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汽车存储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关键组件,负责存储和管理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系统,如信息娱乐系统、动力系统和高级驾驶辅助(ADAS)系统等,对于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和提升驾驶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汽车正逐步完成由交通工具到移动终端的转变,所需的存储容量随之增长,为存储芯片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为47.6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02.5亿美元。未来,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进一步推动,存储芯片在汽车中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同时,存储芯片的技术创新,如更高容量、更快速度和更强可靠性的产品,将进一步推动汽车存储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关上市企业:兆易创新(603986)、佰维存储(688525)、北京君正(300223)、东芯股份(688110)、紫光国微(002049)、沪硅产业(688126)、安集科技(688019)、海立股份(600619)、彤程新材(603650)、江丰电子(300666)等。
相关企业: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汽车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全球、硅片产量、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一、汽车存储芯片行业概述
存储芯片,又称为存储器,是指利用电能方式存储信息的半导体介质设备,其存储与读取过程体现为电子的存储或释放,是应用面最广、市场比例最高的集成电路基础性产品之一。在汽车领域,存储芯片是汽车计算和感知的粮仓,分布在汽车车身域、底盘域、座舱域、动力域、自动驾驶域五大域中,支持ADAS、IVI、仪表盘、互联、黑匣子等应用的存储功能。从应用形态来看,存储芯片除单独搭载系统之外,还被封装在各类主控芯片(MCU、SoC)内部,用于缓存、读取和处理信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汽车存储芯片分为易失型和非易失型,易失型包含DRAM、SRAM两大类,非易失型包括NAND、NOR、EEPROM等,其中DRAM和NAND为主流产品。
二、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发展历程
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早期的汽车存储芯片主要用于简单的功能,如仪表显示和基本的车辆控制。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开始应用单片机实现电子控制,存储芯片的用量逐渐增加。此时主要使用8位和16位MCU(微控制器单元),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等单一功能。2000-2010年:32位MCU开始大量应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芯片开始在汽车中普及。这一时期,汽车电子化进程加快,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数量和芯片的用量显著增加。2010年以来,随着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信息娱乐和车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崛起,高性能处理器如CPU和GPU开始在汽车中使用,存储容量更大的闪存和DRAM也开始在汽车中普及。汽车存储芯片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汽车电子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从早期的简单功能到现代的高性能应用,存储芯片在汽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汽车存储芯片将继续向更高性能、更大容量和更高可靠性方向演进。
三、汽车存储芯片行业政策
存储芯片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对国家的信息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存储芯片行业发展,也为国产汽车存储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2024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4)》,实施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动态存储芯片等重大项目。2024年5月,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围绕集成电路关键领域,加大先进计算芯片、新型存储芯片关键技术标准攻关,推进人工智能芯片、车用芯片、消费电子用芯片等应用标准研制。
三、汽车存储芯片行业产业链
汽车存储芯片产业链上游为半导体材料及半导体设备行业,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硅片、光刻胶、靶材、电子特气、抛光材料等;半导体设备则包括光刻机、CVD设备、刻蚀设备等。中游为汽车存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下游为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汽车存储芯片需求量与汽车行业运行情况息息相关。
汽车存储芯片的主要原材料是硅片。硅是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其具有优异的电学、物理学和化学性能,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理想材料。硅片的生产需要经过多道复杂工艺,包括多次切割、去除杂质、抛光等,确保硅片平整光滑,以便后续工艺的进行。近年来,随着5G、新能源、AIoT的快速渗透,我国硅片产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硅片产量达到753.GW,同比增长12.7%。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下游需求的强劲增长,我国硅片产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汽车行业是一个多层次一体化的行业,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运行情况。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汽车需要处理来自传感器、摄像头、雷达和通信模块的海量数据。存储芯片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支持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等功能。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中国汽车产销量整体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得益于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的加力扩围和早早落地,加之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焕新刺激需求,汽车产销总体呈现稳步增长。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55.3万辆和4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3.1%。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抢眼,产销快速增长,贡献显著。2025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0.3万辆和183.5万辆,同比均增长52%。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四、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发展现状
存储芯片又称半导体存储器,是以半导体电路作为存储媒介的存储器,用于保存二进制数据的记忆设备,是现代数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芯片具有体积小、存储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智能车载、物联网及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存储芯片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长江存储、兆易创新和紫光集团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份额上占据领先地位。长江存储专注于3D NAND闪存,推动国内存储产业的自主可控;兆易创新则在NOR Flash和NAND Flash领域取得突破,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与物联网。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为4267亿元。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存储芯片市场主要以DRAM和NAND Flash为主。其中,DRAM市场规模最大,占比约为55.9%。NAND Flash占比约为44.0%。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存储芯片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汽车存储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关键组件,负责存储和管理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系统,如信息娱乐系统、动力系统和高级驾驶辅助(ADAS)系统等,对于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和提升驾驶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汽车正逐步完成由交通工具到移动终端的转变,所需的存储容量随之增长,为存储芯片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为47.6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02.5亿美元。未来,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进一步推动,存储芯片在汽车中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同时,存储芯片的技术创新,如更高容量、更快速度和更强可靠性的产品,将进一步推动汽车存储市场的快速发展。
五、汽车存储芯片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从市场格局来看,中、美、日、韩四国在车载存储芯片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车载存储产品相较于消费电子,对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显著更高。车规级存储芯片的研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认证流程复杂,需满足IATF16949合规认证、AEC-Q100可靠性认证、ISO26262功能安全认证等多项国际标准,同时还需符合部分整车厂的特定企业标准。整套认证流程通常耗时4-5年,导致车规存储芯片市场的进入壁垒极高,研发投入巨大。
长期以来,高端车规存储芯片市场主要由美光科技、海力士、三星、东芝等国际厂商主导。然而,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加速发展,国内产业链对实现车规存储芯片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的共识逐渐增强。在此背景下,长鑫存储、北京君正、兆易创新、佰维存储、东芯股份、紫光国微等国内存储芯片制造商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未来,随着国内企业在车规存储芯片领域的进一步突破,中国有望在全球车载存储芯片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推动行业向高质量、自主可控的方向发展。
1、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存储器、微控制器和传感器的研发、技术支持和销售。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代码:6520)。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汽车、消费电子(如可穿戴产品、智能手表、TWS耳机、移动手机、家用电器等)、PC及周边、网络通信(如无线路由器、基站、光模块等)物联网、移动设备(如摄像头模块、AMOLED、触摸控制器、指纹传感等应用)等各个领域,助力社会智能化升级。其中,公司存储器产品包括闪存芯片(NOR Flash、NAND Flash)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兆易创新存储芯片营业收入为26.05亿元,同比增长29.41%。
2、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存储器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半导体存储器,主要服务为先进封测服务,其中半导体存储器按照应用领域不同又分为嵌入式存储、PC存储、工车规存储、企业级存储和移动存储等。公司以“存储赋能万物智联(Storage EmpowersEverything)”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存储与先进封测厂商。公司紧紧围绕半导体存储器产业链,构筑了研发封测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存储介质特性研究、固件算法开发、存储芯片封测、测试研发、全球品牌运营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布局芯片IC设计、先进封测、芯片测试设备研发等技术领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PC、行业终端、数据中心、智能汽车、移动存储等领域。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佰维存储存储产品营业收入为32.66亿元,同比增长207.82%,主要是公司大力拓展国内外一线客户,实现了市场与业务的成长突破,产品销量同比大幅提升,带动存储产品营收增长。
六、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1、高性能存储芯片需求激增
随着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对高性能存储芯片的需求将显著增加。未来,汽车将需要更大容量、更高速度的闪存(NAND Flash)和DRAM,以支持实时数据处理和复杂算法运算。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车辆需要处理来自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的海量数据,这对存储芯片的容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到2025年,高性能存储芯片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国产化替代加速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存储芯片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将加速。目前,国内企业如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已在存储芯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在汽车电子市场的份额。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能的提升,国产存储芯片将在性能、可靠性和成本上与国际品牌竞争,逐步实现进口替代。这一趋势将推动中国汽车存储芯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3、智能化和网联化驱动创新
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创新。未来,存储芯片不仅需要支持传统的数据存储功能,还需具备实时数据处理、边缘计算和网络安全能力。例如,车联网系统需要存储芯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响应,而ADAS系统则需要存储芯片具备高可靠性和耐久性。这些需求将推动存储芯片技术在架构设计、功耗优化和安全性方面的持续创新。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20-2024年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汽车存储芯片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汽车存储芯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