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动保行业发展趋势:规模化和市场化[图]

    随着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的提升、疫情防控更加成熟有效,叠加此轮周 期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的加速提升,口蹄疫市场苗等高品质、高定价、高毛利 的系列单品将迎来免疫覆盖率的大幅提升与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容,猪苗市场空 间或可达 150 亿元以上。禽用疫苗:把 握产能上行期+疫情催化。非瘟疫情影响下 2020 年猪肉供给缺口有 望持续,禽肉禽蛋替代需求仍将得以持续,家禽产能仍处于上行期。进入 2020 年国内外禽流感疫情频发,防疫压力仍然非常紧张,有望带动禽用疫苗渗透率 进一步提升,而“先打后补”政策有升级趋势。反刍疫苗:重视生物安全颠覆防控现状,或重塑布病疫苗竞争格局。新版兽药 GMP 将倒逼疫苗生产企业强化升级现有的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抬高行业壁垒与门槛,行业竞争格局得到优化,而类比禽流感防控的经验, 疫病频发与需求升级有望带动布苗产品提质提价。

    一、猪用疫苗

    自 2018 年 8 月初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去产能。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 12 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 2044.92 万头,同比下降 31.56%,相比 2012 年 1 月降幅更是高达 58.69%。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9 年全国生猪出栏 5.44 亿头,同比下滑 22%,生猪供需出现明显缺口。

能繁母猪存栏量及同环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国生猪出栏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最新颁发的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列入今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范畴,力争通过多举措并行促进生猪产能恢复。

    2019 年 12 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 量环比增加 2.2%,连续 3 个月环比增长,生猪存栏量环比大增 14.1%,连续 2 个月环比增长。不过基础产能能否持 续传导到供给端仍需持续跟踪验证,随着产能复苏带来的养殖密度提升,以及疫区解封生猪调运增加等问题,现有 防控体系能否持续经受住非瘟考验尚待观察,此外,三元留种效率较二元种猪大幅降低,产业私用非瘟疫苗也造成 严重负面后果,再叠加今年 1 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带来得产能被动出清及补栏受阻。

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环比转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小养殖主体在非瘟疫情出现后受损惨重,加速从行业中退出。猪价持续创新高,但受制于资金断裂、种猪资源紧缺、支持政策更多向规模企业倾斜、信心受损严重、生物安全水平难以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补栏和复产无论从积极性还是从效果角度都不甚理想。相反,规模猪场则由于猪场生物安全水平提升、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等多重优势,加速从行业中脱颖而出。

    随着 2019Q3 加大商品猪留种力度,规模猪场基础产能快速恢复,跟踪的 10 家上市猪企 2019Q3 生产性生物资产环比增加 37.7%,明显优于全行业产能恢复情况,2019 年合计出栏量 4479.05 万头,同比 仅下滑 5.2%,降幅明显低于全行业 22%的降幅;另一方面,全国存栏 5000 头以上规模猪场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均已连续 4 个月环比增长,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速连续 4 个月均优于行业情况。

2019 年主要上市猪企与全国出栏量同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000 头以上规模场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养殖规模化加速+监管政策调整,双重因素驱动市场化疫苗加速替代。

    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将驱动猪 用市场化疫苗加速替代。疫苗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重较低,2017 年规模养殖生猪的防疫费用仅占总成本的 1.28%, 即使是温氏、牧原等养殖龙头,兽药及疫苗费用在生猪完全成本中的占比也仅为 3%-10%左右。由于规模养殖企业 发生疫病的风险系数与潜在损失更大,因此其疾病防范意识远高于普通散养户,在选择疫苗时,也更加注重疫苗的 质量、兽药企业的信誉以及综合实力,体现在头均防疫费用上为较普通散养户高出 20%-30%左右。

散养与规模养殖生猪防疫支出对比(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部分养殖企业兽药及疫苗成本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先打后补”政策进一步推进,行业向市场化竞争加速转型。自 2016 年农业部下发《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 控支持政策的通知》,规定高致病性猪蓝耳、猪瘟正式退出国家强制免疫,并要求各地积极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 补”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的强制免疫实行“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2019 年 12 月 9 日,农业部发布《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第八条提出:国家强制免疫 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可将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直接销售给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或养殖场(户),也 可由其授权经销商销售。标志着强制免疫疫苗正式向经销渠道开放;2019 年 12 月 26 日农业部最新发布的《2020 年 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则进一步指出,各地要加快推进“先打后补”,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力争在 2020 年实现规模养殖场全覆盖。

“先打后补”相关政策措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策的调整方向驱动行业从政府招标采购防疫体系逐步向市场化主导转变,但受制于行业规模化程度较低,不同规 模养殖主体防疫意识与水平、价格敏感性等分化影响,口蹄疫市场苗、猪圆环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等单品的免疫覆盖率水平仍较低,叠加非瘟疫情下养殖场的优先工作聚焦在防非控非之上,部分猪场免疫程序和免疫品种出 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短期内影响了部分疫苗产品的渗透率上行节奏。

    下游养殖业整体疫情流行情况仍较为复杂,安全有效的疫苗防疫需求有望得到明显提升。随着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的提升、疫情防控更加成熟有效,叠加此轮周期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的 加速提升,上述高品质、高定价、高毛利的系列单品将迎来免疫覆盖率的大幅提升与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容,预计未来疫苗产品分化会愈加明显,市场化疫苗加速替代的逻辑更加清晰。

猪用疫苗市场空间或可达 150 亿元以上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生猪产能去化幅度创历史之最,猪用疫苗需求量大幅走低,2019 年前三季度动保企业尤其是以猪用疫苗为主营业务的动保企业均出现行业性的业绩滑坡, 猪用疫苗板块平均营收大幅下滑,且由于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实现走货、产能利用率被动调降等因素,行业整体毛 利率也大幅走低,动保行业正经历行业最困难的时期。据草根调研了解,中小动保企业尤其是产品结构单一、前期 过于依赖招采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艰难,落后产能开始淘汰,未来 1-2 年动保行业或迎来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动物疫苗板块营收与归母净利润下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动物疫苗板块毛利率下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中,新修版提高了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标准,如参考欧盟和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无菌制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 按照生产暴露风险,将兽用生物制品设置为 A、B、C、D 4 个级别,增加了生产环境在线监测要求,注重动静态控 制相结合,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水平。新规范的发布将有效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此外,按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产企业设置规划》要求,口蹄疫疫苗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产车间需在今年 11 月底 前完成生物安全三级改造,确保安全管控生物安全风险。需求端+监管端双重因素叠加,行业系统性升级或将加速,竞争格局或将得到优化。

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主要内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禽用疫苗

    受非瘟疫情影响,2019 年我国猪肉产量 4255 万吨,同比下降 21.3%。受生猪生产周期、补栏情绪、补栏效果、种猪资源不足等多重因素制约,猪肉供给量短期内无法恢复。而城乡居民对禽肉、禽蛋消费习惯、转养程序便利、家禽的饲养周期短等特点决定禽肉和禽蛋将作为猪肉的最主要替代品,需求量有望大幅攀升,2019 年我国禽肉产量 2239 万吨,同比增长 12.3%;禽蛋产量 3309 万吨,同比增长 5.8%。

全国肉类及蛋类消费结构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畜禽动保行业市场专项调查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猪肉供给缺口有望持续,禽肉禽蛋替代需求仍将得以持续,家禽产能仍处于上行期。以白羽鸡为例,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白羽肉种鸡祖代更新量 122.35 万套,强制换羽 9.12 万套,合计 131.47 万套,合计数同比增长 55.8%,祖代更新量已供过于求,后续随着祖代鸡产能逐步释放,禽用疫苗或迎来需求高峰。

2019 年主要肉类年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最近 5 年祖代鸡引种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且进入 2020 年,我国新疆、湖南等地已发生数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爆发趋势或抬头。全球范围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也在亚洲、欧洲多个国家陆续爆发,疫情催化下,防疫压力仍然非常紧张,有望带动禽用疫苗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禽用疫苗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得以延续。

    2019 年,禽流感(H5+H7)疫苗经历了从二价到三价的产品升级,政府招标价格大幅提升,极大地提振了禽用强免 苗的市场空间,2020 年随着各厂商生产工艺的逐步成熟(2020 年 11 月底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厂商同 样要完成 P3 车间改造)以及产品持续放量,成本端有望持续降至稳定水平,价格刚性的情况下,产品毛利率有望进 一步抬升,持续增厚利润端。

    禽养殖行业相比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更高,政策端来看,先打后补有升级趋势,养殖主体在选择疫苗上更具主动性,随着各地政策进一步松动和落地,产品具有优势、同时市场布局完备的企业有望更加受益,市占率或将得到持续提升。

    三、反刍疫苗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 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在动物上主要感染牛、羊、猪,主要侵害机体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可引起流产、高热等症 状;而人类则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和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出现波浪热、全身乏力、关节疼痛、神经系统及生 殖系统功能障碍等症状。我国于 2016 年出台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 年)》,根据畜间和人间布 病发生和流行程度,综合考虑家畜流动实际情况及布病防治整片推进的防控策略,对家畜布病防治实行区域化管理。 而且,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我国自 2017 年开始调整布病免疫政策,开始明确规定在布病一类地区,对 除种畜外的牛羊进行布鲁氏菌病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 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 100%。

布病三类地区划分标准及防控策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用在动物身上进行布病防疫的 疫苗产品均为弱毒活疫苗。主要包括牛种布鲁氏菌 A19 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 M5 菌株弱毒疫苗、猪种布鲁 氏菌 S2 菌株弱毒疫苗,除此之外,还有羊种布鲁氏菌 Rev.1 弱毒疫苗和牛种布鲁氏菌 S19 株弱毒疫苗处在研发与新 药申报环节。按照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操作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应在专门的区域内进行,并保持 绝对负压;此外,关于一、二类病原微生物及特殊病原微生物生产操作区的空气净化系统应符合《兽用疫苗生产企 业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标准》要求。

    新版兽药 GMP 将倒逼疫苗生产企业强化升级现有的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抬高行业壁垒与 门槛,低端、低效、不达标的产能将加速退出,行业竞争格局得到优化,而类比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的经验,疫病 频发与需求升级带动疫苗产品体质提价,市场空间或将显著扩容。

布病疫苗生产车间要求升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37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动保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动保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动保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共七章,包含中国兽用动保市场需求分析,中国动保行业重点企业分析,中国动保行业投资与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