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新冠肺炎对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对电影产业带来了变革,当前中国防疫已取得重要成果,电影产业也逐渐复苏,2021年中国影片总产量共计740部,较2020年增加了90部,同比增长13.85%,其中电影故事片为565部。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有8部国产影片。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在国庆档上映的影片《长津湖》,这部电影弘扬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起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引发了一波观影热潮,最终超越《战狼2》成功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此外,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革命者》《我和我的父辈》《守岛人》《中国医生》《悬崖之上》等一系列重点献礼影片也质量过硬,激起了广大观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2014-2021年中国影片总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电影局、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电影行业投资潜力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随着中国影片产量的增加,票房收入也随之增长,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472.58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268.41亿元,同比增长131.46%。
2014-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电影局、智研咨询整理
其中,2021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收入达399.27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228.34亿元;进口电影票房收入达73.31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40.07亿元。
2014-2021年中国国产及进口电影票房收入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电影局、智研咨询整理
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收入长期占据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五成以上的比例,尤其自2020年起,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占据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的比例达到八成以上的比例,2021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占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的84.49%,较2020年增长了0.77%;进口电影票房收入占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的15.51%,较2020年减少了0.77%。
2014-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电影局、智研咨询整理
2021年上映影片中票房突破10亿的影片有10部,猫眼购票评分在9分以上的有46部。在春节档,《唐人街探案3》连续刷新多个票房记录,成为中国影史最快破10亿、20亿、30亿的影片。而《你好,李焕英》更是一匹黑马,后来居上狂揽54.13亿票房,目前位居中国影史第3。2021年的春节档总票房达到了78.42亿,创下了中国影史春节档新纪录。而如今步入2022年,再过一个月左右,就喜迎2022年春节了,目前已有《狙击手》《奇迹》《四海》《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超能一家人》等12部影片锁定春节档,而且据有关消息称《长津湖之水门桥》也可能空降春节档。到时势必又是一场票房大战,新的记录也会随之诞生。
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大事件
资料来源:猫眼数据、智研咨询整理
从银幕数来看,2021年中国电影院线内银幕数平稳增长,银幕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电影院线内银幕数达82248块,较2020年增加了6667块,同比增长8.82%,其中新增银幕数为6667块,较2020年增加了873块,同比增长15.07%。
2014-2021年中国银幕总数及新增银幕数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电影局、智研咨询整理
二、重点企业对比分析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电影行业中的翘楚,如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等,从成立时间和上市时间来看,ST北文成立时间和上市时间均要早于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和上海电影,上海电影总部在上海,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和ST北文总部均在北京。
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基本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智研咨询整理
从总资产来看,2021年1-9月万达电影总资产高于中国电影、光线传媒、ST北文和上海电影,2021年1-9月万达电影总资产为292.8亿元;中国电影总资产为204.5亿元;光线传媒总资产为105.7亿元;ST北文总资产为40亿元;上海电影总资产为38.76亿元。
2014-2021年9月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总资产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从营收情况来看,2021年1-9月万达电影营业总收入明显高于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上海电影和ST北文,2021年1-9月万达电影营业总收入为92.71亿元;中国电影营业总收入为38.27亿元;光线传媒营业总收入为9.78亿元;上海电影营业总收入为5.23亿元;ST北文营业总收入为1.58亿元。
2014-2021年9月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营业总收入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从归属净利润来看,2021年1-9月光线传媒归属净利润高于万达电影、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和ST北文,2021年1-9月光线传媒归属净利润为5.52亿元;万达电影归属净利润为2.90亿元;中国电影归属净利润为2.61亿元;上海电影归属净利润为0.14亿元;ST北文归属净利润为负数。
2014-2021年9月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归属净利润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从毛利率来看,2021年1-9月ST北文毛利率明显高于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2021年1-9月ST北文毛利率为76.69%;光线传媒毛利率为37.89%;万达电影毛利率为31.52%;中国电影毛利率为19.51%;上海电影毛利率为13.69%。
2014-2021年9月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毛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企业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从营收结构来看,中国电影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影视服务,2020年中国电影影视服务业务收入为10.25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34.7%。光线传媒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影及衍生业务,2020年光线传媒电影及衍生业务收入为9.4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1.2%。万达电影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观影收入,2020年万达电影观影收入为31.7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0.4%。上海电影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影放映,2020年上海电影电影放映业务收入为2.2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1.9%。ST北文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影,2020年ST北文电影业务收入为4.0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5.3%。
2020年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营收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企业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从营收区域分布来看,中国电影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华北区,2020年中国电影华北区营业收入为9.9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33.6%。光线传媒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2020年光线传媒国内营业收入为11.4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8.7%。万达电影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2020年万达电影国内营业收入为52.0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2.7%。上海电影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2020年上海电影国内营业收入为3.0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00%。ST北文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北京地区,2020年ST北文北京地区营业收入为4.0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6.0%。
2020年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营收区域分布对比(%)
资料来源:企业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从电影业务收入来看,2020年万达电影电影业务收入为62.95亿元;中国电影电影业务收入为29.25亿元;光线传媒电影业务收入为9.41亿元;ST北文电影业务收入为4.06亿元;上海电影电影业务收入为3.09亿元。
2020年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电影业务收入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2020年万达电影电影市场占有率明显高于中国电影、光线传媒、ST北文和上海电影,2020年万达电影电影业务收入占全国电影总收入的30.83%;中国电影电影业务收入占全国电影总收入的14.33%;光线传媒电影业务收入占全国电影总收入的4.61%;ST北文电影业务收入占全国电影总收入的1.99%;上海电影电影业务收入占全国电影总收入的1.51%。
2020年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电影市场占有率对比(%)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三、结论
万达电影在企业规模、营收情况和电影市场占有率方面均优于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上海电影和ST北文,ST北文在盈利能力方面优于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和上海电影,总体来看,万达电影优势明显。
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ST北文主要指标对比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国电影行业重点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电影行业投资分析,中国电影行业的前景分析预测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