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周刊:企业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绿色环保成为行业发展新底色
水泥作为我国建筑建材的基础原料之一,目前,从供给层面看,行业水泥产能过剩加剧,处于历史高位,全国各地正加速出清低效产能,行业进入重要调整期。2012年以前,在生产过程中,云南省的水泥生产线采用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水泥产能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年水泥批复量持续增长。但随着产能渐趋饱和,企业新投产产能规模开始下降,叠加近年来环政策持续趋严,下游端需求波动,整体水泥产能预计将持续集中。2024年上半年,云南省水泥产量为4491.89万吨,同比下降5.79%。
新能源行业周刊:各地区积极发布利好政策,新能源投融资市场火热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其中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的新能源之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周刊: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合作,让创新科技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成长为新的经济引擎,同时出口量不断攀升,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新名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同时,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
风电行业周刊: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风电系统友好性能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尤其是以煤为主要供能来源。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我国在寻求新的可持续的能源形式方面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风能作为其中的一种资源,对我国能源的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整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67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15.21%。
芯片行业周刊:河南省印发通知,加强智能座舱芯片等技术研发和突破
数据作为当代生产的核心要素,正迅速渗透至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以及社会服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展现出其放大、叠加乃至倍增的效应。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河南省《通知》的出台,正是为了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满足这一必然要求。数据要素的充分利用和流通,不仅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将随着数据量的激增,显著提升对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芯片,作为数据处理的心脏,其性能成为决定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的关键。因此,数据要素的蓬勃发展,无疑加速了市场对高性能芯片的渴求。2024年上半年,中国芯片产量达2071亿块,同比增长29.18%。
人工智能行业周刊:深圳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自2023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迈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通用大模型技术迭代速度显著加快,其中文生视频大模型与文生音乐大模型等前沿创新成果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与高度关注,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同比增长13.86%。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版图中地位的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瞻远瞩,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推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与治理体系,旨在科学引导并促进这些新兴产业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蓬勃发展。
充电桩行业周刊:加快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随着汽车电动化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成为各地“新基建”的发力重点和方向,建设规模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9-2023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新增数量持续增加,2024年1-6月新增数量达到164.7万台,同比上升14.2%。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39.6万台,同比上升12.7%。充电桩数量的增长不仅为电动汽车提供了便捷的充电服务,也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多项政策来推动充电桩的建设,充电桩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分布式光伏行业周刊:国家能源局发布新政,加强对分布式光伏建设监管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其中分布式光伏近几年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21年装机容量开始超过集中式光伏。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工作,2024年上半年行业新增并网容量5288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到30951万千瓦。与此同时,在规划制定、项目开发等环节积极引导分布式光伏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促进源网协调发展。同时在建设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过程中要严格备案管理。
中医药行业周刊:标准化工作加速推进,资本持续加码“中医+康养”赛道
标准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中医药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推进中医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中医药行业标准化制度体系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
AI芯片行业周刊:芯企加快产品自研,国产AI芯片生态建设提速
AI芯片也被称为AI加速器或计算卡,指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其他非计算任务仍由CPU负责),是智能设备里不可缺少的核心器件。自2020年OpenAI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GPT-3以来,人工智能热潮再度席卷全球,拉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统计,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已增至1206亿元,与2018年相比,年复合增长了79.9%。
钢铁行业周刊:首钢股份与华晨宝马携手,共同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新篇章
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钢铁业不仅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首钢股份是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线,围绕国家低碳战略和客户降碳需求,积极推进极致能效与减碳技术实践。首钢股份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首钢股份钢坯营收同比下降23.08%至4.2亿元;热轧营收同比下降1.52%至475.72亿元;冷轧营收同比下降7.32%至464.96亿元;金属软磁材料营收同比增长2.92亿元;其他钢铁产品营收同比下降4.72%至20.8亿元。
风电行业周刊:积极支持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应用,巩固并扩大风电行业良好发展态势
风电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实现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提升风力发电规模、有序发展海上风电的目标,这进一步凸显了风电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风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逐步提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67亿千瓦。
氢能行业周刊:多地发布氢能产业政策,重点推动氢能源汽车发展
氢能是一种清洁低碳、灵活高效、来源广泛及应用多元的能源形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展氢能,一方面可以打破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瓶颈,加速其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可替代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和传统油气资源的依赖性,提高我国能源的自给率和安全保障。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氢能相关项目有序进行,氢气产量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氢气产量达3781万吨,同比增长32%,占2021年全球氢气产量的28%。此外,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气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估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达到4291万吨。
消费电子行业周刊:政策促进消费电子以旧换新,推动企业新产品创新研发
消费电子是指供消费者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通常具有小巧轻便、操作简单和节能设计等优点。这些产品通常涉及日常生活、娱乐和通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电视、音响、计算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较2019年有所降低。2021年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恢复至疫情前,2022年,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649亿元。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电子产品和相关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创新药行业周刊:多款创新药物临床获批,基因治疗新药备受关注
创新药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对创新药的需求日益迫切,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近年来,为加速创新药领域的发展,多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共有60款新药品种在我国获批上市,其中,包括30款1类创新药,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同比增长20%,创新药上市步伐持续加快。
储能行业周刊:头部企业合作加强,工商业储能规模化应用加速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工作,通过推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强化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等措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标志着这一领域正式迈入国家战略层面。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引擎驱动下,我国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2%,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