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山西属山岭地貌,地无三尺平,路无三尺直,无法灌溉;地势高,粘质土、气温低,杂粮种植优势得天独厚。山西杂粮品质好,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同品种杂粮的营养成价较外省份高出2-3个百分点,杂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天然的营养成分的保健作用,具有难抵诱惑的山野之美、绿色之美杂粮是山西优势粮食品种,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种植广泛。是全国重要的杂粮生产基地。
杂粮种类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种植面积和产量
特殊的地形、多样的气候、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丰厚的杂粮品种资源,使山西成为优质杂粮的黄金产区。在粮食种植面积中,2019年玉米种植面积1715千公顷,减少32.6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46.8千公顷,减少13.5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比重54.86%。
2014-2019年山西省玉米、小麦种植面积及占比
资料来源:公报、智研咨询整理
山西杂粮生产主要分布在晋北、晋西北和晋东南的山区和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山高水清,气候适宜,土壤和空气几乎处于原始状态,没有受到过污染。2018年山西省玉米产量981.6万吨,占山西省粮食产量比重71.11%;2019年山西省玉米产量938.4万吨,较上年减产42.2万吨,占山西省粮食产量比重68.98%。
2014-2019年山西省玉米产量及占比
资料来源:公报、智研咨询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杂粮产业前景规划及市场供需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8、2019年山西省小麦产量相对于前几年有所减少,2018年小麦产量28.6万吨,占山西省粮食产量比重16.56%;2019年小麦产量226.2万吨,较上年减产2.4万吨,占山西省粮食产量比重16.61%。
2014-2019年山西省小麦产量及占比
资料来源:公报、智研咨询整理
山西把谷子、荞麦、燕麦、糜黍、豆类等杂粮,作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山西谷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燕麦全国第二位,荞麦全国第五,糜黍全国第一,高粱全国第一,绿豆、小豆、豇豆、小扁豆全国第三。2019年山西省谷子产量50.5万吨,比上年增长6.8%;豆类产量34.2万吨,比上年减少3.9%;薯类产量60.8万吨,比上年增长17.95%。
2014-2019年山西省其他杂粮产量及增速
年份 | 谷子 | 豆类 | 薯类 |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
2014年 | 38.9 | 5.9 | 31.4 | 1.9 | 39.1 | 8.6 |
2015年 | 35.4 | -9 | 30.6 | -2.6 | 36.7 | -6.2 |
2016年 | 42.7 | 20.6 | 36.9 | 20.8 | 48.7 | 32.6 |
2017年 | 47 | 9.9 | 38 | 3 | 53.4 | 9.7 |
2018年 | 47.3 | 13.7 | 35.6 | 25.8 | 51.6 | 10.3 |
2019年 | 50.5 | 6.8 | 34.2 | -3.9 | 60.8 | 17.9 |
资料来源:公报、智研咨询整理
山西杂粮主要有茎类、谷类、豆类、薯类、糜类和黍类等七大类等120多种,面积之广、产之多品种之丰,居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杂粮王国”。2019年山西省杂粮产量主要以玉米、小麦为主,玉米、小麦、谷子、豆类、薯类产量占山西省粮食总产量比重分别是69%、17%、4%、3%、4%。
2019年山西省杂粮产量占比
资料来源:公报、智研咨询整理
三、发展前景
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悠久的农耕历史,造就了山西十分丰富的杂粮种质资源,并逐步培育出一批名闻遐迩、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杂粮名优特品种和深加工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杂粮产业发展前景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