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国五清库进入尾声,国六加库引导批发逐步回升
2019年1-5月汽车产销1023.70万辆和1026.5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0%;5月份汽车产销184.83万辆和191.2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2%和16.4%。自2018年7月开始到2019年5月,车市连续11个月销量下滑,行业整体景气度较低,处于新旧周期的交替阶段。
近五年汽车月度销量(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其中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包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目前深圳、上海、广东等地提前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还有部分地区提前实施国六a排放标准。全国国六标准的实施时间点是2020年7月1日和2023年7月1日(国六a和国六b),不过目前这些提前实施标准的地区基本都属于销量大省,整个销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0%以上,因此本轮国五去库存给全国乘用车销量带来实质性的压力,众多厂家都暂缓了对于新车的加库。随着下半年来临,大部分地区顺利切换国六标准,届时只有国六新车才能上牌,因此终端新车型零售销量的回暖会带动厂家批发的回升。度过排放切换阵痛期,车市即将轻装上阵。
全国主要地区国六标准实施时间表
地区 | 车辆类型 | 执行时间 | 执行标准 |
北京 | 公交、环卫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b |
其余车辆 | 2020年1月1日 | ||
深圳 | 汽油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b |
柴油车 | 2018年11月1日 | ||
上海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b |
广东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b |
天津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b |
江苏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a |
浙江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a |
重庆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河北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河南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山东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山西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海南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安徽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陕西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四川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杭州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南京 | 轻型汽车 | 2019年7月1日 | 国六 |
全国 | 轻型汽车 | 2020年7月1日 | 国六a |
2023年7月1日 | 国六b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部委印发实施方案,推动消费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实施方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从“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四方面,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升级,促进旧产品循环利用。
汽车乃消费重点,“促旧迎新”为行业带来实质利好。方案对于汽车消费主要是两个层面的促进:第一,大力推动新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限行、限购,加快推进城市公共领域新能源用车,稳步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等,这些政策或对提升新能源汽车用车增量和完善智能化、电动化产业链有着积极影响;第二,对于现有的用车体系进行科学化的引导消费,其中包括坚决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推动农村车辆消费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加快取消皮卡进城限制,全面完善二手车流通管理政策,完善废旧产品回收拆解体系等,这些政策从汽车消费、流通、回收等用车环节依次击破消费难点,对于相关细分领域的企业形成实质利好。
回顾2011年以来乘用车板块和汽车零部件板块的走势和业绩增速情况,可以看出在2012至2015业绩低点处的投资介入性价比相对较高,对于行业回暖的预期将先行带动估值回升,后期公司业绩的兑现将进一步带动板块回升。预计中报将是大部分公司的业绩低点,而从估值角度来看无论是PE还是PB目前汽车板块都处于历史相对的低位,因此随着新一轮周期的开启,板块将带来相对较好的回报。
乘用车板块走势与相应业绩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汽车零部件板块走势与相应业绩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零部件寻找结构增量对冲行业下滑
零部件寻找结构增量对冲行业下滑。由于行业销量下滑,且对整车企业的年降持续增加,零部件企业业绩面临较大压力。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受益于细分结构变化,如节能减排法规强制实施、零部件深度国产化替代、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等,相关产品市场空间或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带来业绩的增长,从而对冲行业下滑。一旦行业周期见底复苏,相关公司可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一)、节能减排政策下,增压器和自动变速箱渗透率快速提升
根据GB19578-2014《乘用车燃料消耗值限值》和GB27999-201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法规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燃料消耗量达5L/100km,年降幅为5.5%。
主要国家油耗法规限值
- | 2015 | 2020 | 2025 | 年降幅-2020 | 年降幅-2025 |
欧盟 | 5.2L/100km | 3.8L/100km | 3L/100km | 5.40% | 4.20% |
美国 | 6.7L/100km | 6L/100km | 4.8L/100km | 3.50% | 3.40% |
日本 | 5.9L/100km | 4.9L/100km | 3.30% | - | |
中国 | 6.9L/100km | 5L/100km | 4L/100km | 5.50% | -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自动挡变速箱渗透率以每年3%-5%的速度快速提升。自动变速箱有操作方便,驾驶舒适性高、节油等优点,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根据乘联会2017年最新数据显示,乘用车国内制造自动挡渗透率已升至66%左右。
国内乘用车手动挡和自动挡汽车销量与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测2020年自主乘用车销量将达1114万辆,自动变速箱渗透率将从2017年的35%提升至2020年的74%。其中自主CVT变速箱需求量高达195万台,市场空间超过150亿元。
2016-2020年中国乘用车销量销量及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0年中国国产品牌乘用车销量销量及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0年中国自动变速箱占比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0年中国各细分品类变速箱需求量及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0年中国各细分品类变速箱销量市场空间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渗透率较高,乘用车渗透率多年来稳步提升,2018年已达44%。目前,在柴油发动机领域,国内重型卡车及中重型工程机械领域基本上实现了100%的发动机增压化,轻卡的渗透率也在40%左右。在乘用车汽油机领域,多年来我国乘用车涡轮增压渗透率持续提升,2018年涡轮增压器渗透率已达44%,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考虑了电动车对传统汽车的影响,同时也判断2030年涡轮增压车型渗透率或可达89%,据此测算,2030年以前涡轮增压器装机量有望持续增长。
涡轮增压装机量预测
年度 | 2017 | 2018 | 2019E | 2020E | 2025E | 2030E |
乘用车(万辆) | 2474 | 2367 | 2320 | 2480 | 2800 | 3100 |
同比增速(%) | 2 | -4 | -2 | 4 | 3 | 2 |
商用车(万辆) | 420 | 437 | 445 | 450 | 450 | 450 |
同比增速(%) | 18 | 4 | 2 | 1 | 3 | 2 |
新能源车(万辆) | 77 | 125 | 160 | 221 | 535 | 815 |
同比增速(%) | 53 | 62 | 28 | 38 | 20 | 15 |
纯电动车型销量(万辆) | 65 | 98 | 125 | 177 | 428 | 652 |
增压车型市占率(%) | 41 | 44 | 49 | 54 | 74 | 89 |
增压车型装机量(万辆) | 1160 | 1190 | 1294 | 1487 | 2088 | 2579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热管理系统,模块化及新能源汽车应用提升单品价值
热管理系统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电子控制技术,精准控制冷却系统部件冷却水泵转速、电子风扇转速、电子水阀开度,从而使得发动机水温或进气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
发动机和整车在目标温度运行将表现出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因此热管理系统对降低能耗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油耗法规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热管理系统成为整车关键技术之一。
模块化提升了行业壁垒及产品单品价值。传统汽车由于换热能力及换热控制要求的增强,因此模块化趋势较为明显。由于形成局部的模块,需要参与整车安全、NVH、车身刚度等性能设计,所以模块化对零部件企业的设计能力要求也更高。对换热器生产企业来说,模块化集成有助于提升技术壁垒,同时单品价值也有较大的提升。
电池冷却系统,又包括空调制冷及制热系统,结构更复杂,单车价值更高。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是传统汽车的2倍左右。
传统换热器与新能源换热系统单车价值对比
年度 | 2017 | 2018 | 2019E | 2020E | 2025E | 2030E |
乘用车(万辆) | 2474 | 2367 | 2320 | 2480 | 2800 | 3100 |
同比增速(%) | 2 | -4 | -2 | 4 | 3 | 2 |
商用车(万辆) | 420 | 437 | 445 | 450 | 450 | 450 |
同比增速(%) | 18 | 4 | 2 | 1 | 3 | 2 |
新能源车(万辆) | 77 | 125 | 160 | 221 | 535 | 815 |
同比增速(%) | 53 | 62 | 28 | 38 | 20 | 15 |
纯电动车型销量(万辆) | 65 | 98 | 125 | 177 | 428 | 652 |
增压车型市占率(%) | 41 | 44 | 49 | 54 | 74 | 89 |
增压车型装机量(万辆) | 1160 | 1190 | 1294 | 1487 | 2088 | 2579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空间2020年预计可达80亿元-,2025年预计可达200亿元。
传统换热器与新能源换热系统单车价值对比
- | 单车价值(元) | 渗透率(%) | 2020E市场空间(亿元) | 2025E市场空间(亿元) |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3000-4000 | 100 | 80 | 20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换热器配套格局中,商用车以自主换热系统为主。乘用车领域,自主零部件占比相对较低,主要市场仍由电装,贝洱、法雷奥、康奈克、德尔福等企业占据。但依托于自主乘用车的持续崛起,自主换热器厂家进步明显,营收快速增长。特别是银轮股份,国内配套客户群广泛。近年来在合资及全球整车企业配套也不断取得突破,相继进入大众、通用合资体系,捷豹路虎、戴姆勒奔驰、约翰迪尔配套体系,公司同时也是康明斯全球、卡特彼勒全球的优秀供应商,国产化替代及全球化布局进展迅速。
(三)、节能减排重要措施—轻量化
国内外都在不断推进汽车轻量化发展。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要求,2020年整车装备质量要比2015年降低10%,2025年要降低20%,2030年要降低35%。主要路径就是通过提高高强度钢材料、轻质材料、复合材料在零部件制造中的占比以及工艺技术的提升来达到车身轻量化、动力传动轻量化、底盘轻量化的目的,从而降低整车重量。1993-2013年,欧洲、日本等国的汽车平均重量已降低了25%,计划未来10-15年,将平均车重再降低20%-25%。美国计划到2020年,汽车整备重量相比2010年实现25%的下降。很多国外知名企业也制订了轻量化阶段性目标,例如,福特的轻量化目标是到2020年新款轿车及卡车将采用轻质材料,单车减重110-340Kg。
我国单车用铝量(kg)低于欧美日车企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单车用镁量(kg)低于欧美日车企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单车的铝、镁合金使用量有望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汽车的高端铝合金使用比例比国际先进水平低一半,镁合金使用则差距更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要求,2020年单车用铝量达到190kg,用镁量达到15kg;2025年单车用铝量达到250kg,用镁量达到25kg,碳纤维用量占车重的2%。
我国汽车轻量化规划目标
- | 2020年 | 2025年 | 2030年 |
整车装备质量 | 较2015年减重10% | 较2015年减重20% | 较2015年减重35% |
高强度钢 | 强度600MPa以上的AHSS钢应用达到50% | 第三代汽车钢应用比例达到车辆自重的30% | 2000MPa以上钢材有相应比例应用单车用铝量190kg250kg350kg单车用镁量15kg25kg45kg |
碳纤维等复合材料 | 碳纤维有相应使用量,成本比2015年降低50% | 碳纤维使用量占车重2%,成本比上阶段降低50% | 碳纤维使用量占车重5%,成本比上阶段降低50%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轻量化途径:材料轻量化是关键
轻质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所谓汽车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舒适性、安全性等各方面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车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物污染排放。汽车轻量化的三个主要途径就是轻量化材料替代、优化零部件和整车的结构设计、提升零部件制造工艺。
轻量化作为汽车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有显著的节能效果。相关数据显示,汽油乘用车减重10%可以减少3%左右的油耗,减重15%可以减少5%左右的油耗;对于柴油乘用车可以相应地减少4%、6%左右的油耗。汽车减重对汽车的环保性、制动性、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耐久性等均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作用。因此,汽车轻量化被各大车企视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而当前汽车轻量化途径主要是采用轻质材料。目前,主要汽车轻量化材料包括先进高强度钢;镁合金、铝合金等轻金属;碳纤维、陶瓷、橡胶等非金属。
轻量化未来以铝合金类材料为主
高强度钢相关技术是目前车身轻量化领域最成熟的技术,通过提高钢的强度、适当降低钢的厚度来降低钢材使用量,通过使用高强度钢可以使车身减重10%-15%。通过采用铝板冲压、挤压型材和压铸件三种方式生产的全铝车身,可以减重30%-40%,在轻量化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虽然有技术难度,但已经取得相应突破。虽然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可以减重50%以上,但受制于碳纤维原材料成本和碳纤维零部件制造成本较高的制约,该技术目前尚未得到有效推广。从减重幅度来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从成本来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对于轻量化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重量、成本、工艺等多个方面,综合来看,铝合金性价比较高,且技术相对成熟,是现阶段汽车减重的首选材料。
轻量化材料性能对比
材料种类 | 密度(g/cm3) | 材料成本 | 工艺难度 | 减重效果 | 应用现状 |
普通钢材 | 7.80 | 低 | 较低 | 无 | 逐步替代 |
高强度钢 | 7.85 | 低 | 低 | 较好 | 大量推广 |
合金 | 2.70 | 较高 | 较高 | 好 | 大量推广 |
镁合金 | 1.74 | 较高 | 较高 | 好 | 逐步推广 |
碳纤维 | 1.55 | 高 | 高 | 好 | 逐步推广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在汽车零部件的铝合金应用上,以方便成型且效率高的压铸类铝合金为主。压铸件主要用于发动机、车轮等部件,挤压件主要用于座架、行李架、门梁等,压延件主要生产车身用铝板等。发动机缸体、变速箱体、散热器、车轮等产品用铝量约占整个汽车铝合金用量的近75%;车身及覆盖件用量占10%左右,其余在转向、刹车、悬挂、车门等系统零部件上有部分应用。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铝合金在电池包结构件、电池冷却板、电机壳体、减速箱壳体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不少车企开始增加铝合金在车身中的用量。1993年,奥迪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了全铝车身框架结构;1994年,全铝车身结构的奥迪A8量产。捷豹最早在2002年开发全铝车身的XJ车型,逐渐演变到今年发布的XE和F-PACE都采用全铝车身。近几年,铝合金车身应用的进程不断加快,如特斯拉的ModelS采用了全铝车身。丰田从2017年开始增加汽车车体中的铝材用量,将会在未来车型中采用铝合金车身,并打算从雷克萨斯高档车LS与GS系列开始推广铝合金车身。
2、新能源汽车领域亟需轻量化
续航里程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障碍,轻量化是提升续航里程的一个可行方式。要想增加续航里程必须增加电池容量,在电池密度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电池重量,进而增加整车重量导致耗电量增加,阻碍续航里程的提高。所以,在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有限的情况下,增加续航里程的一个可行方式就是走轻量化路线来降低整车重量,在提高续航里程的同时还能降低电池成本。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采用铝合金来降低整车重量,如使用铝合金电池支架、底盘、车身等。特斯拉ModelS的全铝车身和BMWi系列的碳纤维车身都表明了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迫切需求。
特斯拉ModelS车型是通过铝合金轻量化提高续航里程的典型代表。特斯拉ModelS系列电动汽车,采用全铝车身,底盘也增加铝合金使用量,整车重量为2100kg左右,其中,铝合金车身大约为360kg,占整车重量的17%左右。轻质铝合金不仅增加了加速度,而且提高了续航能力,使续航里程接近600km。
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额度和续航里程正相关,通过轻量化,不仅能节约电池成本,还能提高续航里程获取高额补贴。纯电动车车重每减少100kg,续航里程有望提升6%-10%从2018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情况来看,随着续航里程的提升,补贴额度也在上升,例如,续航里程在150-200公里补贴1.5万元,续航里程250-300公里补贴3.4万元,续航里程大于400公里补贴5万元。
我国纯电动乘用车补贴额度(万元)与续航里程(公里)正相关(2018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铝、镁轻量化材料市场规模测算
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2020、2025、2030年的单车用铝量分别为190kg、250kg、350kg,单车用镁量分别为15kg、25kg、45kg;假设我国汽车销量分别为2600万辆、3000万辆、3300万辆;铝材价格分别为1.42万元/吨、1.44万元/吨,1.46万元/吨;其他假设数据见下表。则2020年,铝材零部件市场规模为856亿元,镁材零部件市场规模为81亿元,合计937亿元。2025、2030年铝、镁材料零部件市场规模合计分别为1476亿元、2367亿元。
镁合金与铝合金需求量测
- | 2020E | 2025E | 2030E |
单车用铝量(kg) | 190 | 250 | 350 |
单车用镁量(kg) | 15 | 25 | 45 |
汽车销量(万辆) | 2600 | 3000 | 3300 |
铝材料价格(万元/吨) | 1.42 | 1.44 | 1.46 |
镁材料价格(万元/吨) | 1.7 | 1.6 | 1.5 |
铝材需求量(万吨) | 494 | 750 | 1155 |
镁材需求量(万吨) | 39 | 75 | 148.5 |
铝材料规模(亿元) | 701.48 | 1080 | 1686.3 |
镁材料规模(亿元) | 66.3 | 120 | 222.75 |
铝、镁零部件毛利率 | 22% | 23% | 24% |
铝材料零部件市场规模(亿元) | 856 | 1328 | 2091 |
镁材料零部件市场规模(亿元) | 81 | 148 | 276 |
铝、镁材料零部件市场规模合计(亿元) | 937 | 1476 | 2367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行业长期发展向好
首先,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去年汽车消费市场转冷,但长期向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其次,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鼓励基础零部件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突破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等先进汽车电子以及轻量化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等产业链短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将为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第三,目前我国国内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正与国际零部件配套体系接轨,随着整车企业的发展,新的公司和新进入的汽车企业将会寻找新的零部件合作伙伴,这也为国内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建立新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促进了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最后,技术创新将带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指出,作为制造业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将不再以产能和规模扩张作为首要发展目标,而是将锻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自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引领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使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占有新的市场位置。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轻量化行业发展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