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建筑业增速放缓,利润率低下
中国建筑业产值巨大,但增速放缓。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2018年建筑业总产值高达23.50万亿元,从业者超过5300万人,2017年全球超高层建筑有一半在中国。2009-2018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明显放缓,从2009年增速23.8%下降到2018年9.9%,增速下降近14个百分点
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国内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仅为工业的一半,销售利润率在几个行业中为最低。建筑业产值利润率长期在3.5%左右,产值利润增长率近两年更是负成长,整体盈利能力下滑。销售利润率常年低于其他传统产业,呈一路下滑趋势,2017年为3.2%,较2016年下跌2.5个百分点。远低于农业的6.8%、化工业的6.5%以及机械行业的5.9%。
图2:2000-2018年我国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情况(均值3.12%)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工费和材料费合计占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75%。其中,材料费占项目成本的50%,人员管理成本占25%左右,随着个别项目性质、个别企业管理流程及实际状况等的不同会有所变动。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劳动力成本势必将严重影响建筑业利润率。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占收入大致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建筑行业农民工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人力来源,2017年我国建筑行业人均年工资为55568元/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4.8%。在增速上,2015-2017年收入年复合增速为6.6%,较全国平均水平9.5%低3个百分点左右。可以预见中国建筑业人工成本仍有提升空间,届时将会是企业一笔庞大的成本,严重降低企业利润。
2011-2018我国建筑业农民工月均薪资、薪资增幅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美国建筑工人时薪为30美元,一天8小时的工资为1500元人民币左右,英国工人一周薪酬为618磅,一天薪酬为1200元人民币左右。两国建筑业工资水平仍在不断提升。
2009-2018美国建筑工人时薪变化(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0-2018年英国建筑业周薪变化(单位:英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线建筑工人年龄偏大,40-60岁一线作业人员占比达到60%。2018年,中国建筑业民工有5363万人。目前在建筑行业从业的建筑工人平均年龄约40岁左右,年龄偏大,40~60岁的一线作业人员占比达到60%,新生代“农民工”和新成长劳动力对于建筑业兴趣减少,供需差距逐渐增大,渐现“招工难”问题。
我国建筑业一线作业人员年龄组成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粗放式、缺少信息化的管理导致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损耗浪费。在材料管理流程中,由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而且材料进场时间是根据施工情况分批次进场的,这就更易导致施工现场管理者很难对这些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甄别和判断,非常不容易对所有的建筑材料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控制。
、
发达国家如美国每年仍有超出三分之二的废旧建材没有妥善处理,而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量大约24亿吨,储存量超过200亿吨,占地面积5亿㎡,占城市垃圾总量40%,再利用率却不足10%。1吨的建筑垃圾可产生0.85吨再生骨料、0.01吨废钢,能够降低40%以上的建筑成本。
美国建筑废弃材料概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项目难以精准预估时间和成本。从全球范围来看,工业项目难以精确控制施工进度和成本。麦肯锡研究表明,大型建筑项目即使在建设前期进行过精密的测算和评估,也通常会出现项目建设超时和建设费用超标情况,项目费用平均超标80%,建设时间平均超时20个月。在过去3年,只有四分之一的建筑项目比预估时间提前10%以内完成,费用甚至超标一倍以上,建设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项目也频繁出现。
图12:建筑行业项目超时和费用超标已成常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建筑业信息化未来发展前景分析预测
1、全球建筑业信息化的渗透率都较低,建筑信息化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在人力密集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手段将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通过“云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智能+BIM”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和综合应用,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进行实时、动态采集,有效支持现场作业人员、项目管理者提高施工质量、成本管理和进度水平控制,做到事前规划、事中精细管理、事后有效分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协助企业增值提效。
从全球范围来看,建筑行业整体效率依旧低下。麦肯锡研究表明,矿产、基建、油气田类的大型建筑项目即使在建设前期进行过精密的测算和评估,也通常会出现项目建设超时和建设费用超标情况,项目费用平均超标80%,建设时间平均超时20个月,甚至费用超标一倍以上,建设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项目也频繁出现。现阶段建筑行业整体运营效率低下,可提升的空间极大。
建筑行业项目超时和费用超标已成常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除运营效率低下之外,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提升缓慢。数据表明从1995年以来建筑业生产效率提升非常缓慢,在某些年份甚至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劳动生产率以“每工时增加值总额”指标来计算,英国和德国的劳动生产率从1995年开始出现缓慢提高的趋势,但到2004年前后,劳动生产率出现明显下滑迹象,到2009年才开始触底,而此时两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已经低于1995年,随后继续缓慢提升,大致恢复到2000年左右水平。与此同时,两国整体经济生产率从1995年开始都处于上升区间,其增速明显高于建筑行业。整体经济生产率相当于全社会行业生产率的总和,建筑行业生产率显著低于整体经济生产率则表明,虽从绝对值来看2014年建筑行业生产率这20多年来有所提升,但相比于社会整体水平则处于明显下滑趋势,建筑行业生产率处于负增长状态。建筑行业几乎没有享受到科技进步对行业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积极影响。
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非常低,仅高于农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图片中各色块的意义是:绿色的色块颜色越深则表明信息化渗透越高,红色的色块颜色越深则表明信息化渗透率越低。由此可见ICT(信息与通信领域)和传媒领域信息化水平最高,从人财物的管理到企业经营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而建筑行业各细分领域基本上都处于信息化严重不足的状态,现场和办公室工作协同程度不够,绩效管理不合适,供应链实践也不精细。建筑行业在应用技术和创新管理上处于明显迟缓的状态,不愿对新技术进行前期投入。建筑行业研发费用不足收入的1%,而汽车和航空领域则能达到3.5%-4.5%,由此可见信息化投入的水平相比于其他行业处于较低水平。
建筑行业劳动生产效率相比之下处于负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未来十年内,信息化管理将每年节省建造施工阶段0.7-1.2万亿美元的成本。有82%的从业者在使用信息化工具后提升了自己的ROI,25%的雇主切实感受到劳动生产力的改善,84%的人提升了工作效率,69%明确表示项目成本降低,材料管理更有效。
英美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并采取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降低项目成本。英国建筑业在5年内,通过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新的方法、加强培训等可节省约30%的建筑项目成本。美国的招标网站和建造网也都指出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建筑市场可以节约30%-35%的项目成本。国外企业的成功经历表明信息化手段已成为降低建设项目成本的最佳途径,国内企业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建筑市场存在通过信息化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建筑业都是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在全球机构行业数字化指数排行中,建筑业在资产数字化、业务流程及应用数字化、组织及劳动力数字化方面,居倒数第二位,仅高于农业。
中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距离。但与此对应的却是建筑信息化的低渗透率。2016年,中国建筑信息化占总产值的比例仅为0.08%,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还大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0.3%,在国内,也排末位,足以看出目前中国建筑信息化水平较低,中国建筑信息化未来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新科技推动建筑行业重构,建筑信息化迎来发展黄金期
在新科技的推动下,建筑行业正面临着行业重构。五大动力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
其一,高清晰度测量与定位技术能提升测量精度和速度。不可预知的地质问题是项目延期和超预算的关键原因,项目实施与前期勘探的差异往往需要后续工程中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新技术可集成高分辨率图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实现高速数字作图和测量。
其二,下一代BIM 5D技术提供未来的设计平台。目前在建设行业并没有协同性强的系统,项目业主和承包商经常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相互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交互,这导致信息共享程度低,沟通成本高企。而在上世纪70年代,大型航空公司开始使用3D计算机模型,实现项目计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全过程贯通,这帮助航空业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BIM 5D技术不仅包含3D空间设计参数,还包括项目的成本和进度,实现全维度对项目进行控制,而且将帮助建筑企业实现实现项目计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全过程贯通,显著提升项目整体运营效率。
其三,数字化协同和移动技术实现从办公室人员到现场人员无纸化办公。数字化协同办公实现实时信息共享,能实现信息在交互时透明、精准、及时,从而达到更好和更可靠的产出。
其四,物联网和高级分析技术协助进行智能的资产管理和决策。建筑工地上涉及人、机、料等大量工作在现场同时开展,它们产生海量的数据,但很多数据没办法被收集、处理和分析。而现在传感器、近场通讯(NFC)等设备能帮助监控工人和设备的生产效率,比如设备监控和维修,质量评估、安全管理等,实现经营效率的大幅提升。
其五,不过时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构建未来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现在大约80%的施工工作都得在现场进行,而现在预装配、3D打印和机器人安装等能实现非现场施工,提高项目的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
五大动力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化变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低渗透率+新科技驱动,国内建筑信息化发展空间巨大
建筑信息化低渗透率叠加新科技浪潮驱动产业变革,中国建筑信息化市场前景极其广阔。现阶段发达国家建筑信息化投入占总产值1%,但随着新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工作效率提升,信息化投入比例将逐步提高。国内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较低,假设到2025年国内建筑信息化投入与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相近,约为0.5%,十三五期间建筑行业总产值维持5%增速,随后几年增速降至2%,那么到2025年,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将达到25.98万亿规模,而建筑信息化行业规模将高达1298.85亿元,建筑总产值年复合增速约为3.3%,而建筑信息化年复合增速高达25.66%。
2025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走势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5年中国建筑信息化行业规模有望达到千亿量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国建筑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建筑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共十五章,包括中国建筑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5-2031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前景及趋势,2025-2031年中国建筑业投资策略探讨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