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人驾驶技术解读
无人驾驶是智能汽车发展的终极阶段,背后蕴藏着解放驾驶人时间、提高道路安全以及车联网入口等巨大经济效益。
按按目前较为权威的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分类,无人驾驶发展将经历 4 个阶段,目前 2 级阶段的技术已部分实现商业化量产,也即高端车型配备的自适应巡航、自动停车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而部分实验室阶段的无人车辆已能实现部分道路条件乃至全工况下的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层级
等级 | 名称 | 描述 | 实例 |
0 | 完全无智能化 | 驾驶员是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唯一决策者和执行者 | - |
1 | 智能辅助驾驶阶段 | 车辆具备一个或多个的自动控制功能,通过警告的方式反馈驾驶者以避免车祸的发生,执行权依旧归驾驶者所有 | 碰撞预警、车道偏离 警示、全景式监控影 像等辅助系统 |
2 | 半自动驾驶 | 实现从驾驶员手中接管汽车驾驶部分原始功能的执行权 | 自适应巡航、自动停 车系统 |
3 | 有限条件下的无人驾驶 | 某个特定的交通环境下实现完全自主的驾驶 | 红旗 HQ3 无人车 |
4 | 完全无人驾驶 | 在任何道路环境下实现车辆的全面自动驾驶 | 谷歌无人车 |
二、无人驾驶产业发展预测
无人驾驶将驾驶员抽离“人-车-路”系统模型,是对汽车工业的革命性变革。在传统的“人车-路”系统模型中,驾驶员起着主导控制作用,然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极易受到生理、心理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影响。据数据统计,由驾驶员失误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约为 80%。无人驾驶汇集了机电一体化、环境感知、电子与计算机、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将无法用规则严格约束的驾驶员从“人-车-路”闭环系统中抽离出去,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是对汽车工业的革命性变革。
无人驾驶车辆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最终方向,通过使用计算机、传感器和其他技术设备使车辆在没有驾驶员的主动控制和连续监测下可以安全行驶。从整车制造角度出发,无人驾驶车辆构造可分为环境感知系统、定位导航系统、路径规划系统、中央处理单元、辅助驾驶系统与运动控制系统六大系统。
无人驾驶车辆构成
从整车制造视角看,除运动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 ADAS 和 GPS 等可以延用传统车辆制造已有的较为成熟技术以外,其他大部分无人驾驶技术发展仍处于萌芽期,需要多主体包括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提供商等联合研发、生产,涉及产业链长,目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在我国市场均没有成熟产品。
无人驾驶产业链:
1、阶段成熟技术的产品商业化,即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作为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的 ADAS 已经有了较长时期的技术积累,可以视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储备阶段,亦可以看作无人驾驶技术部分成熟技术(如感知、部分干预等模块)的商业化产品。ADAS 目前在国内汽车渗透率仍较低,发展确定性高、市值空间大,相关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2、键技术的进口替代,主要是传感器市场与地图导航市场。传感器与地图导航是无人驾驶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属于无人驾驶必备的零部件或系统,受益确定性最高,目前绝大部分仍为海外供应商控制,这两个环节的突破对我国本土无人驾驶产业链的发展有巨大意义,国内率先布局并实现技术积累或与国际巨头进行合作的公司将有望最先受益。
相关报告: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共六章,包含无人驾驶汽车行业运营模式案例分析,无人驾驶汽车行业领先企业案例分析,无人驾驶汽车行业投资潜力与策略规划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