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带一路”的起源
“一带一路”的前生前世: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 202 年—8 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唐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2、“一带一路”的提出
“一带一路”最早提出是 2013 年 9 月, 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要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一带一路”战略从萌芽到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已经过了三年多,从无到有,由点及面, 经历了雏形初现,顶层推进和全面展开三个阶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贯通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强和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同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消化中国过剩产能,带动中国经济经济结构调整。 201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并列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其中“一带一路”成为三大战略之首。“一带一路”也由最初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最终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2017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今年 5 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英国首相将来华出席论坛。
“一带一路”发展阶段大事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带一路”相关政策文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一带一路”涵盖 64 个国家、六大经济走廊
在国际层面,“一带一路”涵盖亚非欧三大洲的 64 个国家,总人口 46 亿,占全世界的2/3。经济规模 21 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 29%,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球的 23.4%。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域范围从中国向西延展至中亚、西亚、独联体国家及中东欧国家,向南延展至南亚。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向东南延展至东南亚、经南亚至东北非,同时向东南延伸至南太平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亚和西亚地区交汇,形成涵盖亚非欧的广泛合作区域。
在国内层面,“一带一路”范围包括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重庆 13 省市。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囊括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 5 省市。“一带一路”陆海两路并进, 共建六大经济走廊。 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中国积极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不仅是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平台,而且全方位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了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 截至 2016 年底,我国企业在 36 个国家在建合作区 77 个,累计投资 241.9 亿美元,入区企业 1522 家,总产值 702.8 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 26.7 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 21.2 万个,对促进东道国产业升级和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大经济走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详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六大经济走廊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需要。自 2010 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另外,受“冷战”遗留的历史问题与冷战后现实冲突的影响,东亚地区国家矛盾交错,利益交织,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海洋地缘状况拥挤不堪,中国如何突破美国重返亚太再平衡战略所导致的这种“东紧”困境,“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海上丝绸之路” ——从“战略东向”转变为“战略西向”。它暂时避开了地缘政治拥挤不堪的东亚,转向大有可为的西线,达到扬长(经济贸易、基础设施、港口建设)避短(军事、安全压力)之目的。另外,海洋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尤其自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海洋权益的重视与维护,“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说明中国将更加重视海权与海洋权益的维护。
南海问题一直都作为掣肘中国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短板。由于海洋争议的存在以及与南海问题其它利益方存在战略互信缺失,到目前为止“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没有全面启动,整个建设规划只能采取由远及近的方式渐次推进,即先从印度洋和南亚国家入手,优先推进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线,等真正形成了示范效应再辐射南海周边区域。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不仅体现在区域经济合作、 维护海洋权益,还体现在保障军事和能源安全等方面,从沿线港口布局及外媒评价中可见端倪。
(1) 柬埔寨深水港可以停靠万吨舰船。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与柬埔寨通过深水港等战略项目结盟,美国总统智库柬埔寨战略研究所所长强•万纳雷表示,中国“特别关注”柬埔寨,是因为柬埔寨在东盟和湄公河流域的位置,“湄公河流域是中国战略谋划最重要的后院,中国要增强影响力,需要加大在该区域的影响力。”柬埔寨的新深水港是一个价值 38 亿美元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位于90 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该项目从柬埔寨政府处获得 99 年租约。这一土地特许权大到出乎寻常,而且让出了柬埔寨总海岸线 20%以上的控制权。 据称,该港口位于泰国湾海岸,水深足以容纳游艇、散货船以及重量高达 1 万吨的海军舰艇。
(2) 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接受军船停靠与加油。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南港码头是中国和斯里兰卡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务实对接标杆性项目,由中国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 是南亚最深的集装箱码头。据斯里兰卡本国媒体 19 日报道,斯里兰卡政府已经正式同意接受中国海军船只在科伦坡港的停靠与加油计划。
(3)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是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它是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也是深水港,距离世界主要运油航道霍尔木兹海峡只有 400 公里,连接中东石油产区和南亚人口密集地区,堪称印度洋上的咽喉要地。中国在其周围投资的项目还有伊朗恰巴哈尔港(油管通向瓜德尔区域),中国参建霍尔木兹海峡里的伊朗格什姆岛石油码头,首期租借油库十年。
(4) 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深水港被新加坡质质疑为军事用途。2016 年 10 月 19 日,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下称中国电建) EPC 总承包的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深水港深水补给码头奠基仪式在马六甲举行。深水港项目将于 2019 年完工,会取代新加坡成为地区最大港口,而全部配套工程将于 2025 年完工。完工后的深水补给码头将可停靠 350 米至 400 米的超大型邮轮,以及 20 万吨至 30 万吨的散装货轮,码头还将配备专门的存储设施,用于石油、石化和植物油在内的液体货物的存储。马六甲海峡是全球最繁忙的海道之一,近八成来往马六甲海峡的船只目的地皆为中国,一旦皇京深水港建成,就会成为大型油船的补给港口,中国的运油船会选择在这里补给,同时给新加坡带来了压力。 新加坡知名媒体《海峡时报》 2016 年 11 月 14 日发表题为《Malacca Harbour Planraises Questionsabout China's Strategic Aims》的文章,援引南洋理工大学马来西亚中国关系专家的话称,马六甲海峡存在战略性因素,通常以经济活动开始,然后海军逐渐参与进来。文章还提出,中国还会被授予人造岛屿的土地所有权和 99 年的特许经营权,这是非常罕见和慷慨的条款,并特别强调,中国在马来西亚的军事活动正在明显增加。
中国“一带一路”部分海外港口投资项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一带一路”部分海外港口投资项目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一带一路”战略将提升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
加强合作机制建设,是实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宏大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一带一路”沿线有多种合作机制并存,涵盖的国家范围和合作范围互相交叠。 需要以清晰的思路, 建立起新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内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为应对发达经济体战略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亚洲各国和地区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增进跨境市场合作,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蒙古提出了“草原之路”计划,印度提出了“季风行动”计划,土库曼斯坦提出了“大丝绸之路复兴”倡议,韩国提出了“欧亚倡议”,越南提出了“两廊一圈”等,这些计划或倡议与“一带一路”高度契合,都致力于通过互联互通建设扩大各自生产要素组合的范围,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双方对接发展战略,有助于对各自消化富余产能,推进生产要素向国际产业链下游转移,形成了亚洲市场合作本土化的潮流。“一带一路”沿线有多种合作机制并存,我国参与了其中大部分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的合作机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区域合作机制,从与现有发展规划对接,重点领域合作机制创新入手逐步建立区域一体化机制。在金融机制方面, 以多边发展银行、 主权投资基金等补充现有资金投缺口的基础上,设立一批多双边共同开发合作基金或开发一系列多元化投融资合作机制。再者, 通过建设自贸区平台为纽带,实现国际经济产能合作。截至目前, 已有 15 国家、地区和组织同我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有 9 个正在谈判中的协定以及 6 个
于研究阶段协定。
“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机制架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机制构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自贸区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2-2028年中国区域经济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2-2028年中国区域经济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共十四章,包含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分析,中国区域经济的前景及趋势分析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