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及其原因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是一个中医学术语。肾虚主要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表现为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肾阳虚的症状为“寒”,主要表现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出现水肿。另外还有肾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晃白、小便频多、遗精早泄、舌苔淡白、脉细弱;肾阴阳两虚,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四肢发凉、遗精失眠、多梦、舌红无苔、脉细数或舌淡苔白、脉沉迟。
造成肾虚的原因很多,大体上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为先天禀赋不足型肾虚,二为后天因素引起肾虚。从肾虚形成的后天因素来看主要有:①竞争残酷,压力过大。现代文明带来的困惑,使多数人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身心俱疲,精力衰退,从而出现失眠、食欲减退、乏力、烦躁、脾气暴躁、神经衰弱等肾虚、脑虚症状;②生活无节。吸烟、饮酒、作息没有一定的规律,过度劳累,均会损伤肾脏致使肾虚。
在我国,补肾历史由来已久,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跟人的骨骼、血液、皮肤乃至牙齿、耳朵都有莫大的关系。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销售规模58.85 亿元,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肾虚患者日益增多,且补肾药物已经逐渐从老年人消费向中青年消费蔓延。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补肾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具体到补肾类药物而言,目前我国补肾类药物市场国产品牌的补肾药物销量远远高于外资品牌,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消费者较为了解,但对外资品牌比较陌生。按照治疗肾虚症状的不同,补肾药物可以分为补肾阴药、补肾阳药、补肾气药和阴阳双补药。其中,补肾阴药的代表为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片),补肾阳药的代表为金匮肾气丸(片)和桂附地黄丸(颗粒、胶囊、片),补肾气药的代表为补肾益脑丸(胶囊、片),阴阳双补药主要有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和心脑欣丸(胶囊、片)。
2012 年我国补肾类药市场前十位品牌市场份额及成长性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从现有的市场情况分析,2012 年度占补肾类药物市场份额接近10%的产品仅有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一种,市场占有率为9.3%,说明我国补肾类药物的细分市场属于低集中度、分散竞争型的市场。此外,市场上补肾药物种类繁多,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如前十大品牌中仅六味地黄丸产品便有四家企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