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氨纶纤维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一种功能型面料,随着人们生活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对舒适性需求提升,氨纶纤维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几年在纺服、卫材等领域的添加明显提升。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2021年中国氨纶纤维产量从48万吨增长到86.8万吨。2022年受疫情和部分地区限电政策影响,部分氨纶工厂开工下降,产量收缩。2022年中国氨纶纤维为86.0万吨,同比下降0.92%。2023年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供给需求稳步改善,为氨纶纤维产业平稳运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和积极支撑;2023年中国氨纶纤维产量96万吨,同比增加11.6%。
一、定义及分类
氨纶纤维,即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商品名,是一种高弹性的化学纤维,英文名称为spandex,广泛用于纺织服装和卫生医用等领域。氨纶相较于其他纤维,最大的特点是弹性极好、手感佳,但其也有明显的缺点,即强度小,不能单独纺织,需要与其他纤维进行混纺。只需添加 1%-5%的氨纶,即可显著改善织物性能,增加其弹性、舒适性,因此氨纶又被称为纺织行业的“味精”。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弹性纺织品中氨纶含量也在逐步提升,根据不同织物的类型,其含量占 5%-45%不等。氨纶大体上可分为常规氨纶和差异化氨纶2大类,我国现在氨纶产量90%以上为常规氨纶产品,随着人们对织物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及氨纶研究的不断深入,差异化氨纶应运而生。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由于氨纶纤维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较高,因此其产品价格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行业内一般采用年度合约和市场合约的方式进行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年度合约模式下,氨纶纤维生产厂商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年度合约,约定全年或各月的采购数量,每月结算价格以双方认可的公开市场报价为准,如安迅思、中纤网或化纤信息网。市场合约的模式下,氨纶纤维生产厂商根据需求,结合市场价格与供应商一单一谈,签订采购合同。
2、生产模式
氨纶纤维生产工艺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为连续生产。从生产和销售的关系来看,行业内主要有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以销定产”模式,即企业根据销售计划和年度销售协议,拟定次月销售计划,生产部根据其销售计划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客户订货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另一种是“以产定销”,即企业保留一定库存,生产部门根据市场行情制订生产计划。氨纶纤维生产商针对不同规格型号,往往会同时采用两种生产模式。对于销量大且稳定的常规产品采用以产定销的方式,对于销量相对较小或非常规规格,采用以销定产方式。
3、销售模式
氨纶纤维行业下游为纺织加工,很多客户早期往往是“作坊式”生产,因此下游客户数量多、单体规模小且分散,我国氨纶纤维行业起步时期,行业主要以经销模式为主。在行业快速发展时期,氨纶纤维厂商数量开始增加,竞争开始加剧,为贴近下游需求,提高客户服务质量,行业的直销比例开始提升,行业销售主要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随着下游纺织工厂规模的扩大及各家厂商对氨纶品牌的打造,直销比例超过了经销,氨纶纤维行业形成了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氨纶纤维行业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行业内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组织进行自律规范。
氨纶纤维制造业主要受国家工信部下设的消费品工业司和国家发改委及其下设的产业协调司以及各地分支机构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为:拟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为: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负责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等。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CCFA)为我国化纤行业自律性组织,成立于1992 年 11 月,主要由从事化学纤维生产、研究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及有关社会团体组成,协会宗旨是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全行业的发展,承担对各个细分行业的引导和服务职能。CCFA 于 2010 年 5 月设立氨纶专业委员会,负责引导、联系、交流、协调和促进、服务于我国氨纶产业的发展及应用。
2、行业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氨纶纤维产业发展。《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并明确指出要推广干法氨纶节能减排技术;推进再生氨纶等品种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氨纶再生技术。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间歇式氨纶聚合生产装置列为限制类;将湿法氨纶生产工艺、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法氨纶及腈纶生产工艺列为淘汰类。
四、发展历程
与大部分化纤一样,氨纶纤维起步于西方国家。1937年,德国拜耳公司首次开发出氨纶;1959年美国杜邦首先实现了氨纶工业化生产,商品名称为Lacra(莱卡),我国称之为氨纶纤维。在氨纶纤维行业发展的早期,主要由美国、日本和韩国来推动。由于投资费用太高、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不尽成熟,我国氨纶纤维发展比较缓慢。
中国大陆的氨纶纤维生产始自1989年,烟台氨纶厂(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率先进入该行业,首次投产的装置生产能力为320吨/年;截至1999年我国氨纶纤维产能仅有6500吨/年,不足全球产能的5%。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产技术、应用技术的进步和推广、投资费用的迅速下降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氨纶的生产和消费得到快速增长,全球产能向中国转移,中国大陆氨纶纤维行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2012年以来我国氨纶纤维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期,我国氨纶纤维行业产能增速放缓。截止2023年上半年,中国氨纶纤维总产能121.2万吨/年,约占全球产能的七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国和消费国。反观全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国际氨纶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调整下,传统氨纶强国逐渐减少氨纶行业的投资或退出氨纶领域,仅有韩国(晓星)在不断扩张其在全球的氨纶产能布局。
五、行业壁垒
1、工艺壁垒
氨纶纤维对生产工艺要求比较高,除通过采购设备设施获取相关生产基础技术外,生产的稳定性、创新性对企业工艺积累依赖较大。尤其是高品质氨纶纤维的研发和生产,需要生产各个环节全面配合,配方、过程控制等关键环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优品率。除此之外,企业在订购设备的同时往往还需要依据各自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对订购设备进行定制化改造。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因缺乏丰富的行业运营经验、技术积累,对生产工艺控制、生产系统设计等方面把控不足,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差异,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综上所述,氨纶纤维行业有着较高的工艺壁垒。
2、人才壁垒
氨纶纤维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高质量、高稳定性的产品是获取利润的关键。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高素质的工人是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工艺水平、做大做强企业的保证。专业的管理人才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的关键因素。我国氨纶纤维产业起步较晚,最近十多年才有较快较稳的发展,行业内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专业管理人员非常有限。因此,氨纶纤维行业的人才壁垒较高。
3、资金壁垒
氨纶纤维行业同时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端氨纶纤维产品对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前期筹备资金需求较大。此外,随着近几年氨纶纤维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设备趋向自动化、规模化。因此,新进入的企业需要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与行业中的企业在技术、成本等方面形成竞争力,进而构成了氨纶纤维行业的资金壁垒。
4、品牌壁垒
氨纶纤维行业有明显的品牌效应,各大氨纶纤维厂商都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是产品质量、档次、性能、服务和企业实力的集中体现,而品牌的树立需要企业在产品质量改进、技术创新、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是行业壁垒的集中体现。品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积累,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因此品牌知名度成为制约新企业进入这一领域的障碍。
5、环保壁垒
近年来氨纶纤维所处化纤行业的环保监管政策日益收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相继出台,对氨纶纤维生产企业的环保运行标准进一步收严。大型氨纶纤维生产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实力,通过环保改造、工艺改进等方式满足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部分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氨纶纤维生产企业由于无法新建满足环保监管要求的环保设施,生产经营受到不利影响。日益趋严的环保标准提升了氨纶纤维生产企业的进入门槛。
六、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MDA和PTMEG是氨纶纤维生产的直接原材料,此外生产氨纶纤维还用到化纤机械;中游为氨纶纤维的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应用于服装、家纺、医用卫材、一次性卫生用品等领域。氨纶纤维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原材料价格对氨纶纤维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但其价格变动也直接影响生产成品和利润;原材料价格的变动除整体供需格局外,还受到原材料上游煤、天然气和原油价格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高档面料和穿衣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弹力面料等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面料中氨纶纤维的添加比例也在提升,部分内衣面料的氨纶纤维添加比例可达45%,下游需求的变动为氨纶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带动氨纶纤维行业继续向好发展。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专注于氨纶纤维、聚氨酯原液和精己二酸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全球聚氨酯制品材料行业龙头企业,拥有韩国、土耳其等境外子公司,在国内建有浙江和重庆两个生产基地。公司“千禧”牌氨纶产品实现10D-2500D规格全品类覆盖,可满足机织、经编和纬编等不同用户需求,生产规模居全球前列、国内第一。2022年由于氨纶下游负荷运行不及去年,氨纶需求遭遇“内忧外患”,行业库存升高,国内氨纶需求量出现了历史上罕见且唯一的负增长年份,氨纶价格在强预期与弱现实的碰撞中一路向下调整。2022年华峰化学的氨纶纤维产品营收及毛利率均出现明显下滑。2023年上半年华峰化学氨纶纤维产品营收为46.59亿元,同比下降16.85%;氨纶纤维产品毛利率为15.68%,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2)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公司专业从事氨纶、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导产品为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及其上下游制品。公司是国内首家氨纶生产企业,目前产能居国内前五位,分布于烟台及宁夏两个基地。公司纽士达®氨纶具有高伸长、高回弹性能,产品品种丰富、规格齐全,可生产黑色氨纶、耐氯氨纶、阻燃氨纶、耐高温氨纶、超细氨纶、粗旦高伸长氨纶等多品种,满足大客户定制和市场差异化需求,主要应用在纺织领域及医疗卫生领域,用于增加织物的弹性,在纺织领域已得到了普及应用。2023年上半年泰和新材氨纶纤维产品营收为7.18亿元,同比下降23.37%;氨纶纤维产品毛利率为3.66%,同比下降7.03个百分点。
七、行业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氨纶纤维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一种功能型面料,随着人们生活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对舒适性需求提升,氨纶纤维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几年在纺服、卫材等领域的添加明显提升。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2021年中国氨纶纤维产量从48万吨增长到86.8万吨。2022年受疫情和部分地区限电政策影响,部分氨纶工厂开工下降,产量收缩。2022年中国氨纶纤维为86.0万吨,同比下降0.92%。2023年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供给需求稳步改善,为氨纶纤维产业平稳运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和积极支撑;2023年中国氨纶纤维产量96万吨,同比增加11.6%。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具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均对化纤及氨纶行业有正向的支持、引导作用。《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建设化纤强国,推动我国化纤行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2023—2025年)》提出要推进功能性化学纤维的研发制备和品质提升;支持企业提升功能性化学纤维性能和品质,满足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支持企业和有关机构开发超仿真、阻燃、抗菌抗病毒、导电、相变储能、温控、光致变色、原液着色、吸附与分离、生物医用、无锑聚酯等纤维新品种。
(2)氨纶纤维在服饰中的渗透率提升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也在升级,对服装的消费要求正在从“有的穿”到“穿得好”进行升级,其中一方面即体现在对服装舒适性的要求。此外,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成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转变,服装行业也针对新的需求开发新的产品。从我国整个纺织行业来看,目前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不再单单追求量的提高,而是更多关注质的提升。
运动服饰的面料主成分多为涤纶、锦纶和棉,部分运动服饰的面料仅有主成分,但对于追求高舒适性和良好弹性的运动服饰基本都会添加氨纶,该类运动服饰的氨纶添加量大致在 10%以上,瑜伽服多为 20%以上。部分商家以产品面料添加氨纶作为卖点介绍产品,表明在运动服饰面料中添加氨纶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亮点,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运动服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氨纶的需求,并将持续拉动氨纶需求增长。
以文胸为例,文胸是目前服装市场上氨纶含量最高的品类之一,且相较其他服饰品类,具有高频消费的特点。传统的文胸包括罩杯、侧翼、花边等部分组成,其中对侧翼的弹性要求较高,氨纶的含量一般可达20%-30%。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文胸舒适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也为了让消费者在网购情景下能够做出更简单高效的选择,“无尺码文胸”开始走红。无尺码内衣往往没有钢圈,不再区分罩杯和胸围,而采用S、M、L等简单的尺码体系或者直接采用均码,因此对面料的弹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主流无尺码文胸品牌的主打产品的氨纶添加含量通常在30%以上,部分产品能够超过45%,较传统文胸有了很大比例的提高。
一方面,是以运动服饰、内衣服饰为代表的高氨纶含量的服装市场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升级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对日常衣物舒适度要求大大提升,氨纶在面料中的添加比例有提升的趋势,氨纶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的渗透率在提高。
(3)差别化产品发展有利于行业利润空间扩大
开展差别化氨纶的研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基础,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品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氨纶的回弹性、耐汗、耐海水等性能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开发高性能、差别化和功能化的高档氨纶纤维产品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差别化产品发展有利于氨纶纤维行业利润空间扩大。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氨纶纤维行业的利润水平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下游需求影响较大,氨纶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 MDA和PTMEG,属于化工产品,其价格受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影响。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引起MDA和PTMEG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氨纶纤维行业的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行业的毛利率和盈利水平。
(2)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压力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生产人员薪酬波动会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对劳动收入增长的预期不断增加,氨纶纤维行业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3)供应量短期剧增导致供求关系变动
2021年氨纶纤维行业的利润暴增刺激了国内氨纶纤维产能的增长,随着2022、2023年国内氨纶纤维产能逐渐释放,国内供求关系将出现频繁的波动,短期内氨纶纤维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形势。同时随着后疫情时代海外供给端的恢复,这会对中国氨纶纤维的出口有一定负面影响。
九、竞争格局
我国氨纶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行业处于稳步扩张阶段,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几家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行业竞争充分。在中低端市场,行业内企业生产的氨纶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主要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在高端市场,受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影响,产品市场存在一定的壁垒。总体来看,除了少数特定规格和用途的氨纶产品受到某些企业一定程度的控制,大部分氨纶产品的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市场化程度高。中国大陆从事氨纶生产的企业约25家,行业集中度较高,CR5超过70%。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2023年国内氨纶产量排名前三的是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晓星集团。
十、发展趋势
目前,氨纶纤维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行业挑战与机遇,短期存在产能集中释放、环保政策倒逼、行业优胜劣汰趋势加剧等压力,但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行业头部效应明显。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及消费需求的升级,氨纶纤维的差异化功能不断丰富,下游应用持续扩大,在纺织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目前在氨纶纤维医疗、汽车内饰等产业领域应用占比较小,预计未来将会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氨纶纤维具有广阔的差异化发展潜力,开发更高性能、更多功能化的差别化氨纶已成为今后氨纶研究与发展的重点。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