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人形机器人产业中美共振,特斯拉引领产业技术前沿、商业化进程;国内互联网大厂和车企加大投入,重塑国内产业格局。建议聚焦两条投资主线:技术引领、商业化驱动。
投资要点:
2025年,中美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共振,建议聚焦两条投资主线:
1)技术引领:特斯拉Optimus 引领产业技术前沿、商业化进程,从“多传感器融合”到“本体智能”,提升在真实场景的泛化性,产生的新需求:关节硬件的抗冲击性能要求提升,灵巧手力/触觉传感器部署增加,边缘测计算将增加对低功耗芯片的需求,模拟训练模型架构和高质量物理世界数据采集的需求。2)商业化驱动:2024 年Optimus 实现了人形机器技术瓶颈的突破:运动控制→精细操作→任务泛化。2025 年,Optimus 进入“技术爆发→商业验证”过渡期,供应链将逐步收敛,确定性高,弹性大,是高赔率和高胜率兼具的赛道;国内互联网大厂和车企加大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投入,重塑国内产业格局;领先厂商积极探索场景落地,新进入者积极研发硬件方案,零部件需求百花齐放(对标2023 年特斯拉链),优选卡位好的供应商。推荐: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恒立液压、兆威机电、贝斯特、双环传动,产业链受益公司:鸣志电器、北特科技、蓝黛科技、豪能股份、中大力德、步科股份、奥比中光、安培龙。
关注抗冲击执行器、灵巧手、触觉传感器和模仿学习。1)抗冲击是商业化落地的“底线”,减速器作为关键硬件,抗冲击性排序为:行星滚柱丝杠(抗冲击性能强)>新型RV 减速器(抗冲击性能优异)>行星减速器(抗冲击性能较好)>谐波减速器(抗冲击性能相对较弱)。2)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功能触角”,其性能直接确定了人形机器人可以涉足的行业,未来灵巧手的方案可能多种多样,取决于应用场景,空心杯、无刷有齿槽、微型丝杠、齿轮传动等方案均有可能被采用。本体厂商倾向于灵巧手方案自研,市场也会有第三方手商的生存空间。3)触觉传感器技术商业化优先级靠后,是未来场景泛化的关键支撑:初期场景聚焦:包括Optimus 在内的首批人形机器人应用以结构化任务为主(如工厂搬运、简单家务),触觉需求较低,或采用压阻式传感器即可; 渐进式升级路径:未来通过模块化插件按需扩展功能,传感器的技术可能升级到更高性能的电容式触觉传感器、电磁式触觉传感器、视触觉传感器等。4)模仿学习是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杠杆”,特斯拉复用了自动驾驶的底层能力,通过人类示范与仿真增强解决了复杂操作的泛化难题;英伟达用仿真平台生成合成数据,提供了成本效益高的实验手段。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1 到100”阶段,本体厂商考验场景落地能力,整机硬件代工模式萌芽:汽车供应链厂商、3C 供应链厂商、工业自动化控制厂商百舸争流:规模化生产、快速迭代、成本控制、全球化供应支持能力是重要考量。
风险提示:技术进步速度低于预期,商业化落地速度低于预期。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转自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肖群稀
2025-2031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仿生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仿生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环境洞察及SWOT,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