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资本的持续注入,中国AI材料科学市场开始快速发展,企业越发认识到AI在材料研发中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其应用。尤其是通过高通量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材料实验,极大地加速了材料科学的研发速度,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亿元,到了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26亿元,预计2025年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亿元,同比上涨42.31%。
相关上市企业:宁德时代(300750)、晶泰控股-P(02228)、百度集团(09888)、腾讯控股(00700)、浪潮信息(000977)、中科曙光(603019)、华胜天成(600410)、青云科技(688316)、紫光股份(000938)、亚信科技(01675)等。
相关企业: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鸿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创材深造(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机数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迈高材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创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龙讯旷腾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AI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算力、新材料、市场规模
一、AI材料科学行业相关概述
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和性能的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需求越来越高,材料科学也不断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高性能材料。然而,材料科学的研发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计算来优化材料性质和性能。这时候AI材料科学应运而生。AI材料科学是指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这个跨学科领域结合了数据科学、计算建模和试验方法,以加速材料研究。其有助于预测材料特性,优化合成工艺,并发现具有理想特性的新兴材料。
目前,材料科学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实验驱动、理论驱动、计算驱动、数据驱动。早期材料研究方式主要依赖于经验和理论,需要经历反复实验。新材料研发周期长、效率低。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材料信息学涌现,借助高通量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整合现有的材料研究力量和设备,将高通量实验工具的效能发挥最大,以缩短材料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
近年来,人工智能(AI)与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创新发展,并将其视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抢占AI材料科学的战略先机,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旨在加速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国际合作,并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如2024年1月发布的《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其中提出建设适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业数据集,基于现有通用大模型技术底座进行定制化开发训练,构建细分行业大模型,面向新材料研发、供应链优化、大宗商品价格预测等应用需求,加快大模型技术深度创新。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如2024年11月上海市推出的《上海市加快培育材料智能引擎发展专项方案(2025-2027年)》、2025年1月北京市推出的《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
二、AI材料科学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AI材料科学行业上游包括算力、算法、数据以及高通量实验设备等,其中数据、算力和算法是AI材料科学的三大技术核心,目前重工正不断发展相关技术,为新材料研发加速赋能。中游是指材料研发科技厂商;下游是指AI材料科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医药、航空航天、汽车、消费品等领域。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AI材料科学的需求将不断增大。
算力作为AI材料科学行业上游核心技术,其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材料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创新能力,为中国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得益于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需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算力建设,我国算力规模的持续上涨。《中国算力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三、AI材料科学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材料制造及消费国之一,在新材料产业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多年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材料产业政策,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尤其是在2009年中国明确将新材料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予以重点支持的背景下,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获得充分的政策保障。2012年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新材料产业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后,新材料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近年来,《关于进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的意见》《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等政策的发布,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上涨。据工信部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将达到10万亿市场规模。
虽然我国新材料行业不断发展,但目前在很多关键核心材料核心竞争力不强,32%中国关键材料领域为市场空白,进口依赖现象严重,如高铁齿轮制动装置、电子产品存储芯片等。具体来讲,航空发动机、雷达、军工等方面所需的材料比较复杂,往往是多种元素或者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单纯依靠传统“试错式”的材料研发模式非常困难,而材料的研发及生产周期较长,导致新材料的研发无法跟上产品设计的速度,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因此,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依赖AI技术,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机器学习算法,为材料研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资本的持续注入,中国AI材料科学市场开始快速发展,企业越发认识到AI在材料研发中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其应用。尤其是通过高通量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材料实验,极大地加速了材料科学的研发速度,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亿元,到了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26亿元,预计2025年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亿元,同比上涨42.31%。
四、AI材料科学行业竞争格局
在AI材料科学行业中,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创腾科技有限公司、创材深造(苏州)科技有限公司、鸿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在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预计未来随着AI材料科学行业的不断发展,将会吸引更多潜在的市场进入者,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驱动创新的科技公司,一直致力于实现生命科学和新材料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革新。公司基于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规模实验机器人集群等前沿技术与能力,为全球生物医药、新材料发现等产业提供创新技术、服务及产品。为了解决AI制药多为干实验(芯片计算类实验)少有湿实验(物理实验室)的劣势,以及实验标准化过程数据缺失、数据平衡性的问题,晶泰科技自2018年开始全面布局实验室,搭建针对性获得真实世界数据的能力,并于2019年开启探索智能自动化实验室的自主研发之路。目前,晶泰科技数智实验室建成面积逾5,000平方米,涵盖机器人工作站数百台,取得自动化相关专利百余项,已成功在制药、化工、检测、功能材料、生物基材料等行业应用,正在积极探索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如陶瓷材料、锂离子电池和钙钛矿电池等。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2023年公司研发支出从2020年的0.84亿元增长至4.81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达到2.1亿元。随着公司研发支出的增加,其产品创新力将不断增强,算法、新材料发展等技术也将不断完善。
鸿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材料设计与工艺仿真软件、集成电路工艺参数提取软件及集成电路器件设计软件的科技公司,同时提供高性能计算云平台等解决方案。依托其独特的“产学研” 模式研发出诸多软件,鸿之微是国内目前唯一在TCAD商业领域有所布局的企业,弥补了中国在高科技软件普遍匮乏的窘境。鸿之微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及器件设计、新兴电子材料设计、锂电材料设计、精细化工材料设计、合金金属材料设计等领域,以缩短材料研发时间,提升加工工艺水平。
五、AI材料科学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大,推动了AI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政府政策的支持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鼓励材料企业应用材料基因工程研发模式用于新材料研发,鼓励AI企业进入材料产业,不断积累材料数据,形成正循环。此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国际合作,AI材料科学行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竞争力。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AI材料科学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共十章,包含AI材料科学产业端发展,AI材料科学相关政策研究,AI材料科学行业投资趋势及前景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