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一、定义及分类
二、发展历程
三、行业政策
四、行业壁垒
1、政策壁垒
2、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4、市场壁垒
5、知识产权壁垒
6、渠道壁垒
五、产业链
六、行业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八、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

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过去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化肥逐步成为主流,随着化学肥料的施用对环境影响持续加剧,处于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考虑,政府持续出台政策限制化学肥料大力积造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发展化肥生产,科学施用肥料,推动我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产量和需求量稳步增长。2022年中国有机肥料市场规模约为1045.7亿元,微生物肥料市场规模约为481亿元。


一、定义及分类


有机肥是指含有有机物质,既能提供农作物多种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又能培肥改良土壤的一类肥料。其中绝大部分为农家就地取材,自行积造的。有机肥料由于来源广泛,所以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粪尿肥、堆沤肥、饼肥类、泥炭类、泥土类、城镇废弃物类和杂肥类。有机肥料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它直接与农业、工业生产相关联,相较化肥具备对环境影响小、肥效持久等优势,是保障国内亿万人粮食供给的重要肥料之一。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肥料的分类及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定位


二、发展历程


我国生物肥料行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40年代起,我国开启了对生物肥料的研究。随着行业规范有序地发展,生物肥料应用效果逐步得到认可。2006年开始,行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研究中心为开发具有“营养、调理、植保”三效合一的“肥药兼效型”复合微生物肥料。

中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历程


三、行业政策


我国多年来化肥利用率低下及盲目施用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也造成了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污染和病虫害等多重后果。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将朝着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模式转变,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不断提升,而化肥行业也面临成本和价格高涨,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近年来国内持续出台化肥减量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政策,如2023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指出要发展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生物固氮,打造新技术、新肥料、新装备“三新”集成配套典型,推进化肥多元替代,政策持续推动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未来我国有机肥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中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四、行业壁垒


1、政策壁垒


政府在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对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有着直接影响。政策法规的制定、调整和执行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政策可能对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而且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行业的不确定性。


2、技术壁垒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高效的生产技术、先进的微生物培养技术、配方技术等都是行业发展所必需的。技术的积累和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3、资金壁垒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购置、研发投入、市场推广等方面。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支持研发和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4、市场壁垒


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壁垒主要表现为市场份额的争夺和品牌影响力的建设。一些已经建立起良好品牌形象和市场渠道的企业占据着市场优势地位,新进入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才能打入市场。


5、知识产权壁垒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涉及到许多专利技术,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可能受到知识产权的限制。企业如果缺乏相关的技术储备或者面临知识产权纠纷,可能会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6、渠道壁垒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销售渠道多样,包括农资经销商、农户直销、电商平台等。拓展和维护良好的销售渠道需要一定的资源和能力,而且一些主要销售渠道可能由少数大型企业垄断,新进入者需要面对分散的市场格局和激烈的竞争。


五、产业链


有机肥又称“农家肥”,相较化肥的简单可批量生产,其主要原料为人类和动物粪便、沼气、秸秆等农作物和污水等,因其原料获取相对特殊且难度较高,整体成本相较化肥较高;微生物肥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由菌种、微生物培养基、发酵设备等组成。中游主要为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制造,国内生产较为分散,中小企业为主;下游来看,我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相较化肥整体质量上更为稳定,作用持久,使庄稼更为健康,对环境影响较小。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产业链
秸秆
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海新致低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粪便
污水
菌种
上游
沃地丰生物肥料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洋丰肥业有限公司
河北富华康土特环保有限公司
山东绿丰肥料有限公司
中游
农业
肥料经销商
下游


六、行业现状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过去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化肥逐步成为主流,随着化学肥料的施用对环境影响持续加剧,处于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考虑,政府持续出台政策限制化学肥料大力积造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发展化肥生产,科学施用肥料,推动我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产量和需求量稳步增长。2022年中国有机肥料市场规模约为1045.7亿元,微生物肥料市场规模约为481亿元。

2015-2022年中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市场规模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作为对土壤和生态环境更友好的替代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也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为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传统化肥的长期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隐患,而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对于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需求逐渐增加。


(3)政策支持力度增加


政府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这些政策鼓励了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水平,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不利因素


(1)传统农业观念仍然存在


在一些地区和农户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化肥农药使用观念,认为化肥农药效果更直接、更明显,因此对于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接受程度不高。这种观念的存在限制了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2)原材料供应不稳定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有机原材料和微生物菌种,而这些原材料和菌种供应可能受到季节性影响或者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和产品供应。


(3)土地资源限制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需要大量的有机废弃物作为原材料,而有机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但是,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利用有机废弃物和保障农业生产的需求是一个挑战。


八、竞争格局


中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存在众多企业,包括国内外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地方性企业。这些企业在产品品牌、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争夺市场份额。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许多企业生产的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在产品类型和配方上差异不大。这导致了市场上的价格竞争比较激烈,企业难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目前行业中主要企业为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亿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沃地丰生物肥料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领先企业概述


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农业部山东蓬莱良种肉鸡示范场,始建于1985年改制于1997 年,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出口鸡肉标 准化示范区、全国畜牧优秀企业、国家首批肉鸡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中国畜牧协会副会长单位、白羽肉鸡联盟副主席单位、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科技创新联 盟副理事长单位。其公司有机生物肥收入近几年呈现下降态势,2023年有机生物肥收入为2574.3万元。

2018-2023年民和股份有机生物肥收入变化


九、发展趋势


机肥料替代部分无机肥料使用后,品质会有所下降,但外观品质会有所上升,蒸煮品贡略有升高。生产上要结合实际的田间土壤肥力,适当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可有效降低水滔株高,提高成穗率,改善水稻群体结构,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同时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有机肥料需求将持续增长丘几年,随着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大量增加,但利用率相对较低并引发畜禽粪便污染饮用水、焚烧秸秆影响交通运营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城乡环境。因此合理利用有机肥料资源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中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