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留在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提供针对病原体和癌症的独特防御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我们的免疫系统如何对病原体和癌症做出反应,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T(CD8+T)细胞上。这些细胞在应对感染和恶性肿瘤时被部署,并能记忆入侵过的病原体和肿瘤。
我国科学家发现并鉴定免疫调控红细胞亚群
人体中,部分非免疫细胞也可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促进个体的健康发育。在人类发育过程中,红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所依据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仍有待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并鉴定了免疫调控红细胞亚群。
我国科学家揭示灵长类动物海马成体神经发生的转录组特征
成体海马神经发生(AHN)是否在成年和老年人中持续存在,至今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其中关键问题是,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的标记能否用于描述灵长类动物的神经发生仍存在疑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核RNA测序,揭示了灵长类动物海马成体神经发生的转录组特征。
科学家揭示人类海马未成熟神经元在整个生命期的分子图谱
由成年海马神经发生而产生的未成熟齿状颗粒细胞(imGCs)对啮齿动物大脑的可塑性和独特性具有一定的功能。在多种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中,这种细胞表达会失调。目前,对成年人类海马imGCs的分子特征知之甚少,甚至对其存在也具有争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揭示了人类海马未成熟神经元在整个生命期的分子图谱。
科学家发现支链氨基酸过多积累可限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
间充质干细胞(MSC)进入缺血心肌环境后的存活率和保留率较低,是目前MSC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
科学家发现miR-21可通过调节葡萄糖摄取促进胰腺β细胞功能
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小分子RNA-21(miR-21)在糖耐量异常患者和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表达显著上调,但其在胰腺β细胞功能调节中的作用仍不明确。
科学家揭示抗精神病药物心脏毒性的机制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题为“CB1R-stabilized NLRP3 inflammasome drives antipsychotics cardiotoxicity”的文章,揭示了抗精神病药物心脏毒性的机制。
日本科研团队开发出新细胞分选技术
日本科研团队将响应微RNA(miRNA)的人造信使RNA(mRNA)与基于磁珠的细胞分选技术(MACS法,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的细胞分选技术“miRNA开关MACS法”,能快速简便地回收大量高纯度心肌细胞。
美科研人员开发可用于预测蛋白质功能的统计工具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被命名为LANTERN的可预测蛋白质功能的统计工具,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蛋白质调整,而且和使用传统人工智能预测机制相比,LANTERN算法更易于理解。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