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间大:“留学+中高收入人群”催生上千亿的大市场
出国留学依然热: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人均收入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帮助孩子开阔眼界,丰富教育资源。据统计截至 2017 年我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已经超过60万,增长率达到 11.74%,较 2016 年来说增长速度有所提升。从总体来看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总体呈现波动下降,但是一直保持着不断增长的态势。
2000-2017年出国留学人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民办国际学校产业竞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留学人群低龄化:在出国留学人数不断攀升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留学年龄层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本科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拿赴美留学生举例,在 2014/2015学年,就读本科生的留学生比例(41.28%)首次超过在美就读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比例(37.51%), 2015/2016 学年这一趋势更是被放大了;而 K12 阶段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态势则开始放缓,总体来说是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出国留学对经济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学业以外的能力要求更高,加上家长对安全问题的考虑,总体人数有限。因此,在未来,本科留学有希望成为出国留学的发展主力。
出国留学年龄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出国自费为主:在我国,出国留学方式一般有公费和自费两种,我国的自费留学比例一直以来都比较高,2017 年出国留学的人员中,自费留学共 54.13 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 88.97%。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全年派出 3.12 万人,分赴 94 个国家。访问学者 1.28 万人,占派出总数的 41.17%,硕博研究生 1.32 万人,占 42.29%,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的紧缺人才和战略后备人才。单位公派留学瞄准行业需求,派出人数较上一年度翻番,达到 3.59 万人,增幅 119.71%。总体来说,2017 年继续保持了公派留学为引领,自费留学为主体的留学工作格局。
2000-2017 年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及占总留学人数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就读国际学校增加出国留学机会
由于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且这一趋势有向低龄化转变的态势,但是出于安全、学生自理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考虑,K12阶段的出国留学生人数受到一定限制,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增长。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学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低龄阶段国际教育的不足。
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的调研显示, 39%的学生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是“能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14.25%的学生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是“摆脱中/高考的压力”。
选择就读国际学校的原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高收入人群崛起:更愿意为子女教育花钱
愿意为子女教育付费:注重教育是中国家长的传统,高收入人群的家庭则希望小孩接受更多优质教育,根据调查数据,53%的高净值人群选择在高中及以下学段送子女出国、 23%的高净值人群选择在大学送子女出国;就中产阶级而言,根据报告数据,21%的中产阶级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完全不在乎花钱多少”, 38.9%的家长认为“只要有效果多花一些钱也是可以的”。
高净值人群送子女出国教育的原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产阶级家长的消费观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调研结果,我国大部分国际学校的学费水平处于 5~15万之间,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水平才能承担支付;而根据其在北京地区的调研结果也能看到在国际学校就读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 50 万元以上的占了 39%,家庭年收入超过 20万元的占了 77%,很显然国际学校的消费主体是中高收入家庭。
国际学校学费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际学校学生家庭年收入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际学校市场规模巨大
根据数据,2016 年中国个人资产超千万的高净值人群为158 万, 2014-2016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23%;若以 5 万至 50 万美元来界定中产阶级,则根据测算中国 2015 年中产阶级人群超过 1 亿。
根据报告数据, 2017 年中国国际学校的市场规模为 321 亿元,到 2020 年的市场规模为 436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0.75%。
根据数据, 2017 年国际学校在校生数量约为 48 万,如果按照高净值人群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来测算,则国际学校在高净值人群中的渗透率仅为 30.38%,但是高收入人群二胎及以上为普遍现象,实际的渗透率比 30.38%可能还要低。如果加上 1 亿的中产家庭,则国际学校未来的市场空间不可想象。
国际学校在校人数及高净值人群数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国际学校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公立学校国际部发展受限,民办国际学校成为主力
公办学校国际班办学开始于 2003 年,根据政策要求,限制在高中阶段。 2005 年以来随着留学低龄化的加速,公办学校国际班发展迅速, 2011-2013 年间每年新增审批数量超过 50 个。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领域办学野蛮生长,情况混乱,导致家长学生对这些办学形式认识混乱。再加上随着申请国外名校的竞争日益激烈,除标准化考试成绩以及 GPA外,对学生全方面素质都有很高要求,需要学生从一进入高中阶段就需要花费时间精力进行相应准备, 因此有越来越多计划在本科阶段申请国外名校的学生选择在高中阶段就读国际班,导致国际班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很多学生因此只能转向民办国际学校。
此外,2013 年,教育部加强了高中阶段涉外办学的管理工作,并开始进行宏观政策调整,停止审批公办高中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公办学校国际班将停止扩大招生或转为民办。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公办高中国际部办学政策收紧,很多家长将目光转向民办国际学校,这也导致民办国际学校数量快速增长。
1990-2017 年民办与公办学校数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