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海产品,自古便有“海八珍”之首的美誉。海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氨基酸、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此外,海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凝血、保护神经组织、抗真菌、降低血粘度等作用。由于海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作为滋补食品和中医药膳的用途由来已久。我国海参种类主要有北方的刺参以及南方的梅花参、茄参等。其中,刺参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也比较昂贵,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盛产于北方三大沿海城市——大连、烟台和威海。
我国主要海参类型简介
海参类型 | 简要介绍 | 生长区域 |
刺参 | 又称灰参,体似圆筒形,一般体长2厘米,腹部平坦,背部略隆起并有圆锥形肉刺。刺参是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被称为“参中之冠”。 | 主要产于北方黄渤海海域,如大连烟台、威海等地。 |
梅花参 | 海参中最大的一种,体长一般为38-72厘米,最长可达1米,背部肉刺很大。品质较好,但产量较低。 | 生长于热带海洋的珊瑚堡礁和珊瑚泻湖带,属于深海海参;在我国主要生长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海域。 |
茄参 | 又称香参,体型和颜色都似番薯,一般长20厘米左右,无颗粒和肉刺。品质较差,食用价值很低。 | 主要生长于南方海域。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海参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在我国,海参可以分为野生养殖、底播养殖、围堰养殖(俗称“海参圈”)、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等五种养殖方式。其中,前四种养殖方式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福建地区则普遍采用网箱养殖。
我国海参主要养殖方式
养殖方式 | 简介 |
野生养殖 | 使野生海参在深水海域中自然生长,从小承受深水压力(水深18-40米),受到风浪、洋流交汇冲击等考验。野生海参自然摄食,日照时间长,生长速度慢,通常4-5年才能成参。 |
底播养殖 | 往自由海域投石头等人工造礁,再投入海参苗,不投饲料让其自然生长。底播养殖是所有海参养殖方式中最接近自然生产的方式,刺参的品质与野生海参品质最为接近。底播海参收获的周期通常需要3-5年。 |
围堰养殖 | 在海边围大坝,向海底播撒海参幼苗,利用大坝高度及潮汐实现围堰中海水与外海互换。该种养殖方式与底播养殖最为接近,海参生长周期为2-3年。北方地区90%左右的养殖方式为围堰养殖。 |
池塘养殖 | 将海参幼苗投入养殖池塘,通过闸门与外海实现海水互换。海参生长周期为2年左右。 |
网箱养殖 | 将在北方圈养一年以上的半大海参在秋季移至南方水域,使用网箱(吊笼)进行人工喂养,海参生长周期只有3-5个月。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海参自然生长于环渤海沿岸。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次研发海参养殖育苗,首先突破了育苗技术难题;20世纪90年代,山东和辽宁沿海地区出现了海参的规模化养殖。一直到2010年,山东和辽宁都是我国海参养殖的绝对主产区,两地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6.7%。2011年开始,海参养殖开始逐渐向福建和河北拓展,成为海参规模化养殖的新兴地区。2015年,山东、辽宁、福建和河北四地的产量占比分别为48.9%、34.2%、11.8%、4.5%,“北参南养”趋势明显。
目前,全国海参养殖集中在辽宁的大连、盘锦、锦州、葫芦岛;河北的秦皇岛、唐山、昌黎;山东的东营、即墨、荣城;福建的霞浦等地。此外,我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少量的海参养殖。由于江苏和浙江等地海参养殖容易受台风影响,难以形成较大规模。
2005-2015年我国海参主要产区产量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国海参产量与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国海参养殖面积与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年至今为结构调整期。2012年,我国海参产业发展出现拐点。2012—2015年,全国海参产量从17万吨增长为2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6%,明显低于前期,2014、15年产量增速分别为3.8%和2.4%,连续两年创下历史低点;从养殖面积方面来看,海参养殖面积从18.2万公顷扩大到21.7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6%,2014年海参养殖面积首次出现下降,同比为负。海参产业的发展与海参价格密切相关。2012年以前,海参价格整体处于上升通道中,支撑了海参产业的高速发展。从2012年开始至今,海参价格整体处于下降通道,最低时曾跌至80元/公斤。2012年海参价格拐点的出现使得海参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出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海参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期。
国内海参大宗价变动情况(2004.11-2017.6)(元/公斤)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海参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与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基本重合。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我国的GDP增速仍然维持在9%左右的较高水平。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养生消费观念日益兴起,对海参等高端消费品的需求加大。
2000-2016年GDP与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0-201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北参南养是海参供给总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福建霞浦在2003年已经开始进行海参越冬养殖的试验。从2011年开始,福建海参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均迅速扩大。2011年,福建海参产量和养殖面积分别是2010年的3.3倍和4.6倍,呈现爆发式增长。就养殖箱数而言,据中国水产养殖网数据,2010年福建海参养殖仅有3万箱,2015年迅速扩张至15万箱,达到了历史高点。
2006-2015年福建海参养殖面积与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6-2015年福建海参产量与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16年7月份到年末,海参价格从80元/公斤上涨至130元/公斤左右,涨幅高达62.5%。进入2017年一季度,海参价格有所回落,并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4-6月份,随着海参春捕的到来,海参价格回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20%左右。
2016年以来海参价格变动情况(元/公斤)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供需角度来看,2016年下半年海参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是长短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来看,16年夏季高温和暴雨天气导致海参减产叠加四季度季节性需求高峰,供不应求推高海参价格;从长期来看,产能调整下散户退出,消费升级背景下产品定位转变,行业景气度长期向好的确定性上升。
从投苗量来看,2012-2015年全国海参苗种数量同比增速逐年下降,2014年和2015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和-5%;2014年投苗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5年海参苗种数量首次实现下降,由2014年的746亿头下降至708亿头,下降幅度为5%。山东2015年海参投苗量与2014年基本持平;辽宁则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下降。
2008-2015年全国和山东、辽宁两省海参苗种数量(亿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