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别因素分析,男性和女性对应的消费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根据调查指出,在消费目的与消费方式上,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性消费往往更注重实用性与便利性,女性消费则更注重在整个过程中的消费体验。类似的,根据研究指出,目前女性已经成为中国消费的主要力量,中国未来消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女性消费者群体身上。
需求方面,根据统计数据,20-40岁女性人口规模大于同年龄段的男性人口,主要构成了消费需求旺盛的居民群体,女性消费红利凸显。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女性消费水平对当期国内整体消费水平能产生强烈的正向影响,女性消费群体逐渐成为国内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供给方面,未来,男女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女性消费者消费更加独立。Mckinsey一项调查显示中国76%的女性希望找到一份工作,而对于美国只有52%。同样根据Mckinsey预测,假设未来女性人口就业倾向不变,截至到2020年,将有超过一半的女性员工拥有一份办公室的工作,女性消费者经济能力更加独立,消费行为更加自由。
国内女性消费人群的收入水平的增长提升了女性人口的购买力,根据BCG预测,截至2020年,中国女性群体总收入水平将由2010年的1.3万亿美元于2020年增长至4万亿美元的收入水平。因此预期未来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主要动力还是来源于女性消费人群的消费驱动。
根据预测,未来中国女性消费人口在2020年预计可以超过480百万人口,人均消费支出方面,根据2015年发布的《女性生活蓝皮书》,抽样调查城市女性消费人群平均每月消费7267.2元,因此,假设未来女性人群平均每月8000元计算,那么预计到2020年国内女性消费市场规模可以达到3.84万亿元。
2010年-2030年中国及印度女性消费人口数(百万,含预测)
2010及2020年中国及印度女性人口收入总额(十亿美元,含预测)
1990年-2014年中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及同比增速
在消费结构上,男性与女性群体消费差异使得性别消费各有亮点。一般地,电子产品、体育娱乐用品占男性群体消费结构比例较大;服装鞋帽、化妆品则成为女性群体的主要消费品类。但随着男女消费群体在消费观点、消费品味以及消费方式方面消费倾向的改变,未来按性别分布的消费行为特征将呈现出各自的变化特征。
2016年全国重点大学男女生消费结构
从消费观点来看,男性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时尚潮流已经逐渐渗透到男性消费者市场中。同时,随着社会价值的转移,家庭分工在今后将逐渐模糊化,因此,未来男性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充当最终决策者的趋势将得到发展,男女消费观念上的差异也将进一步被弱化。
从消费品味来看,男性消费者在消费时往往更关注商品和服务的品牌功效,因此,高端消费品在男性消费群体中较为流行。同时,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结构近些年来也在不断变化,逐渐从传统的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消费品升级到健身、旅游、娱乐等精神型的消费品。
从消费方式来看,与女性消费者相比,男性消费者在消费方式上更多会选择网上消费的模式,网络环境能够实现快速的信息获取与对比的过程,切合了男性消费者对于消费过程的简单化、高效性的要求,网上消费模式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消费模式。
- | 男性消费者 | 女性消费者 |
确认需要 | 明确的购买需要 | 模糊的购买需要 |
信息搜寻 | 部分的信息搜寻 | 全面的信息搜寻 |
评价方案 | 简单的评价方案 | 复杂的评价方案 |
购买决策 | 果断的购买决策 | 犹豫的购买决策 |
购后行为 | 理性的购后行为 | 理性的购后行为 |
由此可见,男性消费市场存在着绝对的结构性机会。根据CNNIC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状况报告》指出,除了在3C产品等传统领域内男性消费作为主力军之外,男性在网上的消费行为于婚前婚后存在明显的差异。未来,针对于男性消费者相关的消费品类会不断扩充,整体消费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综上分析,女性消费群体目前仍然是国内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较强的购买力加之巨大的女性消费群体规模,未来国内消费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男性消费市场的新兴发展,男性消费群体新的消费模式的发展成熟也将产生新的居民消费模式,从而丰富了国内居民的消费结构,未来市场消费空间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