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整体来看,近年来中国不良资产供给规模显著增加。这一增长主要源于金融体系内风险的累积和释放,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供给规模达7.65亿元,同比增长11.68%。中国针对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主要包括传统处置模式(现金清收、贷款重组、核销、批量转让)和创新类处置模式(资产证券化、收益权转让、债转股、互联网处置平台)。由此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形成了“5+地方系+银行系+外资系+N”的市场竞争格局。全国性AMC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而地方AMC公司的数量与当地不良资产规模、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相关性。
关键词:不良资产管理、不良资产、不良贷款、金融
一、从政策性展业到市场化转型,再到全面市场化新纪元
不良资产管理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的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的活动。这一领域涉及对各类不良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处置,旨在恢复和提升资产的价值,减少损失,并最大化回收资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成熟,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风险化解和资产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9年至2006年的政策性展业阶段,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并为国有银行股改上市打下基础,中国政府于1999年相继成立了信达资产、东方资产、华融资产、长城资产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简称“四大AMC”)。通过一系列措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大幅下降,为经济稳健发展与金融体系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2006年至2012年的市场化转型阶段,随着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完成,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开始迈入市场化转型期。四大AMC从政策导向逐渐转向商业化运营,两类业务实行分账管理、分账核算。收购范围扩大至各类金融机构,资产价格实现市场化定价,资金来源逐步商业化。通过托管、重组等手段盘活问题金融机构,多个金融牌照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逐步成形。
2013年至今的全面市场化阶段,自2013年起,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已全面迈入市场化新阶段。面对区域性金融风险上升,地方AMC应运而生,与四大AMC共筑金融防线。同时,行业监管力度加强,引导全国AMC和地方AMC回归主业,确保业务“真实”,强化属地管理。同时,行业参与者激增,竞争加剧,推动行业成熟度不断提升。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虽然有所上升,但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平稳渡过危机、实现软着陆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稳健增长,2023年供给规模创新高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产业链上游为不良资产的来源,其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银行、非银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企业)、政府等。中游主要涉及不良资产的接收和初步处理,主要由资产管理公司(AMC)构成,包括四大AMC、地方AMC、非持牌机构、银行系AMC等。下游投资者包括上市公司、境内外投资者、对冲基金等,投资者通过购买、协议受让、参加法院拍卖等方式获得不良资产,并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处置以实现投资回报。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23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9500亿元,同比增长3.95%。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一直是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来源。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持续深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依然较大。预计2024年,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可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产品体系单一、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其不良贷款率普遍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23年末,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5%和3.34%,显著高于大型商业银行的1.26%。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62%;同比减少0.09个百分点。尽管不良贷款率整体稳定,但结构上存在隐性风险。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在不良贷款控制方面表现较好,连续多个季度不良率下降。而农商行的不良率相对较高,存在尾部风险,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未来可能继续承压。对公房地产贷款的不良压力较大,个人贷款的不良率也有所上升。借此,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在2023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和防范金融风险。这些政策包括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财务报表审计程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损失准备计提力度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率。
整体来看,近年来中国不良资产供给规模显著增加。这一增长主要源于金融体系内风险的累积和释放,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供给规模达7.65亿元,同比增长11.68%。中国针对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主要包括传统处置模式(现金清收、贷款重组、核销、批量转让)和创新类处置模式(资产证券化、收益权转让、债转股、互联网处置平台)。由此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形成了“5+地方系+银行系+外资系+N”的市场竞争格局。全国性AMC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而地方AMC公司的数量与当地不良资产规模、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相关性。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我国五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业务、金融服务业务,以及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等,其中不良资产经营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的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涵盖“问题资产处置、问题项目盘活、问题企业重组、危机机构救助”四大业务功能。公司以参与竞标、竞拍、摘牌或协议收购等方式从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收购不良债权资产,再结合收购不良债权资产的特点及债务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抵质押物状况及信用风险,通过处置或重组手段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从而获得现金收益或保留有经营价值的资产。
2023年,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收入总额758亿元,同比增长105.2%,其中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669.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0.8%,税前利润144.09亿元,大增166.8%。公司在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资产和收入占比分别提升至76.1%、88.4%,较上年提高0.4个和2.4个百分点。在不良债权资产收入方面,2023年,公司新增收购不良资产包及单户不良债权230个,新增收购规模超1450亿元,收购规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收购处置类业务全年处置资产282.17亿元,处置资产同比增加7.1%。实质性重组等其他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期末投资余额为967.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6%,实现收益45.57亿元,同比增长38.1%。
三、科技赋能与政策助力,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
随着金融体系风险总体可控,不良资产市场供给不断增加,市场规模显著扩大,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企业经营困难的加剧,不良资产规模呈现增长趋势。金融机构对不良贷款处置需求的增加,以及监管趋严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将进一步推动不良资产管理机构整体管理资产规模的扩大。2023年不良资产管理机构整体管理资产规模已突破7万亿元,增长率超过10%。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内有望继续保持,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其次,处置方式将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拍卖、转让等方式外,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新型处置方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些新型处置方式将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灵活性,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求。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评估不良资产的价值,制定更合理的处置策略。
第三,科技赋能将加速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提高了处置效率和准确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将加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将有助于降低不良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提升行业竞争力。
第四,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政府持续加强对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政策将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业务监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为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政府也将加大对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扶持力度,包括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以鼓励更多机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然而,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仍然存在,需要投资者和管理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同时,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涉及的复杂法律程序和合规要求也需要投资者和管理机构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经验。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5-2031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