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全芯片卡系将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能实现数据的存储、传递、处理等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包括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以及安全存储加密等领域。智能安全芯片卡产业链主要涉及微连接器生产、芯片制造、模组封装以及智能卡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
一、智能安全芯片卡行业市场现状
预测全球智能安全芯片卡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42.2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15.7亿美元,CAGR为8.7%。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电信、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化趋势仍然在进一步深化,包括接触式/非接触式的智能卡将取代传统的磁条卡以及其他卡产品。
智能安全芯片卡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亚太地区将是未来智能卡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区域,主要源于交通、电子政务、零售、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亚太地区包括中国、马来西亚及泰国等国家,正致力于推动支付以及其他证件的电子化以及简易化使用。
由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金融IC卡的快速推进、各种卡应用的交互融合,互联互通及向更广更深领域的渗透应用,中国智能卡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智能安全芯片卡市场2018年实现销售208.3亿元,2014-2018年复合增速达到11.8%,整体增长较快,受益各种金融IC卡的持续推进,中国智能安全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目前智能安全芯片卡的下游产业如银行、电信、交通等行业均保持较快发展,随着这些行业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对IC卡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并有加快之势,至2022年,中国智能安全芯片卡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20亿元。
2014-2018年中国智能安全芯片卡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23年全球智能安全芯片卡市场规模(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超级SIM卡:四大亮点成就超级SIM卡
超级SIM卡指的是结合了SIM卡和存储卡功能的综合集成卡,在通信方面,全面兼容5G/4G/3G/2G网络,可在不同网络制式间轻松切换;在存储方面,存储容量高达128G,与智能手机闪存容量相当。通过使用超级SIM卡,用户可将个人数据存储在卡中,实现数据与个人SIM信息的绑定,一卡换机,无需备份。
四大亮点成就超级SIM卡。1)超大容量:超级SIM卡目前支持32GB、64GB、128GB。未来根据用户需求还可以支持256GB、512GB,甚至1TB以上,为用户提供额外的海量存储空间。2)安全存储:存储空间由金融级安全芯片管控,该芯片具备银联安全、国密二级等安全资质,为用户资料存储构建起了全方位的安全屏障,有效防止信息泄露与被盗。3)一键换机:卡内预置有5G超级SIM卡配套的APP(超级SIM卡APP)安装包,可实现通讯录、短信、照片、应用等资料在不同手机间的灵活备份及恢复,与其他备份APP相比,5G超级SIM卡的资料备份和恢复均在本地进行,不消耗流量且不泄露资料内容。4)省钱便捷:用户购卡费用低于手机机身存储差价,节省实惠。
智能手机销量自2016年开始企稳,每年保持14亿部左右销量,智能手机已进入存量时代多年,功能上创新性的减少,智能手机渗透率的饱和,叠加手机用户换机周期的拉长,是导致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动力减少的主要原因。随着各国运营商5G商用计划的逐步实施,5G基站的建设加速,5G手机有望在2020年年底开始大规模放量,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迎来拐点。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各国各运营商已陆续进入5G商用阶段,5G商用计划正在逐步兑现,在市场规模最大的中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将于2020年全部开展5G服务,并有望在年底进行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作为必备的通信配套设施,5G基站设备建设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5G手机换机潮的时点进一步推进。
中美日韩5G商用进程
运营商 | 时间 |
中国移动 | 2019年已推出5G服务 |
中国联通 | 2020年商用5G服务 |
中国电信 | 2020年商用5G服务 |
中国移动 | 香港地区2020年推出5G服务 |
中华电信 | 中国台湾地区2020年推出5G服务 |
亚太电信 | 中国台湾地区2020年推出5G服务 |
日本软银 | 2020年开始部署5G网络 |
韩国 | SK电讯2019年已推出5G服务 |
韩国电信 | 2019年已推出5G服务 |
美国 | AT&T已在美国多个城市试点推出5G服务 |
美国 | Verizon已在美国数个城市推出5G服务 |
美国 | T-mobile已开始大面积推广5G服务 |
美国 | Sprint2019年已推出商用5G服务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产业链共赢下,多方齐推5G超级SIM卡。在用户端,5G超级SIM卡为用户提供了大容量的存储、数据的安全存储、一键换机的便捷和购机费用的节省;对终端厂商而言,可规避存储价格波动风险,可缩小智能手机内部空间,为智能手机性能的优化提供了更大的物理空间;对运营商而言,5G超级SIM卡依托产品的大存储空间,可实现用户的留存与增长,开辟新运营模式拓展增值应用;通过引入5G超级SIM卡,智能手机闪存环节成本有望下降,为5G千元机的到来增添了一次助推剂。
2、FPGA:2025年有望达到125亿美元,5G+AI双助力
FPGA是站在集成电路顶端的“万能”芯片。FPGA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FPGA被广泛应用在电子通信、汽车、数据中心、工业控制等领域。FPGA由可编程输入/输出单元、基本可编程逻辑单元、嵌入式块RAM、丰富的布线资源(时钟/长线/短线)、底层嵌入功能单元、内嵌专用的硬核等组成。
FPGA应用领域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智能卡芯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FPGA市场规模约为69亿美元。在5G和AI的双重推动下,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22%。其中亚太地区是重要的增量市场,随着新兴建设应用的逐步展开,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55亿美元。
2013-2025年全球FPGA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高技术壁垒造就双寡头局面,海外双巨头占据近90%全球市场。Xilinx和Altera为FPGA龙头,2018年分别占据全球市场56%和31%。2018年度,在中国的FPGA市场中,占比也达52%和28%。Xilinx和Altera主要布局于5G和AI。核心专利同样被两巨头垄断,Xilinx和Altera在FPGA领域的专利数近10,000个,与国内厂商相差悬殊。2018年,Lattice和Microsemi分别占市场份额3.00%和2.60%。其中,Lattice主要面向于IoT市场,Microsemi主打航空航天和军工。
国内FPGA主要厂商为紫光同创、京微齐力、成都华微电子、智多晶、高云半导体、复旦微电子和安路科技等。国产FPGA还处于起步阶段,专利数和技术都与国际龙头有显著差距。从产品来看,国产FPGA在硬件性能指标上也远落后于国际领先厂商。目前最先进的FPGA采用7nm工艺,由Xilinx设计,台积电代工,中国企业主要还是以40nm和55nm产品为主,28nm级的芯片仍在研发中。
2018年FPGA各公司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FPGA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FPGA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通信行业,占比为35%,工业、军工航天、数据中心、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所占比例分别为28%、14%、9%、8%、6%。其中通信行业使用FPGA主要用于路由器单板、以太网单板、多模业务单板、数据中心流量统计单板等,这些均与5G的基础建设息息相关,因此FPGA未来增量将很大程度受益5G的加速建设。
FPGA下游应用分类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市场的需求占全球30%以上,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本土需求为国产化率提升提供了良机。集成电路发展已提升至国家战略目标,涉及国家和领土安全,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的特殊FPGA技术无法从国外引进,直接促进了FPGA的国产化发展。在民用领域,中国是FPGA最大市场。中国的华为和中兴是美国FPGA龙头的最重要战略客户。2018年,华为在全球通讯基础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6%;目前5G基站出货量为全球第一。同时,国内也是人工智能高速芯片发展最快、需求最大的市场。
二、行业应用
1.电信行业
全球电信行业正在经历5G时代下的重要发展机遇。目前有39个国家的67个运营商将引入5G网络,至2025年全球将有13.6亿消费者接入5G网络。由此可见,全球电信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发展周期。2018年全球SIM卡出货量约为56亿张,近年来出货量保持稳定。
全球电信行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周期,目前全球正在进行5G商用的全面投资和建设,电信行业将出现新一轮发展浪潮。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5G试验计划和商用时间表,力争引领全球5G标准与产业发展。中国5G商用计划也高效落地,2019年三大运营商在超过40个城市商用部署5G,部署8-10万个宏站;2020年将在数百个城市规模商用,建设60-80万宏站。而到2021到2027年,预计运营商会聚焦城市和县城及发达乡镇进行5G覆盖,预计将建设数百万量级宏站和千万级小基站。
2.金融行业
全球银行卡市场规模庞大,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银行卡发卡市场。截至2018年末,全球六大国际卡公司通用卡流通量为134.9亿张,同比增长6.1%。其中,中国银联的全球流通卡发卡量达到73.8亿张,占比54.7%,中国新增发卡量已经成为全球新增发卡量的重要部分。
中国银行卡市场体量巨大,保持高速增长。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国银行卡数量为75.97亿张,同比增长13.51%。其中,借记卡69.11亿张,信用卡(含借贷一体卡)6.86亿张。
智能安全芯片卡将取代传统磁条卡。银行卡产品主要分为磁条卡以及IC卡,IC卡与传统磁条卡的主要区别在于,磁条卡通过卡面表面的磁性记录介质记录信息;而IC卡则通过卡内的集成电路存储信息,具有更好的保密性与更大的储存容量,能实现更多的功能。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Europay(欧陆卡,已被万事达收购)、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维萨)共同发起制定EMV标准,银行卡以从磁条卡向IC卡迁移,该标准已经成为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系公认的全球统一迁移标准和电信卡技术升级的方向。
近年来在国际标准的推动下,金融IC卡实现高速增长,未来仍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截至2018年末,中国金融IC卡累计发行40.05亿张,同比增长21.6%,增速明显高于银行卡增速,目前占总流通卡量的52.72%,占比持续增长。随着科技与金融进一步融合,银行卡将不仅仅承担简单的存取款业务,未来有望通过科技赋能,被赋予更多的产品服务内涵,金融IC卡将取代传统磁条卡,成为银行卡的主流产品。
2015-2018年中国银行卡发卡数量(亿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电子证件行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多元化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个人信息数据呈现几何级增长,因此,以电子护照以及电子身份证为代表的个人电子证件产品将迎来巨大变革,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电子证件产品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电子证件产品不仅能安全存储大量的个人信息,将个人基本信息,银行卡、病历卡、驾照、社会福利卡、纳税记录、刑事纪录及出入境记录等融为一体,也可以提供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等功能。
目前,全球已经有近100个国家与地区签发第一代电子护照,德国等部分国家已签发含有持照人指纹信息的第二代电子护照。2018年全球国际游客人数达到14亿人次,同比增长6%。日益频繁的出入境活动将带动电子护照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以电子护照、电子身份证以及驾照为代表的电子证件产品未来也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