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辅助驾驶功能逐步量产,乘用车中除了已大量普及的L0级的辅助功能外,L1-L2级的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也逐步成为行业标配,渗透率逐年提升,智能驾驶有着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目前,我国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处于从L1-L2级向L3级衍进的过程中。随着智能驾驶在用户购车因素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各大汽车厂商和智能驾驶公司正在加速推出智能驾驶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6.4%,L2占比小幅提高,当前市场仍以高价车型装载为主,同时智能驾驶市场正处在加速渗透的窗口期,新车的装车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智能驾驶、装车率、德赛西威、知行汽车科技
一、智能驾驶行业概述
智能驾驶是指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实现协助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智能驾驶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等级,这些等级通常按照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的标准进行划分。
智能驾驶技术最早的探索可追溯到20世纪末。1995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Navlab”项目首次实现了智能驾驶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但当时的技术还相对原始,难以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稳定行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开始投入到智能驾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实验。2010年代中期-2010年代末,随着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驾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成为智能驾驶车辆的“眼睛”,实时获取车辆周围环境的信息。同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使得车辆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应对复杂交通环境。进入2020年代,我国积极推动高阶级智能驾驶落地。一些汽车制造商推出了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汽车,实现了在特定条件下的智能驾驶。然而,这一阶段依然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警惕,以应对突发情况。同时,智能驾驶车辆的测试也逐步扩大,各类测试车辆在不同城市的道路上进行了大量测试。
二、智能驾驶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中国智能驾驶政策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化进程、规范行业发展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7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提出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2024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提出要推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数据司法保护等综合改革试点。在自动驾驶、医疗和大模型训练领域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三、智能驾驶行业产业链
智能驾驶产业链与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的成熟产业链分工基本一致,主要由后服务市场、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及其他上游原材料、设备供应商等构成,专业化分工有序,形成竞争加合作的产业链生态。智能驾驶产业链上游主要由各类传感器、芯片、软件算法、高精地图等产业组成。与此同时我国涌现一批专注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在智能驾驶技术及解决方案上实现突破。处于中游的整车厂商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研发的方式不断开发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并制定智能驾驶车辆研发计划。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四、智能驾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867.4万辆和187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0.8万辆和70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0.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2023年全年的31.6%提升至37.5%,产业已迈入了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车企紧抓时代新机遇,积极布局以三电系统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与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为核心的智能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将逐渐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辅助驾驶功能逐步量产,乘用车中除了已大量普及的L0级的辅助功能外,L1-L2级的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也逐步成为行业标配,渗透率逐年提升,智能驾驶有着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目前,我国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处于从L1-L2级向L3级衍进的过程中。随着智能驾驶在用户购车因素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各大汽车厂商和智能驾驶公司正在加速推出智能驾驶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6.4%,L2占比小幅提高,当前市场仍以高价车型装载为主,同时智能驾驶市场正处在加速渗透的窗口期,新车的装车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智能驾驶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1、企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趋势,国际企业纷纷向智能驾驶所需零部件及解决方案转型,包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传感器、高级别智能驾驶算法等方向。国内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在向高等级智能驾驶系统产品研发及生产转型时存在一定压力,智能驾驶初创企业切入汽车供应链需要一定的时间。
2、重点企业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业务群。公司智能驾驶业务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多种形态业务模式组合,除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及相关算法外,已在相关传感器和T-Box产品方面获得市场领先地位,其中高清摄像头、ADAS摄像头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毫米波角雷达、BSD雷达均在多个客户量产应用,同时4D及国产化雷达方案已完成产业技术布局;5G+V2X T-BOX+智能天线方案已顺利在上汽通用、红旗等客户上实现规模化量产。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德赛西威智能驾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02%至26.67亿元。
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中国苏州,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前装系统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高科技公司,可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域控制器、iFC等产品。目前,知行科技已与多家知名国内及国际OEM开展合作,已获得吉利、长城、奇瑞、东风、极星等客户的量产定点。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知行汽车科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营业收入为6.13亿元;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服务营业收入为0.2亿元。
六、智能驾驶行业发展趋势
1、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过渡,智能驾驶控制单元成发展关键
未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将向车辆集中电子电气架构转变,围绕更大区域内的计算平台来进行搭建,以一个或若干个核心计算平台作为基础,构建完整的软件系统。受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演变的影响,通过域控制器集成多个不同功能的ECU产品,单车装载ECU产品的数量将有所减少。拥有平台化产品供应能力及集成域控制器设计研发经验的企业具有较强先发优势与技术积累,预计将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式的发展趋势中受益。
2、多传感器融合将成为未来智能驾驶的主流方案
随着智能驾驶级别的提升,车辆所需要的传感器也越发多样化,为了应对不同的场景和保证车辆的安全保证,多传感器融合成为行业趋势。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是对信息的多级别、多维度组合并导出有用的信息,包含图像信息、点云信息等,不仅可利用不同传感器的优势,还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准确性和鲁棒性。随着多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深度视觉算法和增强型学习决策算法等技术的发展,为了有效使得汽车感知系统形成互补,多传感器融合已成为众多整车厂商来提高自身智能驾驶能力的技术之一。
3、超声波与视觉融合泊车方案应用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传统的自动泊车方案以12个超声波传感器为基础,能够完成横向、垂直、斜向三种泊车动作,但由于适用场景单一,无法识别划线车位,且整个泊车过程无法可视化,用户体验较差。目前,自动泊车方案正从传统纯超声波方案向超声波+视觉融合泊车方案升级;视觉融合全自动泊车系统在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增加了环视摄像头的感知信息,使车辆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提升了自动泊车功能的使用体验。超声波与视觉融合泊车方案应用渗透率将不断提升,成为市场主流的自动泊车方案。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国智能驾驶行业重点企业竞争情况分析,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机遇与趋势研究分析,智能驾驶行业投资策略建议分析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