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一、定义及分类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2、生产模式
3、销售模式
三、行业政策
四、行业壁垒
1、资质壁垒
2、技术壁垒
3、品牌壁垒
4、营销网络壁垒
5、资金壁垒
五、产业链
六、行业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八、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复混肥料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肥料作为粮食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农资产品,自起步以来,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自2015年《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发布以来,我国肥料行业发展逐渐回归理性,后续在供给侧改革、环保要求持续加码、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原材料价格上行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复混肥料产需量逐渐下降,到2019年来到近年来最低值。2020年开始,受国内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快速增长的影响,复混肥料产需量开始回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复混肥料实物产量约为4726.6万吨,同比增长2.41%;实物需求量约为4803.3万吨,同比增长2.25%。


一、定义及分类


复混肥料,是指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统称。指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养分标明量的肥料。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混配制成,包括二元型(如NP、NK、PK)和三元型(NPK)。这类肥料可节约包装和运输成本,减少施肥次数,也可根据当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目标作物需肥特性设计养分配方,生产专用型肥料。复混肥料按制造方法可细分为化成复混肥、混成复混肥、掺合复混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

复混肥的种类及相关介绍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复混肥料公司采用与生产计划相结合,根据原辅料仓库库存情况及安全库存量,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确定最佳采购量,使用自主开发的采购网,系统自动发布、自动定标;在线签署采购电子合同,合规合法、高效便捷;采购计划、询价、合同、质检、入库、结算、自动付款排程全流程信息化,杜绝人为操作;同时充分利用省内周边地方上游原料企业运距短的优势,就近采购,在确保价格较低的同时,有效保证了企业货源。


2、生产模式


大型化工联合企业直接从基础肥料制造,到通过化学反应制成肥料复合物的料浆造粒型﹑养分均匀的复混肥料。用购入的基础肥料配料,造粒制成的养分均匀的复混肥料。用购入的颗粒状基础肥料,配料混合而得到的养分不大均匀的掺混型复混肥料;由购入的含氮﹑含氮―磷的基础液体肥料,加入磷酸铵﹑钾盐等配制的多种液体复混肥料。


3、销售模式


复混肥料产品销售模式主要是以经销商营销的方式进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头部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管理数据库以销售规模不同给予不同的待遇。复混肥料行业所有经销商均需通过严格的审核后才有资格进入复混肥料公司销售网络,并由复混肥料公司销售部门领导根据年度销售业绩评估决定是否对经销商进行升级或降级。


三、行业政策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化肥关系到粮食安全,基于粮食生产对肥料的刚性需求,化肥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为了推动我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主要涉及供应保障、价格稳定、节能降碳、行业优化、商业储备和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不仅体现了政府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时期的综合调控,也显示了向环境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明确倾向。

中国复混肥料行业相关政策


四、行业壁垒


1、资质壁垒


肥料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生产、使用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在行业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加强行业监管。目前,我国对肥料行业实行严格的产品登记管理制度,未经登记的肥料产品不得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伴随多项包含国家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新型肥料标准体系出台,我国对肥料产品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同时,肥料行业属于化工行业,具有高污染的特性,对环保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严格的准入体制不仅对新进入者形成较强的资质壁垒,也遏制了行业内“乱象丛生”的现象,促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技术壁垒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严格的复混肥质量标准,对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多方面进行了区分。同时,复混肥产品正在持续向专用、生态、高效的方向发展,其生产技术涉及新材料、复合化工、植物营养、土壤科学等多个领域,需要多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因此,日趋规范的行业标准和持续进步的行业技术对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工艺水平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3、品牌壁垒


随着农民科学施肥意识的不断提高,肥料产品的消费品特征逐渐显现,肥料行业的竞争也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肥料产品只有具备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获得农民的信任。但是,在整体行业格局相对分散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复混肥和有机肥生产企业的经营战略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品牌意识薄弱、诚信度欠缺,产品质量水平高低不一、品牌良莠不齐。生产企业只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员和时间,并经过长期的市场考验,才能树立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营销网络壁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的推广要求生产企业缩短生产、运输、销售、服务半径,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因此,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不断强化营销网络建设,将产品配送、产品销售、农化服务、农技推广有效整合在直接面向农民的终端网点,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满足农民消费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企业的营销成本,成为后入者必须面对的行业壁垒。


5、资金壁垒


肥料生产季节性强,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原材料和产成品占用的流动资金较大,运输和仓储成本较高。同时,为了扩大产能、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建设和产品研发等方面也必须持续投入。为了满足资本开支和运营资金的需求,肥料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五、产业链


混合肥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煤炭、磷矿石、钾矿石、硫磺等化工原材料,通过反应得到合成氨、光卤石等中间产品,进而合成钾肥、氮肥、磷肥三大单质肥;中游为混合肥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应用于农业、园林绿化等领域。

复混肥料行业产业链
氮肥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磷肥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钾肥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藏格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国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五矿盐湖有限公司
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
青海国泰盐湖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茫崖晶鑫华隆钾肥有限公司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北京昆龙伟业格尔木有限公司
上游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农业
园林绿化
下游


六、行业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肥料作为粮食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农资产品,自起步以来,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自2015年《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发布以来,我国肥料行业发展逐渐回归理性,后续在供给侧改革、环保要求持续加码、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原材料价格上行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复混肥料产需量逐渐下降,到2019年来到近年来最低值。2020年开始,受国内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快速增长的影响,复混肥料产需量开始回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复混肥料实物产量约为4726.6万吨,同比增长2.41%;实物需求量约为4803.3万吨,同比增长2.25%。

2015-2022年中国复混肥料行业供需情况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利好行业发展


2020年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贸易削减,各国更加重视粮食安全,加大粮食支持政策,推动化肥需求提升,同时全球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化肥生产所需大宗商品价格攀升,氮、磷、钾、硫磺价格不断走高,化肥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为应对国际化肥行业的不稳定因素,国家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推动国内化肥行业的“保供稳价”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出口法检、化肥商业储备、成立化肥保供专班、保障重点化肥生产企业生产要素供应,下达重点化肥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计划等,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2)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我国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也在提高,这为化肥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对高品质、高效益的化肥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推动了化肥行业的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的增长不仅带来了销售量的提升,也促进了化肥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化肥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市场需求的增长也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化肥行业,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2、不利因素


(1)行业集中度低


目前,国内的化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受企业规模、资金和人才等因素影响,我国大多数化肥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其次,集中度低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频发,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难以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行业集中度低也增加了监管难度,不利于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2)研发水平薄弱


目前,国内大多数化肥企业研发投入低,研发实力较弱,研发能力不足导致化肥行业在新型肥料研发、生产工艺改进以及智能化生产等方面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高效、环保肥料的需求。这限制了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得我国化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其次,研发水平薄弱也制约了化肥行业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导致化肥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竞争格局


由于复混肥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氮磷钾等化肥资源分布分散、农作物种植的区域化特征明显,复混肥生产企业经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运输半径影响;加之行业内存在重复建设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目前国内复混肥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相对分散,区域市场差异较为明显,行业集中度较低。近年来,国内环保政策趋严格,政府加速实施生物肥、有机肥等环保肥料替代政策,行业市场面临严重挑战,未来市场需求或将持续保持稳中有降态势,国内过剩产能将持续增加。面对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利润下滑等因素综合影响,具有自主生产核心原料、研发技术领先、产品质量有保障、市场品牌形象好的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强,处于行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偏弱、缺乏核心技术,在研发、工艺、产品、服务等方面与头部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剩余边缘、小微、亏损、老旧生产产能将被市场所淘汰,行业将进入加速整合发展时期。

中国复混肥料行业主要参与企业


九、发展趋势


随着农产品消费升级和农业结构转变,我国复混肥产品结构正快速向高效、专业、功能、精准的新型肥料演进。特别是功能性肥料,因其土壤改良、减量增效、全面营养和环保友好的特性,其认可度和使用量逐年攀升,化肥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农户理性用肥意识增强的双重推动下,功能性肥料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复混肥企业产品研发和优化的重点方向。而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支撑,其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同时,环保督察的持续推进和复混肥料新国标的实施,促使行业准入和环保标准不断提升,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肥料造假等问题。在供给侧改革、安全环保趋严和化肥零(负)增长等政策的综合影响下,复混肥行业经历洗牌,并购重组加快,中小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得以提升,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复混肥料行业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扩展阅读
2023年中国复混肥料行业全景速览:政策推动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图]
2023年中国复混肥料行业全景速览:政策推动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图]

2020年开始,受国内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快速增长的影响,复混肥料产需量开始回升。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复混肥料实物产量约为4726.6万吨,同比增长2.41%;实物需求量约为4803.3万吨,同比增长2.25%。

复混肥料 2023-07-20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