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钢铁发展历程 钢铁产量 钢铁竞争格局 钢铁产业链 钢铁前景
一、钢铁的定义及分类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中。
钢铁产品一般是指以铁元素为主的金属基础产品的统称,包括生铁、粗钢、钢材三大类产品。生铁是指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为铁矿石在高炉冶炼后的产物。工业生铁含碳量一般在2.11%-4.3%,并含C、Si、Mn、S、P等元素,根据其用途可分为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炼钢生铁里的碳主要以碳化铁的形态存在,其断面呈白色,通常又叫白口铁,炼钢生铁性能坚硬而脆,一般用于炼钢的原材料;铸造生铁中的碳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为灰色,通常又叫灰口铁。
粗钢又称钢坯,是由铁水经过加工、添加合金、碳等元素浇注成型后的产物。粗钢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原料,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包括板材、管材、条钢、线材、铸件等,其性能由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及制造工艺决定。粗钢按冶炼方式又分为转炉钢(利用向转炉内吹入的空气或氧气与铁水中碳、硅、锰、磷反应放出的热量进行冶炼而得到的钢)、电炉钢(电弧炉内利用电能在电极与金属之间所产生电弧的热能炼成的钢)、感应电炉钢(在感应炉内利用电能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热能炼成的钢)、其它炉钢(在其它炼钢炉内炼成的钢)。
钢材是粗钢通过铸、轧、锻、挤等各种处理方法加工而成的产物,为钢铁行业主要的最终产品。钢材品种繁多、应用广泛,根据性质可分为普钢与特钢。目前我国普钢产量占比超过90%,特钢产量占比不足10%。其中,普钢为工业上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基本材料,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板、型、管、丝四大类,即板材、型材、管材、钢丝。
钢铁的分类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钢铁行业商业模式
一般钢厂的商业模式大致是购入铁矿石和焦炭,扣除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设备厂房折旧等成本,再减去人员薪酬、电费、运输费等各种费用,最终出售钢铁制成品获取利润。钢厂利润影响因素有:①钢材成品的价格,价格越高,盈利能力越强;②原材料的价格,比如铁矿石、煤炭、电力、水等,其中铁矿石和煤炭,铁矿石又是占比最高的部分,直接关系到钢企的盈利水平,这部分属于可变成本;③钢企的厂房设备折旧、人工费、运营费、运输费等,这些成本费用相对来说比较刚性。
三、钢铁行业发展流程
回顾新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崛起、壮大,大体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1993~2000年)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2001年以来)四个发展阶段。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在强预期、弱现实的市场环境下,我国钢铁企业加快了结构调整,加强了改革创新。同时,大力推进降本增效,有效防范风险,坚持节能降耗,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钢铁行业发展流程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四、钢铁行业政策环境
2022年,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国家相关部委不断完善政策以推进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绿色发展。2022年钢铁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降能耗和提高废钢使用量上。降能耗方面,如《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确保2030年碳达峰等。提高废钢使用量方面,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具体政策如下:
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一览表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五、钢铁行业产业链
钢铁行业是重要的中游行业,上游承载有色金属、电力和煤炭行业,下游衔接机械、房地产、家电及轻工、汽车、船舶等行业。上游原料以铁矿石为主,而下游行业中机械和房地产需求较大。整条产业链的传导作用自下而上,即下游需求影响钢铁产量,进而影响对于上游原料的需求。
钢铁行业产业链全景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一)重点原材料
1、铁矿石
铁矿石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天然矿石(铁矿石)经过破碎、磨碎、磁选、浮选、重选等程序逐渐选出铁。铁矿石是含有铁单质或铁化合物能够经济利用的。2022年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96787.3万吨,同比下降1.3%。
2012-2022年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焦炭
焦炭是由炼焦煤在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转化而来。焦炭既可以作为还原剂、能源和供炭剂用于高炉炼铁、冲天炉铸造、铁合金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也可以应用于电石生产、气化和合成化学等领域。据统计,世界焦炭产量的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粮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
我国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焦化工业体系,在规模、产量、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钢铁、化工、有色冶炼和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焦炭及关联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焦炭产量为46446万吨,2022年产量为47344万吨,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93%。
2012-2022年中国焦炭产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废钢
废钢是电炉炼钢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当下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炼钢技术路线,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量以及能源消耗量。2022年全国废钢铁资源产量总量为25978万吨,同比减少1741万吨。
2012-2022年中国废钢产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废钢协会
(二)中游生产
202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13亿吨,同比下降2.10%,累计日产277.53万吨;生产生铁8.64亿吨、同比下降0.80%,累计日产236.67万吨;生产钢材13.40亿吨、同比下降0.80%,累计日产367.22万吨。2022年钢铁产品产量连续第二年下降。房地产行业各项指标持续下降,机械、汽车行业总体保持增长但增幅较小,主要用钢行业钢材消费强度下降。钢铁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主动把控生产节奏、调整品种结构,在实现供需平衡方面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
2012-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产品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2年中国钢材产量为134033.5万吨,进口量为1057万吨,出口量为6732万吨,2022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28358.5万吨,同比下降5.5%。2022年国内钢材产量小幅增长,产量增长由于全球其他国家供应链恢复受阻,通胀水平高企,推动国内钢材出口大幅上升,进口量持续回落,降低至历年最低水平。国内房地产投资放缓,钢材表观消费量有明显的回落,但实际消费量基本持平,库存水平总体低于2020年平均。
2014-2022年中国钢材供需平衡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钢材主要细分品种产量走势
1、不锈钢
“不锈钢”一词不仅仅是单纯指一种不锈钢,而是表示一百多种工业不锈钢,所开发的每种不锈钢都在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性能。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弄清用途,然后再确定正确的钢种。和建筑构造应用领域有关的钢种通常只有六种。它们都含有17~22%的铬,较好的钢种还含有镍。添加钼可进一步改善大气腐蚀性,特别是耐含氯化物大气的腐蚀。我国不锈钢产业链成熟,特别是下游的制品加工业比较发达。2022年中国不锈钢产量增长至3197.5万吨,同比增长5.54%。
2012-2022年中国不锈钢产品产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智研咨询整理
2、钢管
我国钢管行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钢管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目前,我国钢管产量占世界钢管总产量的60%以上。我国钢管行业实现了从小到大“量”的突破。2022年我国焊接钢管产量为6325.80万吨,同比增长7.52%。
2013-2022年中国焊接钢管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三)下游应用
根据用途和消费领域不同,将国内钢材消费分为建筑业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和能源行业用钢。其中,建筑业用钢包括房屋建筑、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矿山和城市基础设施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包括5个子项,分别是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船舶工业、家电工业和集装箱工业;能源行业用钢包括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用钢。上述行业实际消费钢材占全国总量的90%左右。随着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其对高强高韧、耐蚀耐磨、耐疲劳、长寿命等钢材使用量增加,如汽车用高强板、高强钢筋、耐疲劳轴承钢、耐腐蚀造船板的使用等,使下游行业单位钢材消费强度下降。
1、汽车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逆势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2004-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智研咨询整理
2、建筑业
在城镇化进程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建筑业产值进一步增长至31.2万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了6.5%。
2015-2022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智研咨询整理
3、轨道交通
截至2022年12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3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0条,运营里程9584公里,车站5609座。
2012-202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资料来源: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六、中国钢铁业国内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2022年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大幅上升。2022年,我国钢产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合计产量为4.34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42.8%,比2021年提升1.36个百分点;排名前20位的企业合计产量为5.72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56.5%,比2021年提升1.59个百分点。
2021-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产量集中度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行业协会
中国钢铁行业内企业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梯队。我国营业收入大于1000亿元的大型钢铁企业有宝钢股份、马钢股份、太钢不锈、河钢股份、鞍钢股份、首钢股份、山东钢铁、华菱钢铁和新钢股份,上述企业营收规模庞大,铁、钢、材及相关钢铁产品生产能力强,相关产业链条完善,位列我国钢铁行业的第一竞争梯队;营业收入在500亿元和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本钢板材、柳钢股份、包钢股份、南钢股份、安阳钢铁、三钢闽光、中信特钢和新兴铸管,上述企业营收规模较大,铁、钢、材及相关钢铁产品生产能力较强,位列我国钢铁行业的第二竞争梯队;营业收入在500亿元以下的企业有八一钢铁、沙钢股份、抚顺特钢、杭钢股份、重庆钢铁、酒钢宏兴、西宁特钢和韶钢松山,上述企业位于我国钢铁行业的第三竞争梯队。
中国钢铁行业竞争梯队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七、钢铁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一)钢铁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钢铁资源丰富
原材料和燃料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资源的丰裕程度及地理分布特征对钢铁工业的生产与布局有着重大影响,从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几乎所有的产钢大国都是资源富裕的国家(日本是唯一缺乏资源的产钢大国)。
我国初步具备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应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具有年产9亿吨铁矿石原矿的生产能力。总体上,我国铁矿石资源探明程度不足50%,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前景。而国内矿山建设投资也在持续增长,在建和规划建设矿山规模很大。
2、劳动力成本低
钢铁工业是传统产业代表之一,是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且需要吸纳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尽管随着钢铁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生产设备的不断改造,钢铁工业对劳动力的人数乃至技能要求都有所降低,但生产所必须的劳动力资源的易获得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力成本仍是影响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有利于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要素条件之一,劳动力成本较低是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重要优势。
3、钢铁投资活跃,资本充足
综观世界各主要产钢国的发展历史,钢铁工业的迅速崛起无一不是受到积极投资的推动,至今也都依然保持着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显著印记。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决定着钢铁工业能付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反映出钢铁工业是否处于良性的发展轨道。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炼钢设备、钢加工设备大型化、现代化趋势明显,其投资总额也有所增长;钢铁企业更加注重钢铁产品的深加工和钢铁产品的多元化,以期满足钢材用户多元化的需求;钢铁企业正在努力调整产品结构,传统概念的“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产能将大幅提高。
4、交通运输便利
钢铁工业的原材料、燃料和钢铁产品的运输量都非常大,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必然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在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各种贸易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交通运输更是发挥着重要基础条件的作用。我国的交通运输条件对于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决定作用,无论是产出规模还是产品出口竞争力,都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正向影响。而随着钢铁工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对交通运输条件提出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要提升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不容忽视。
5、国内经济持续增长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其所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钢铁工业作为中间投资品行业,更是属于典型的经济周期型。我国改革开放化以来,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宏观环境,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钢铁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成为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动力之一。
6、主要用钢行业快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对产品的消费需求和实现直接决定着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而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程度又是支持一国特定产业存在于发展的首要前提。对某种产品没有消费需求或消费需求不足的市场必然会遏制该产业的规模发展,更影响国内需求的国际化,从而制约该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正是顺应了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需要。建筑、汽车和家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国内钢材需求不断增加,使国内钢铁企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逐年提高。从2005年起,我国转变为钢材净出口国。
7、政府相关产业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近年来陆续发布完毕钢铁、汽车、船舶、石化、防止、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10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10大规划不仅能够帮助这些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而且还能提升我国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短期来看,这些规划有利于解决相关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缓冲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将对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提升整体竞争力等产生深远影响。振兴规划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持续稳步增长。同时,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升级转型赢得战略机遇。为缓解国外需求萎缩对我国的影响,上述规划几乎都包含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内容。产业规划不仅着眼于解决当前困难,更着眼于长远发展。
钢铁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钢铁行业发展阻碍因素
创造了人类历史钢铁奇迹的中国钢铁工业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诸如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升效率、控制产能等传统挑战之外,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一些新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随着形势的发展给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在向最好方向努力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最坏形势的准备。
一是供应链安全的挑战,特别是铁矿石资源安全保供的挑战。资源分布不均、品质差异较大等使得我国钢铁行业在铁矿、镍矿、铬矿、锰矿等常用资源方面面临较大的保障压力。目前我国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80%,而且超过60%是来自一个国家,这无疑使我国铁矿石资源的安全保障存在很大隐患。
二是需求端安全的挑战。从满足国内需求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可以保证国内下游行业绝大部分用钢需要,但仍有一些高端产品不能满足需求,成为下游行业“卡脖子”的材料,如部分海洋、交通行业和机械行业用钢,以及一些航天航空金属材料等。有些材料尽管能够生产,但质量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装备安全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可以生产绝大部分钢铁行业所需要的装备,但是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一些关键设备、关键元器件、关键软件等方面仍依赖进口,一些先进轧钢工艺也依赖国外厂商,如带钢无头轧制技术(ESP)和薄带铸轧技术(CASTRIP)等。此外,我国钢铁行业几乎所有高端的检测设备仍然依赖进口。
四是体制机制的挑战。面对新发展形势,体制机制如何适应更加开放的要求,特别是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等领域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加大内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地区间在资源、生产、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方面的体制障碍,推动资源在更广空间(区域)、更大深度(产业链)、更宽范围(所有制)内由市场作用进行配置。特别是在布局调整方面必须要打破地区间各自为政的局面,要全国一盘棋。在推进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产业链深度融合等方面一定要打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五是发展环境的挑战。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共识,我国钢铁工业不仅要大量减少传统污染物的排放,还将面对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要求。目前,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非常重视对减少二氧化碳技术的开发,并且越来越将绿色产品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排除未来发达国家将绿色发展作为一个技术壁垒使用,对产品的全产业链要求实施绿色标准,不仅最终产品的生产要绿色化,而且其中的原料、中间品等也要达到绿色标准。因此,我国钢铁工业未来不仅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要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实现低碳发展。超低排放只是未来企业需要满足的最低门槛,实现低碳发展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钢铁行业发展阻碍因素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八、钢铁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进入壁垒的存在,目的是为了保护该行业的持续发展,潜在进入者只有克服壁垒,才能够进入该行业,才能够成为现实进入者。钢铁企业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固定成本高,第二个是生产设备专业性强,第三个是生产工序繁多。正是因为以上这些特点,为钢铁行业竖起了相当高的行业壁垒,进入困难。实际上,这些壁垒可能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存在,行业本身没有竞争机制和体系。我国钢铁行业之所以会呈现出严重的产能过剩这一问题,主要与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退出机制,以及市场进入壁垒过低等现实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市场壁垒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按照原因的不同,行业壁垒可以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策略性行业壁垒,第二类是结构性行业壁垒。影响第一类策略性壁垒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例如:政府干预因素的影响、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的因素影响、资本量因素和成本因素的影响等。
钢铁行业进入壁垒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一)策略性进入壁垒
(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也叫规模收益或者称为规模经济收益,它的的含义是指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成本下降,而企业经济效益却反而出现增长的一种经济现象。在我国钢铁企业很少产生这种规模经济,这是因为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壁垒相对偏低,即使达不到规模经济,只要具有大量的需求,就会产生高额的行业利润。
(2)绝对成本优势
绝对成本优势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形成:如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可能付出了更高的资金成本、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者低成本的进货渠道及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钢铁行业由于回报周期短等特点,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因此,地方政府出于 GDP 等因素的考虑,并未针对钢铁行业从政策上形成合理的壁垒。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断有更多的投资者看好并进入钢铁行业,这样一来在成本优势上就比较明显了。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表示,所谓进入壁垒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生产成本的体现,通俗的说就是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需要额外承担的费用,需要创造更多的收入来弥补这部分投入。
(3)必要资本量
必要资本量的含义是进入相应行业市场所需要投资的成本。在 21 世纪的今天,由于地皮开发、房地产等的飞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对于低端钢材的需求 [49] 。同时由于低端钢材生产工艺过于简单,对企业形成的资本要求量不高,因此钢铁行业很难产生高的进入壁垒。
(4)产品差别壁垒
产品差别壁垒的含义是指进行同类产品生产的不同企业生产产品的相互不可替代性。钢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并不明显,相反,除个别大企业具有先进的设备和先近的生产技术外,通常情况下一般的企业同质化严重,这也就导致了行业壁垒相对比较低。
(5)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行政部门不能够做到有效的简政放权。毫无疑问,钢铁业属于资金流十分庞大的企业,其逐步扩大的产能,必然能够带动我国 GDP 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利于缓解国民就业压力,地方政府以资金、政策等各种方式支援钢铁行业的发展,使得其产能处于无序扩张的状态之中。另一方面由于各级行政部门工作上的不协调,导致了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过低、部分地区退出门槛过高。具体体现在政策管制与反管制这两个层面之中。为了获得中央投资以及项目立顶的机会,地方政府多会在申报投资项目时以各种方式展开与中央的讨价还价。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地方政府通过降低产业壁垒,以获得预期的目的。
(二)结构性进入壁垒
从一个行业的进入壁垒可以看出该行业内部的垄断情况以及相关企业的内部竞争情况。进入的难易程度,同时也决定了产业的适度规模。如果进入壁垒程度比较高,企业就会遇到更多的障碍,行业内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进入企业只有克服壁垒障碍,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才能够生存。相反,较低的进入壁垒会使得企业进入行业所遇到的障碍较小,行业内部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很小,此时众多中小型企业也可以随意进入行业,企业数量增加,行业规模较大。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垄断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应该拥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使得行业内企业规模不会太大,从而维持在一定规模。影响产业结构性壁垒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政府行为因素的影响、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所需资源因素的影响以及产品自身技术因素的影响等。
(1)技术特点
技术是企业进入钢铁行业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技术要求高会使得企业进入钢铁行业的难度变大,行业进入壁垒变高就将许多体量较小的企业排斥在外,整个行业的规模得到了控制。钢铁行业在其产业发展高速期没有过高的技术水平要求,这也是其行业壁垒不高的原因所在。随着高端产品的需求增多、低端产品持续减少,对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要求日益提高,一批企业难以支撑未来的发展而想要退出钢铁行业,不过如果要退出的话代价又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大规模的钢铁企业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
(2)资源供给特点
我国钢铁资源丰富、地域广阔,在钢铁行业这是一大优势。同时,正因为我国地广物博的地区特征,使得我国资源成本低,资源供给量充足,导致钢铁企业集聚力不足,进入壁垒低。
(3)社会法律制度
政府制度的鼓励和不加以限制会使得钢铁行业壁垒低。从地方政府的层面分析来看,钢铁项目一方面有利于创造地方财政收益,另外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政府官员政绩,基于此地方政府多会以促进钢铁行业的发展为契机,积极从土地以及税收优惠策略等方面入手,以推进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实际,即是由优化社会资本以及国有资本等行政干预而引起的。投资过多,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引起产能过剩。在我国,地方政府部门成为投资决策的“弄潮儿”,因此在发展中政府出于 GDP 的考虑,无视行业的需要,大力推进行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行业的过度进入,而最终形成产能过剩。
(4)政府行为
政府干预行为明显。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企业,激发行政部门之间的竞争。从这一方面来看,钢铁企业进入市场其所代表的是各级别的出资者、投资者以及各区域政府间的博弈,同时形成各种市场进入博弈,引起越来越严重的趋同化产业结构,客观上说这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地方政府间进入博弈的必然现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实施保护主义使得目前该行业退出壁垒高,一些企业无法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也不能破除壁垒退出行业。比如,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却充分发挥支柱性企业的作用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有关部门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出于促进财政增收以及提升就业率等方面的考虑而投资项目,所以为了地方 GDP 的发展,地方政府多会在诸如税、信贷、财政等各个层面给予企业支持,从而使那些本来应该被淘汰的企业得以良序发展。较高的退出壁垒使得钢铁企业难以因为竞争力降低而及时退出钢铁行业,也使得钢铁行业规模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次,某些钢铁企业由于自身竞争劣势而阻碍了其退出钢铁行业。
受地方利益及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钢铁行业这个本应该进入壁垒高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行业壁垒大大降低。我国钢铁行业在近几年拥有非常高的收益,在利润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看到了钢铁行业的“钱景”,而络绎不绝地涌入这一个行业,使得行业处于急速扩展的的状态之中。一方面是原有钢铁企业的扩大规模发展,另外一方面则是不断涌入的新企业,可谓是“内忧外患”。在不断扩大规模,甚至是盲目扩建生产的背景下,极易出现产品过剩、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等相关问题,届时行业将处于一个不利的竞争环境下。
九、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1、钢铁产量将逐步进入下降周期
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在城市化率高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等带来对钢铁的较高需求,粗钢产量增速与建筑业产值增速会呈现正相关关系。近年来,我国建筑类用钢约占材消费总量的55%左右,主要为制造业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基建三大类,其中房地产领域用钢量占比较大。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5.22%,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而二三线城市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未来房地产行业用钢需求大概率将逐步下滑。从基建角度看,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高铁及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全国大范围覆盖,基建投资已经进入补短板阶段,未来基建领域用钢需求增量空间有限。
制造业用钢大约占钢材消费总量的1/3,主要集中于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短周期内制造业领域投资及消费带来的用钢需求增量或非常有限,从长期来看,国内制造业景气度有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再度上升,用钢需求存在一定增长空间,但仍难弥补未来建筑用钢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因此,在需求下降背景下,未来几年内我国粗钢产量也将进入下降周期。
2、制造业升级将带动特钢需求
如何增加钢铁材料在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中的应用是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基于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品种供给不足的现状,我国钢铁企业将继续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快钢铁行业产能和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对标日本钢铁产业发展,目标我国特钢占比偏低,优特钢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比重不到15%。从结构上看,不锈钢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2021年不锈钢占特钢产量的比例仅为6%,未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汽车业等特钢下游行业对不锈钢、合金结构钢等高性能、高精度的特钢产品的巨大需求将刺激特殊钢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总体来看,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化直接带动特钢需求,中国特钢需求增长空间巨大,特钢产业中长期前景向好。
3、兼并重组或进一步加快,海外扩张空间较大
我国政策层面鼓励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未来,钢铁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将进一步加快,通过专业化整合和高质量重组,逐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这也将提高产业区域协同能力,加快技术创新领域不断突破,进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优化产业结构。未来5-10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TOP10)将逐步提升到60%以上,这将为制造业的创新化提供充足的高端钢铁原料。
对于国内需求而言,未来增量空间有限,而非洲及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投资建设有望成为全球钢铁消费增长点,我国钢铁企业可将目标投向这些国家和地区。
4、“双碳”背景下,废钢资源增量空间巨大
中国人均钢铁积蓄量在经历了较长时间低速增长期后,迎来了高速提升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钢铁工业高速发展,2000年钢铁积蓄量达17.66亿吨,接近美国1965年的水平,但人均钢铁积蓄量仅为1.3吨。2021年钢铁积蓄量达到114亿吨,人均钢铁积蓄量快速上升至8.1吨。
回顾美日等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发展历史,当人均钢铁积蓄达到一定规模(8-9吨),且电力工业大力发展后,电弧炉炼钢占比将不断上升并超过转炉炼钢。虽然中国电弧炉炼钢占比仅为10%左右,但近年置换新增电弧炉产能明显增加。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将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也有利于电炉冶炼的发展。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预测,2025年废钢资源总量将达3亿-3.2亿吨,2030年达3.5亿-3.8亿吨,废钢资源量将占粗钢产量的40%左右,这将为电炉炼钢发展提供充足的废钢资源。
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钢铁行业全景调查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共十九章,包含中国钢材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中国钢铁行业竞争环境分析,2025-2031年中国钢材投资及发展前景展望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