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2018年上半年全国文化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4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9万家企业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2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

    我国文化产业呈现融合化发展、数字化发展、IP化发展和品质化发展的特征,不断催生和培养文化新业态。通过实施“文化+”战略,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融合发展、不同文化产业门类的融合发展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区块链技术、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VR、AR、MR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文化生产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新兴数字文化产业高速增长;文化产业界越来越重视IP在文化生产中的作用,注重内容版权的IP化打造;部分文化企业自觉提倡从“泛娱乐”到“新文创”的品质升级,注重产品的内涵式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8年上半年全国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营业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2018年上半年全国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营业收入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由最初的国营独大到现在的百花齐放,由最初的野蛮生长到现在的精耕细作,走过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总的来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体量的迅速增长,二是质量的持续提高,三是新技术、新形式的助力。在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发展质量也在持续提高。以影视行业为例,几年以前,以韩剧、台剧、港剧为代表的剧集作品在中国大陆大行其道,好莱坞进口影片也时常占据着中国票房榜的头名。仅仅过了不到十年,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早已变成了国产电视剧,中国票房榜头名的位置也已经连续三年被国产电影夺得。得益于这些优秀产品,我国文化产业优质国产IP不断涌现,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传统的出版、影视、音乐等行业来说,新技术、新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使得行业获得新增长点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文化+技术”的组合也催生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着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转型。

2018年上半年全国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地区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上半年全国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地区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2018年全国化及相关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6.0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38074亿元,比上年增长4.0%;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6728亿元,增长4.5%;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

    分行业类别看,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创意设计服务11069亿元,增长16.5%;文化传播渠道10193亿元,增长12.0%。增速为负的行业有2个,分别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1489亿元,下降1.9%;文化投资运营412亿元,下降0.2%。

2014-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688亿元,占全国77.0%;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2008亿元、7618亿元和943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3.4%、8.5%和1.1%。从增长速度看,西部地区增长12.2%,中部地区增长9.7%,东部地区增长7.7%,东北地区下降1.3%。

2018年各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及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参照十年前,国家对房地产产业的频繁政策引导,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

    首先,是“内需”

    中国是举世无双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文化艺术资产,以及强大的现当代的文化艺术创作力,积淀与积攒了至为可观的产业力量。

    一方面,这些文化艺术资产需要“盘活”,需要一个出口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释放出它所积淀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创意力和创新力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中。

    同时,事实证明高成长性的新兴经济,往往聚集在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正好符合这一特点。
其次,是“外需”

    中国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财富暴涨的同时,国民文化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国际上声誉上,中国需要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声音,需要有力的“国家形象”。从不久前,习主席欧洲之行的众多言论,就可以看出高层对中国“文化输出”的殷切期望与迫切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在文化产业诸多分支中,艺术品产业是创作积淀最为丰厚,产业链最为简单,交易最为灵活的业态分支。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件指导下,2009年“艺术金融产业”以厚积薄发的态势迅猛发展起来。

    艺术金融,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方式。

    其主要形式有:

    1、艺术品产权交易;

    2、艺术基金;

    3、艺术银行与信托;

    4、艺术品按揭与抵押;

    5、艺术品租赁等。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是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

    未来发展走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个时代独属的烙印。以史观的视角审视一切,读懂时代,读懂当下,找寻规律,抓住机会,才能稳站时代的潮头。

    收藏文物艺术品成为很多富裕家族的必然

    原因在于:

    首先,文化艺术品收藏是传承家庭文脉的上佳选择。文物艺术品不仅可以赏心悦目,与心灵对话,而且其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同时凝聚着父辈文化理念的价值取向

    其次,艺术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是进入高层次文化圈的通行证。

    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于藏品的数量多少和价值高低,还在于藏家的精神和品格。藏家以个人之资金,尽毕生之精力,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给自己、给后辈、给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既弥补了国家文博部门的不足,保护了历史,又为馆藏文物增加了来源。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等均办起了私人博物馆,将本属于自己个人的藏品让社会共享。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09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园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园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园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区域发展格局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方案与品牌构建策略,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园区)投融资与招商策略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