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约6000万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23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经济、文化和生活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人遭遇的心理应激也日益增加,相应地,与应激密切相关的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患病率也会增加。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超过640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数达110万。而这些疾病的患病率目前也处于上升的趋势,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类精神疾病成为我国精神卫生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病院数量、抗精神病药物
一、中国精神病院数量持续扩大,医疗资源实现提质扩容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约6000万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23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经济、文化和生活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人遭遇的心理应激也日益增加,相应地,与应激密切相关的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患病率也会增加。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超过640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数达110万。而这些疾病的患病率目前也处于上升的趋势,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类精神疾病成为我国精神卫生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精神卫生学科起步较晚。据统计,1949年前,全国精神卫生机构尚不到10所,精神科床位仅约1100张,精神科专业医师不到6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积极推进学科建设。1958年,第一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制订了《1958—1962年精神卫生工作五年计划》。197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创办了我国首个神经精神专业。随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和济宁医学院等高等院校设立了精神医学本科专业,为我国精神卫生领域输送专业人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精神专科医疗资源提质扩容。《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数量达2098家,精神科床位数约为7.73万张,医院机构人员达27.28万人,其中专科执业医师约为4.57万人。与此同时,我国在精神医学科学研究、精神疾病诊疗方法,以及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中国比较好的精神科医院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神卫生中心,拥有国家卫健委唯一的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科是我国南方唯一的综合医院载体的精神心理疾病领域三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精神病医院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二、新药层出不穷,中国精神疾病治疗进程不断加快
作为全球十大残疾和死亡原因之一,精神疾病有着巨大的医疗需求。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的一类药物,主要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两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多为单纯的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目前,全球抗精神病药物研发的焦点集中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上。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精神障碍对我们而言不再是一种陌生的疾病。常见精神障碍疾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神经焦虑等。精神障碍疾病带有一定的遗传性,表现为多疑和情绪不稳,严重时有自杀风险,所以应早就诊早治疗。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全球医药研发界不断加大对精神障碍治疗药物研发的投入,但新药的开发之路却异常艰难,失败率高企,成为制约领域发展的瓶颈。然而,2024年成为了中国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一个转折点,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突破接踵而至。仅6月份,就有3款精神分裂症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而进入7月,这一领域的创新步伐并未停歇,至少又有两款采用新机制的精神分裂症药物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许可,标志着我国在精神类药物研发领域正加速迈进。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精神类疾病患病率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在此背景下,精神类药物市场作为应对精神类疾病的重要一环,其规模与需求自然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精神类疾病往往需要长期乃至终身的治疗与管理,患者群体对精神类药物的依赖度较高,这直接推动了我国精神类药物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从市场结构来看,抗抑郁药作为当前精神障碍治疗领域的“主力军”,其销售额占据了精神类药物市场的显著份额,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攀升,反映出抑郁症等情绪障碍在社会中的普遍性和患者群体对有效治疗手段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抗精神分裂药物、催眠/镇静药物、以及抗焦虑药物作为精神类药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精神类药物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激烈的格局。本土制药企业与跨国药企并驾齐驱,共同推动着行业的发展。恩华药业、华海药业、齐鲁制药、洞庭药业等本土企业在精神障碍治疗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技术积累,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而跨国药企则凭借其先进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外,华森制药、亚宝药业、国药现代、海正药业等众多企业也在精神类药物领域积极布局,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实力,不断推出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精神病医院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精神病医院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精神病医院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共八章,包含精神病医院重点区域市场分析,中国精神病医院领先个案分析,中国精神病医院行业投资与管理分析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