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以来我国牛肉消费量爆发式增长,各路资本大批量集中涌入肉牛养殖业,肉牛养殖商业化生产步伐加速,规模养殖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生产比重快速提升,使得后期国内肉牛养殖量呈现恢复性增长,2022年末全国牛存栏达到10216万头。国内肉牛养殖、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出现一批行业领先的企业,如重庆恒都、华凌农牧、龙江元盛和牛等。这些企业均具有从肉牛养殖到肉类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行业内领先企业为了攫取下游终端消费的高附加值,通过自行培育、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自身的终端品牌、渠道而触达终端消费者,从而实现向产业下游的延伸。
一、定义及分类
肉牛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肉牛的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肉牛不仅为人们提供肉用品,还为人们提供其他副食品。肉牛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优良品种。
二、商业模式
肉牛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传统农区的肉牛养殖模式、牧区的肉牛养殖模式及新兴的专业化、 集约化养殖模式三种类型。
传统农区的肉牛养殖模式。传统农区的肉牛养殖主要依靠农民的役用牛和奶牛养殖中的淘汰牛,其特点是秸秆资源比较丰富,以秸秆作为饲料使养殖成本相对较低,然而传统农区的肉牛养殖规模一般较小,养殖技术水平不高,肉牛生长速度较慢,以上养殖模式使得肉牛的出栏率、屠宰率和牛肉品质等各项性状指标和经济指标都比较低,牛肉产品的质量不高、数量不足,此种养殖模式已经远远不能达到人们快速增长的需求。可以预见,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淘汰牛和役用牛的养殖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牧区的肉牛养殖模式。牧区肉牛的养殖一般会采用放牧养殖,牛肉类产品的肉质相对较好,牧区的肉牛养殖往往利用牧区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同时肉牛排出的代谢物又可以作为牧草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有序的循环生态链。但是,近些年的超载放牧和掠夺式生产又伴生出现草场退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牧区的传统饲养模式要想满足人们对于牛肉类产品的需求难度也是比较大,新型的饲养模式的引入十分必要。
新兴的专业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经过多年长期的肉牛养殖模式的实践探索,我国正在形成专门的肉牛养殖行业,而专业化和集约化的肉牛养殖模式的牛肉产出率较高,肉牛出栏的速度较快,牛肉类产品的品质也比较好。通过将我国地方肉牛品种与国外品质较高的夏洛莱、西门塔尔、利木赞、海福特等专用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等方式培育成更加适合中国养殖环境的品种(如云南的“云岭牛”等),这不仅提升了我国肉牛的生产性能,也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发展,依托“公司 +农户”等养殖经营模式,通过“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加工+连锁化经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牛肉类产品的需求。
国内肉牛养殖、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出现一批行业领先的企业,如重庆恒都、鹏都农牧、华凌农牧、三江并流等。这些企业均具有从肉牛养殖到肉类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行业内领先企业为了攫取下游终端消费的高附加值,通过自行培育、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自身的终端品牌、渠道而触达终端消费者,从而实现向产业下游的延伸。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肉牛行业为充分竞争的行业,宏观管理部门包括国家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农业农村部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监督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农业投资管理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设立于 2018 年 3 月,整合了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的职责,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等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为肉牛养殖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中国畜牧业协会下设的牛业分会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法规、规划等提供咨询和建议;参与指导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组织和协助组织各地方良种牛登记、保种、后裔鉴定、杂交改良工作,规范良种牛冻精和胚胎生产程序、质量监督等。中国肉类协会的业务范围包括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编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全和完善肉类禽蛋食品质量安全的持续保障体系,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假冒伪劣,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肉类食品不断增长的需求等。
2、行业相关政策
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肉牛行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肉牛行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进划区轮牧。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此外,吉林、内蒙古、安徽、山东等地方政府也明确出台政策文件,支持肉牛产业的发展,推动肉牛养殖规模扩大。
四、发展历程
养牛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早在我国的秦汉时期,牛的产地已经分布于全国各地。养牛业分为官方牧养与民间牧养两种,均有不同程度地发展,牧养、管理、保护、兽医技术已有相当长时期的经验积累,而且已经出现商品化趋势。80年代之前,牛作为耕作工具受到保护,政府禁止宰杀青壮年牛。
商业化发展初期(1979-1990年)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普及,人们开始逐渐将传统役用牛转为肉牛养殖,并逐渐引进优良牛品种对本地牛进行改良。1979年国家开始投资建设肉牛生产基地。为了加速牛改良工作的进展,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144个养牛基地县,逐渐形成了以饲养役用牛(农民耕地)为主,肉用牛为辅的生产格局,如河北省廊坊地区的北三县(大厂、香河,三河)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
快速发展期(1991-2006年)国家为了扶持肉牛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农村发展“秸秆畜牧业”,肉牛的饲养逐渐从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的地区转向秸秆资源丰富的中部平原和东北地区。进入21世纪,国内西南和西北地区的肉牛养殖开始逐渐发展。1991年起,肉牛养殖业开始快速增长,出现了千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比较完整的肉牛生产环节渐渐形成。至2006年全国肉牛出栏量达4226.82万头。其中,肉牛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品种改良工作取得成效;如对草原红牛、新疆褐牛,西杂黄牛等的改良是我国现代肉牛业的品种基础。
调整发展期(2007年至今) 自2007年至今,农业部、财政部对肉牛规模化养殖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受到中国肉牛养殖成本上升等影响,散户加快退出市场,中国的肉牛存栏量于2010~2018年处于低谷期。2017年以来我国牛肉消费量爆发式增长,各路资本大批量集中涌入肉牛养殖业,肉牛养殖商业化生产步伐加速,规模养殖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生产比重快速提升,使得后期国内肉牛养殖量呈现恢复性增长。2022年末全国牛存栏达到10216万头。
五、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牛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存栏量最多的大型牲畜之一。因其本身的繁殖生长特性,和一般的猪羊、鸡鸭等畜禽养殖业相比,具有起始资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投资见效慢等特点。一般来说,犊牛从出生到育肥成功一般需要2年半以上的时间(育成高档雪花牛肉甚至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持续投入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厂房设备折旧等,综合成本会在2万元/头以上(高档肉牛会更高)。要达到万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动辄需要累计数亿的资金投入。而从第一代犊牛的购入到第二代肉牛的出栏,一般需要两代牛5年以上的投资周期。此外,肉牛科学化、规模化、精细化的屠宰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万吨级的肉牛屠宰基地,每年的屠宰数量在23000头左右,即使按2万元/头的成本价采购,也需要千万级的流动资金。而厂房设备投入一般会在2500万左右。因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对行业新进企业是一道较难跨越的壁垒。
2、技术壁垒
肉牛养殖是现代畜禽养殖中最为复杂的,最为困难的。在整个肉牛养殖屠宰的过程中,大量利用了现代疫病防治技术、现代遗传基因技术、冻精配种技术、饲养管理技术、营养摄入控制技术、标准化屠宰工艺和冷却排酸工艺,并需要宰前宰后检验检疫系统对肉品安全进行监控。其中,现代遗传基因技术和冻精配种技术对培育出优良的肉牛品种有着重要意义,肉牛的品种决定了牛的生长速度,抗病性、肉料比等方面。饲养管理技术和营养摄入控制技术,直接关系到出栏牛的净肉率、牛肉的品质级别、肉质纹理、食用口感和营养价值。标准化屠宰工艺和冷却排酸工艺是确保牛肉品质和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工序。特别是对于高档牛肉来说,冷却排酸的好坏直接影响牛肉的品级和售价。上述技术需求,是行业企业多年实践积累所得,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具备。
3、人才壁垒
大规模肉牛养殖需要一大批拥有肉牛饲养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知识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培养科技人员和积累经验需要时间,这也为新进入者设定了进入壁垒。
4、经营管理能力壁垒
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肉牛养殖业务至关重要,因为有助于确保奶牛和肉牛的高质量,保持高效的生产和运营流程,对未来的发展和业务扩张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此外,随着消费者对牛肉产品口味需求的变化,管理人员亦需要创新能力,以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有限的新进入者,迎接该等挑战更加困难。
5、客户关系壁垒
对于肉牛养殖行业,客户主要包括连锁餐饮品牌/餐厅、超市、电子商务平台中的企业客户。通过与下游客户保持紧密关系并建立长期可持续的业务运营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短期内赢得一个具有良好声誉及信誉的稳定可靠下游客户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具有挑战性。
六、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肉牛产业链环节多、链条长、涉及行业多,上游是育种、牧草、饲料、兽药等,中游是肉牛养殖,通常分为母牛养殖(繁育)和公牛养殖(育肥),下游是屠宰、加工、流通和销售。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和下游的产出都是标准化产品,行业成熟、格局稳定。国内肉牛养殖行业同奶牛、猪、鸡其它养殖行业相比还是处于比较原始、分散、薄弱的状态。肉牛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由于肉牛育肥特别是高档肉牛的养殖除需要牧草等粗饲料外,还需要大量以粮食为主的精饲料,因此主要的粮食产品玉米、大麦、麸皮等的价格对肉牛育肥成本特别是高档肉牛的饲养成本影响较大。近些年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价格不断攀升。玉米等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肉牛饲养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肉牛养殖的效益,特别是对广大的中小肉牛散养农户的影响最大。而大型的肉牛育肥企业或高档肉牛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其影响相对较弱。
就产品销售渠道而言,鲜、冻牛肉产品及牛肉深加工产品主要通过农贸市场、超市、酒店等渠道最终销售给广大消费者。农贸市场主要销售低档牛肉,大多来源于小型屠宰厂、个体屠宰商贩等;超市、餐饮、酒店主要销售中、高档牛肉,其来源于正规的屠宰加工企业。近年来,我国餐饮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中、高档牛肉的消费需求。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云南三江并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三江并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肉牛繁育养殖为主业、配套饲料种植生产、有机肥生产、牛羊和家禽屠宰、肉类食品加工全产业链的肉牛专业化企业。2015年10月13日,三江并流股票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21年已是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三江并流是中国肉牛新品种“云岭牛”育种人之一。是中国运用没有“和牛”血缘的肉牛品种(云岭牛)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的第一家企业。三江并流是昆明市政府指定的禽类屠宰保供企业。得益于企业育肥牛及牛肉销售规模的扩大,2019年以来企业营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3年上半年三江并流营业收入规模达4.08亿元,同比增长196.83%。
(2)鹏都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鹏都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 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股票代码002505)。2014年鹏都农业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50亿元,鹏欣集团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依托鹏欣集团雄厚的实力,公司由原来单一的生猪养殖及销售业务逐步拓展为乳业、牧业、农资与粮食贸易等多个业务领域并取得了快速发展。2020年鹏都农牧正式更名(原名湖南大康国际农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确定了两大产业(农业+食品)和以肉牛、农资与粮食贸易、肉羊、乳业为核心的四大产业板块及食品原料贸易的产业布局,业务遍布全国及巴西、新西兰、缅甸等多个国家。企业在云南省中缅(德宏州瑞丽市)、地区布局跨境肉牛产业,建设跨境肉牛进口检验检疫、屠宰、深加工以及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形成境外隔离育肥、境内隔离屠宰、国内市场营销的肉牛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建成国家重要的肉牛屠宰、养殖、深加工、冷链配送龙头企业。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缅甸政治局势等因素影响,企业肉牛业务收入波动较大,2023年上半年鹏都农牧肉牛业务收入规模为0.65亿元。
七、行业现状
为了提升国内牛肉供应的保障能力,全国各地区纷纷加大了规模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但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与母牛存栏严重下滑的影响,我国肉牛存栏量增长较缓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牛存栏量为 10216 万头,同比增长 4.06%。受存栏量增长缓慢的影响,出栏肉牛数量也将受到限制,2022年全国牛出栏量为4840万头。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历来重视肉牛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和监管,对畜牧业实施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支持政策,鼓励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支持上下游联动发展。此外,国家还对肉牛养殖、屠宰及加工产业链(含养殖及下游销售)各环节的监管更加严格,保证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执行到位,提高畜牧业疫病疫情防控能力,重大动物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同时强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的质量控制,为行业提供更稳定、规范的经营环境。各省市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陆续出台的针对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配套政策,对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发展的肉牛养殖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等给予补贴或贷款支持。另外,国家还从税收方面给予肉牛养殖屠宰企业优惠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从事牲畜的饲养,农产品的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
(2)经济稳定增长带动的消费理念提升是行业发展的双重动力
牛肉也是受众群体最大的肉类品种之一。牛肉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其营养价值高于猪肉及其它肉类产品,其肉质鲜美细嫩而不肥腻、易消化,而被注重营养保健的现代家庭生活所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也逐步提高,相应地消费理念也得到了提升。一方面,消费人群越来越重视绿色健康的饮食理念,对牛肉需求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消费人群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对牛肉的消费能力也就提高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居民牛肉食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消费比重上升,这为肉牛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消费升级的影响,特色中高端牛肉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欢迎,新口味、新产品逐步被消费者接受,也为掌握特色肉牛种质资源的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3)行业整合促进良性发展
行业整合既包括牛肉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上下游一体化的纵向整合也有行业内部联合、兼并收购的横向整合。行业横向和纵向的全方位整合有利于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养殖(含饲料加工等)、屠宰、肉制品加工及销售等多环节的管理水平,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为消费者营造放心、稳定的肉制品供应链,避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给全行业带来冲击。行业整合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品牌影响力,优化盈利能力,进而提升利润水平。
2、不利因素
(1)疫病威胁
疫病是畜牧业面临的重大风险,肉牛疫病主要包括疯牛病、口蹄疫等。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可能对牛只的生长、繁育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对牛只、冻精、饲料、牛肉的产量和销售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疫情的大规模发生与流行,会增加防疫方面的支出,使养殖成本提高。此外,疫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市场需求萎缩,牛肉制品的销量和价格会面临下行风险。
(2)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国内肉牛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及销售全产业链各环节的行业集中度普遍不高。行业内的小企业尤其是屠宰及加工类企业,生产规范性差、安全隐患风险大、技术投入、品牌建设投入不足,是破坏行业竞争秩序的主力。同时也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的聚集区,一次食品安全事故或将对全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
(3)优质牛源不足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肉牛育种基础工作薄弱,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总体规模小,育种核心群小,引进品种本土化选育效率不高,联合育种机制不完善,地方品种优良特性挖掘利用不足、选育方向不明确等制约肉牛种业发展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优质牛源的不足,导致我国肉牛的出栏率,出栏体重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差距。
九、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生产现状是广大农户分散饲养为主,小规模饲养和中等规模育肥场育肥为辅,大规模地饲养育肥很少。目前,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大型企业如重庆恒都、鹏都农牧、天莱牧业、三江并流、华凌农牧、鹏欣富盛等虽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远未形成具有全国优势的大型农牧集团。我国牛肉市场容量广阔,各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非常低,肉牛养殖还处于群雄争霸阶段,尚未有养殖巨头出现,各个规模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量行业外资本进入养牛业,肉牛养殖集团普遍采用外聘职业经理人的方式进行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肉牛行业的投资风险,这也是近几年来肉牛养殖集团稳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十、发展趋势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牛肉食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近年来我国从国外进口牛肉量持续攀升。为提高牛肉自给率,国家对肉牛养殖实施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支持政策,这为肉牛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大量行业外资本进入养牛业。预计未来大规模肉牛饲养场企业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及先进的技术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并推出越来越多的优质及特级牛肉产品。未来我国肉牛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