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许多其他国家居民那轻松悠闲的生活,“闲得发慌”才是许多赋闲在家的中国职场人的内心写照。
过去三十年,助推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是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尽管学术界都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正在边际递减,但从横向对比看,2018年中国拥有超8亿劳动力资源,依然高居全球第一。相比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中国总人口仅比印度多出6000万左右,但是中国劳动力总量却比印度多出2.8亿人。
2018年全球各国家及地区劳动力资源总规模统计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智研咨询整理
中印两国的劳动力资源对比表明,如果人口优势不能转化为劳动力优势,庞大的人口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负担。不过,中国劳动力资源虽然庞大,但也正面临快速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2018年,两个衡量老龄化的关键指标——60岁以上人口占比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到了17.9%和11.9%,不仅超过了世界银行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15%和10%,也远在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的水平之上,换句话说,中国正在迎来“未富先老”的一系列挑战。
快速老龄化并没有影响到国人对工作和就业的热情。从国际可比指标——劳动参与率的水平看,2018年中国劳动参与率水平高达68.4%,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位居首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8%,而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其劳动参与率为53.7%。
2018年全球各国劳动参与率及世界平均值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智研咨询整理
不过把中国劳动参与率长期居高位仅仅归因于勤奋的国民特征并不是合理的推断,下述四方面因素也很重要。
一是稳就业成为历次稳增长的首要政策目标。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还是2018年经济下行过程中提出的“六稳”政策目标,决策部门稳增长的各项政策的首要目标都是稳定就业。在此背景下,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但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却屡创新高,失业率也持续下行。新增就业岗位的增长,带动了劳动参与率不断提升。
2012-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量及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劳动力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61万人,相比2017年增加了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17年的3.9%下降至2018年的3.8%。
二是工薪和劳动所得是国人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工资性和经营性等劳务报酬收入累计为20681元,占比为73%,而财产性收入为2379元,仅占9%,财政转移净收入占比18%。
2018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 单位: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三是失业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低。截至2018年末,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96亿人,占劳动力资源总规模比重(参保率)不到25%。此外,我国当前的失业保险金上限,仅为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普通家庭如果仅靠失业保险金,几乎难以维持生活,这使得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会进入就业市场谋生。
四是农村地区高中入学率长期处于低位。2017年,长期跟踪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美国经济学家罗斯高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城镇地区的高中入学率在90%以上,但农村地区的高中入学率仅为37%左右。十年一次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也表明,我国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仅为23%。
可见,农村地区青少年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满15岁)之后,60%以上都早早加入了劳动大军,这也成为推高中国整体劳动参与率的重要因素。
从男女性别差异看,中国劳动参与率居高不下,做出最突出贡献的无疑是新时代的中国女性。横向对比的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达61%,不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大多数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都在50%左右,印度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只有27%,这也成为印度整体劳动参与率大幅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
2018年各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统计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智研咨询整理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的现象,除了上述共性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两方面特殊原因:
其一,中国长期倡导男女平等,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女子的社会地位快速提升;其二,受教育的女性人数快速增长,使得女性的职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妈妈有工作对小孩子的成长有利。
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女性奋斗史,就是一部国民创富史。《2018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统计的15个国家102位全球白手起家十亿美元女富豪中,中国诞生了64位女富豪,占全球63%,排名第一;美国以18位排名第二;英国列第三。用胡润的话来说:“全球最成功的男企业家百强中,有3成是中国的,而全球最成功女企业家百强中,超过6成是中国的。中国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要‘成功’一倍。”
以上劳动参与率只是宏观上的数据,法定假日和工作时长更能反映职场上的国人勤劳程度。
从法定节假日、法定带薪年假数量看,刨除周末休假,国人每年的法定休假天数最高为16天,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墨西哥(13天),不仅远低于荷兰(36天)、丹麦(36天)、瑞典(34天)等高福利国家,也明显低于法国(37天)、英国(33天)、美国(25天)等经济发达国家。
即使与同以勤劳而享誉全球的东亚地区相比,中国法定假日数也明显低于日本(21天)、越南(22天)、中国香港(19天)、中国台湾(19天)、泰国(19天)和新加坡(18天)。
从工作时长看,2018年中国人均工作时长达2100个小时,仅次于墨西哥的2225小时,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工作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