业链相对完善,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国内表面活性剂的龙头生产企业通常将原料的价格波动部分地传导给下游客户。但上游原料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时,仍会给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近年来,棕榈仁油、脂肪醇等天然油脂原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提升。
(2)国际先进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竞争
安全生产及环保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低质低价无序竞争的状况有所改善,行业整体生产效率提升,部分市场份额得以释放。但相对于国内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来说,以德国巴斯夫、日本花王为代表的国际表面活性剂巨头仍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国内行业竞争环境得以优化的背景下,国际一流品牌瞄准中国市场,加大国内市场布局力度,国产企业竞争压力加大。
(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在生产技术方面,我国表面活性剂基本的工艺技术和装置都较成熟,主要原料的质量和供应都较稳定。但是小品种、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高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特种表面活性剂新品种仍然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尤其在特种表面活性剂领域,大量关键技术仍然依靠引进。此外,部分新技术、新产品处于试验和应用推广阶段,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工程化与产业化成效不理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九、竞争格局
德国巴斯夫、日本花王等国外表面活性剂知名企业虽然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为丰富的产品门类,但其生产成本普遍较高,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产销规模占比较低。国内表面活性剂竞争以赞宇科技、丽臣实业、皇马科技、晨化股份等龙头企业引领的国产企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逐步由量的竞争转向质的竞争,市场向行业内规模大、口碑好、产品品质高的龙头企业集中,促使企业产量、经营业绩持续提升。
十、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表面活性剂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产品功能效果、安全程度、环境友好程度等特性愈加重要。未来,在绿色环保方面,我国表面活性剂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均趋向绿色化发展。在技术发展方面,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降低产品的副产物含量、优化工艺路线和降低损耗,将成为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在产品多元化发展方面,针对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分子设计和研究开发,实现特种表面活性剂品类创新,将成为我国表面活性剂企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3年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行业朝高品质、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发展[图]
2022年中国表面活性剂产业联盟统计行业67家规模企业产销数据,较2021年增加7家。全年表面活性剂总产量达到426.20万吨,销量420.9万吨,需求量为363.29万吨。
2022年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重点企业分析:赞宇科技VS晨化股份[图]
表面活性剂因其双亲性的结构特征,具有非常奇特的性质,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它在信息材料、生命能源科学和发展现代化高新技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三大基础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和有关技术部门特别重视的方向,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和理论价值。
2022年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产业链情况分析:表面活性剂产量平稳增长[图]
表面活性剂因其双亲性的结构特征,具有非常奇特的性质,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它在信息材料、生命能源科学和发展现代化高新技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三大基础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和有关技术部门特别重视的方向,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