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产业链、行业现状及重点园区分析:高新区地域分布不均,中西部发展加快[图]

内容概况: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178家国家级高新区,这些园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经济贡献来看,国家级高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4.3%。同时,这些园区贡献了全国约24.1%的工业增加值,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创新资源集聚方面,国家级高新区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这些园区集聚了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此外,国家高新区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的50%左右,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相关上市企业:力合科创(002243)、东湖高新(600133)、空港股份(600463)、市北高新(600604)、苏州高新(600736)


相关企业: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君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依托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放环境,通过实行税收和贷款优惠政策以及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局部优化的特定区域。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科研、教育和生产的紧密结合,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按功能定位划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以分为综合性园区、专业性园区和孵化型园区等。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84至1988年的准备阶段,1984年6月,原国家科委提出了关于迎接新技术革命的对策报告,明确指出了对新技术园区的研究及有关政策的研究。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的决定》中指出,要在全国选择若干智力密集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兴产业开发区。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1988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智力密集的大城市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试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1988至2000的兴起与一次创业阶段,1988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后,在智力比较密集的武汉、南京、沈阳、长春、广州、重庆、西安、兰州、上海等十几个城市纷纷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阶段的高新区以“招商引资”为核心,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如“七通一平”)吸引企业入驻,快速形成产业规模。代表性园区包括无锡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等,其发展模式以“工业园”为主,经济规模成为首要目标。


2001至2012年的二次创业与转型升级阶段,进入21世纪,高新区面临低端加工制造的困境。2001年,科技部提出“二次创业”战略,强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高新区向“科技工业园”转型。苏州工业园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等通过引进研发机构、搭建孵化器,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生态。


2013年至今的三次创业与创新驱动阶段,2013年,《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宣言》发布,标志着高新区进入“三次创业”阶段。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等通过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的高新区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如科教资源引导型(如北京中关村依托清华、北大等高校,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国际资源集聚型(如上海张江吸引跨国公司,承接全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应用场景牵引型(如深圳南山区通过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等场景推动技术迭代)。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发展历程


三、行业产业链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负责园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园区的顶层设计、建筑设计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法律、财务、咨询等)等。产业链中游为园区的运营管理环节,主要由园区管理委员会或专业运营企业负责。产业链下游为入驻园区的企业,它们是园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涵盖了多个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产业链


国家级高新区涵盖的行业领域丰富多样,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根据统计,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先进制造及装备类占比为26.85%,电子信息技术类占比为20.9%以及新材料类占比为16.22%。其中,装备制造以较高的频率出现,成为高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紧随其后,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此外,生物医药与健康类、能源与环保类也具有重要地位,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

高新区涉及行业权重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四、行业现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178家国家级高新区,这些园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经济贡献来看,国家级高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4.3%。同时,这些园区贡献了全国约24.1%的工业增加值,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创新资源集聚方面,国家级高新区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这些园区集聚了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此外,国家高新区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的50%左右,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2016-2024年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量情况


截至目前,在国家高新区中,东部地区有70家、中部地区有49家、西部地区有43家、东北地区有16家。高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但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高新区发展也逐渐加快。而从各园区涉及行业来看,东部地区依托经济发达、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高技术产业。中部地区则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基础上,逐步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转型升级。西部和东北地区通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结合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2024年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量分布情况


五、重点园区情况


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从区域分布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创新资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核心集聚区。这些区域的高新区在规模和效益上占据优势,如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新区等,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高地。

中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介


中关村科技园区位于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中关村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高地,涵盖海淀园、昌平园、丰台园等“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中关村的主导产业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其中,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尤为突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基础研发到应用落地,覆盖了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智能硬件制造等多个环节。

中关村科技园区代表性企业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1992年7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成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张江园区以“聚焦张江、联动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亚太”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主导产业集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领域。其中,集成电路产业是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拥有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全球知名芯片制造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则涵盖了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吸引了罗氏、诺华等国际药企入驻;人工智能产业则在智能芯片、算法研发、应用场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代表性企业


六、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提质升级与集群化发展


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更加注重产业的提质升级与集群化发展。面对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产业招商盲目化的现状,园区将通过淘汰低效产能、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化将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趋势,通过集聚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例如,张江高科技园区在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此外,园区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2、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园区建设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园区将加快构建智慧园区体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园区管理、运营和服务的智能化。智慧园区建设将涵盖智能安防、智能交通、能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升园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企业服务的高效对接,提升了园区的整体服务质量和吸引力。此外,园区还将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招商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精准招商和高效服务。


3、绿色生态发展与可持续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生态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园区将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建设,通过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降低园区能耗和排放。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在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国内绿色园区的典范。此外,园区还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园区与周边区域的生态协同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绿色生态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园区的可持续性,还将吸引更多的绿色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入驻。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7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