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如今,在中国本土市场,华为、小米、OPPO、vivo开始取代苹果;国货开始取代欧美、日韩品牌。胸前印着大大的“中国李宁”LOGO,脚上一双回力鞋成为当下青年人彰显时尚与个性的标志。
保护一个民族品牌,要付出多少努力?
2017年,华为在全球首款移动端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上采用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可是当华为去申请HiAI商标时惊讶地发现该商标已于46天前被人抢先注册。这一波商标“抢注”风波后,华为就陷入了数年的商标争夺战。
疫情之下的影视产业 中国电影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疫情重压下,中国电影(600977)预计2020年将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整体来看,影视行业尚未扭转低迷势头,春节档能否顺利推进成为复苏关键因素。
建设“运河十景”激发大运河文化带活力
江苏省苏州市计划启动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以激发大运河文化带活力。
中国化妆品牌崛起的“三原力”
过去五年间,从跨国企业跳槽到本土企业的高管比例是反向跳槽数量的5倍;近两年,中国快消品牌抢占了超过五分之四细分品类的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去年,线上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2%;今年,国潮崛起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关键词。
打造文化新地标 助力文化发展
珠海传媒集团文化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这是珠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标志着珠海传媒集团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上海湾区”城市品牌
打造滨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上海湾区健康医学城,打造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500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市金山区正在推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举措,力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优化核心功能、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电影扎堆上映 近百家公司分食票房盛宴
2020年对于电影行业是不平凡的一年,直至年底,电影圈才热闹起来。据记者统计,12月份有57部电影上映。12月首周,已经上映了14部电影,其中不乏《赤狐书生》《宝可梦:超梦的逆袭 进化》等大制作。
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夯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敦煌石窟艺术中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敦煌文化正是这种自信的象征。
约1万年前的中国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源头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人类何时开始驯化野生水稻,使其适于栽培?在浙江省浦江县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一粒已炭化的“万年米”,是约1万年前世界稻作文化在这里起源的实物见证。
网红文化,如何“塑造”人们的审美
百度词条中将“网红”定义为在现实或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友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品位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追捧成为网红。
文化旅游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复苏势头良好
2020中国数字艺术产业论坛9日在京举办,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耿军在会上指出,近年来,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不断加快,有利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新发展格局下应加快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以数字产业化为基础、产业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代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新品牌,中国制造乘势而上
能进行智能交互、还能识别方言的国产智能电视,以生旦净末丑象征不同功能的中草药牙膏,兼具复古感与时尚气息的服装配饰……不久前,人民日报新媒体策划打造的创意体验馆——“有间国潮馆”第二季迎来大量观众。一系列引领潮流的国产品牌创新产品,不仅吸引许多年轻人前往“打卡”,也生动诠释了国产品牌在“十三五”时期的乘势崛起。
让文化产业深度融入经济社会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以“互联网+”“文化+”为依托,文化产业实现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活力,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