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2、人才壁垒
3、资金壁垒
4、产业链资源壁垒
四、产业链
五、行业现状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七、竞争格局
八、发展趋势

显示驱动芯片

摘要:随着近年来全球面板制造产能逐渐向我国境内转移,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面板生产制造中心,面板出货量持续增长,进而推动了我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的快速发展。具体来看,2016-2019年期间,由于京东方等国内领先面板厂商突破显示面板核心技术,面板实现大宗商品化,整体面板及其零部件处于一个价格下行时期,因此该阶段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没有明显增长。2020年受疫情爆发影响,居家隔离、远程办公刺激了电子产品等终端需求的爆发,同时,由于晶圆代工厂产能紧张,整体芯片价格不断上涨,使得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大幅增长。后续在我国显示面板出货量持续增长,集成电路产业利好政策的支持及下游面板及终端产品较高的景气程度等利好推动下,行业规模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92.94亿元,同比增长13.6%。


一、定义及分类


显示驱动芯片(DDIC)是显示面板成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芯片集成了电阻、调节器、比较器和功率晶体管等部件,负责将CPU处理完成的图像信号转换为对于显示屏的控制信号,控制着显示面板的发光线性度、功率、电磁兼容等关键因素,从而保证显示画面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将显示驱动芯片是否集成触控功能可区分为非触控型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显示整合驱动芯片(TDDI);按照显示技术不同,显示驱动芯片可以分为LED驱动芯片、LCD驱动芯片、OLED驱动芯片及Micro-LED/Mini-LED驱动芯片。现阶段市场上主流显示驱动芯片包括LCD显示驱动芯片(LCD DDIC)、触控显示整合驱动芯片(TDDI)和OLED显示驱动芯片(OLED DDIC)三种类型。

显示驱动芯片的主要种类及介绍


二、行业政策


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新型显示是我国政策聚焦的三大重点领域,政策明确提及显示驱动芯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大力推动显示驱动芯片与相关整机量产。如2023年工信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研制Micro-LED显示等关键技术标准,以及新一代显示材料、专用设备、工艺器件等关键产品标准;2022年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要求推进4K以上新型微显示器件的规模量产,开发配套显示驱动芯片。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相关政策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只有具备深厚的技术底蕴,才能在行业中立足。同时,由于半导体相关技术及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要求业内企业具备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因此,行业内的后来者往往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技术摸索和积累时期,才能和业内已经占据技术优势的企业相抗衡。而显示驱动芯片为复杂的集成电路产品,业内龙头企业普遍具有多年的耕耘经验,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形成了多条行业特色技术路线。同时,各项显示驱动芯片产品均需经历严格的工艺流片与产品验证过程。因此,市场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技术积累并实现产品线的搭建。


2、人才壁垒


在以技术水平和创新性为主要驱动力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富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将有利于企业在业内保持技术领先性,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是行业内公司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的前提。目前,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技术和管理人才尚属于稀缺资源,强大的人才团队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随着行业需求的不断迭代、技术趋势的快速发展,从业者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才能保持其在业内的技术地位,成为真正的高端人才。


3、资金壁垒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特征,在核心技术积累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研发资源与人才资源投入。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研发环节往往需要大量且长期的人力资本投入,并承担若干次高昂的工艺流片费用,而上述高额的各类研发支出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持续性发生。面对繁重的资金压力,新进入者不得不考虑自身实力能否维持持续性的高额研发支出,因此也构成其进入该行业的壁垒之一。


4、产业链资源壁垒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Fabless经营模式下,需要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进行充分协调与密切配合,实现产业链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新产品研发环节,Fabless设计企业需要借助上游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代工厂的力量进行产品工艺流片;在产品生产环节,Fabless设计企业需要有能力获取代工厂的可靠产能,以保证向下游的按时交付;在产品销售环节,企业需要维系稳固的品牌客户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因此,对于尚未积累产业链相关资源的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有限的市场资源可能对新进入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四、产业链


在显示驱动芯片产业链中,下游的显示面板企业向芯片设计公司提出需求,芯片设计公司在完成设计后分别向晶圆制造代工厂和封装测试企业下订单,晶圆制造企业将制造好的晶圆成品交由封测企业,最后封测企业在完成凸块制造、封装测试环节后,直接将芯片成品发货至显示面板或模组厂商进行组装,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显示驱动芯片行业产业链
显示驱动芯片设计
上海新相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天德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格科微有限公司
北京奕斯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硅片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环欧半导体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中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设备
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上游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手机
电视
平板
可穿戴设备
车载显示
商用显示
下游


五、行业现状


随着近年来全球面板制造产能逐渐向我国境内转移,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面板生产制造中心,面板出货量持续增长,进而推动了我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的快速发展。具体来看,2016-2019年期间,由于京东方等国内领先面板厂商突破显示面板核心技术,面板实现大宗商品化,整体面板及其零部件处于一个价格下行时期,因此该阶段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没有明显增长。2020年受疫情爆发影响,居家隔离、远程办公刺激了电子产品等终端需求的爆发,同时,由于晶圆代工厂产能紧张,整体芯片价格不断上涨,使得显示驱动芯片市场的大幅增长。后续在我国显示面板出货量持续增长,集成电路产业利好政策的支持及下游面板及终端产品较高的景气程度等利好推动下,行业规模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92.94亿元,同比增长13.6%。

2016-2022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行业发展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之一,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劲推动力量,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行业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为驱动行业持续发展、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我国各级政府针对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和国际合作政策。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若干规范化政策相继出台。国务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发布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完善了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而显示驱动芯片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重要产品之一,相关政策的颁布有效推动了产业的有序运作与持续发展,为业内企业的快速成长注入了新动能。


(2)下游需求推动市场增长


显示驱动芯片拥有广泛的下游应用,其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终端和医疗、汽车电子等工商业应用领域等。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终端应用趋势的不断演进,下游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旺盛,对性能迭代的要求持续提升,相关应用领域的繁荣也推动了我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的稳步发展。


2、不利因素


(1)技术水平较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我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行业起步较晚,尽管我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并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实力、资金投入、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国际龙头企业比尚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在多个细分市场,仍然存在全球市场由知名海外企业所主导的局面。未来,我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有待通过加强各方面的投入与积累,进一步改善产业环境,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专业人才稀缺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专业化人才资源投入,具有丰富产业经验积累的高端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在设计、工艺、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培养了大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优秀人才,但与市场领先的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尚存在高端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形,亟待持续推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七、竞争格局


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全球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市场主要由中国台湾、韩国厂商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中国内地显示驱动芯片厂商整体市场占有率较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我国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率较低,但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能逐步向中国转移以及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头部面板厂商供应链国产化需求增强,未来显示芯片行业的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国内领先的显示芯片厂商有望借势实现快速发展,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厂商市场占有率有望得到快速提升。

中国内地显示驱动芯片行业主要领先企业


八、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内地显示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TFT-LCD制造中心,并在AMOLED领域逐步实现对韩国厂商的追赶。随着新建产线的投产和更多高世代线的建设,中国内地显示面板产能将持续增长。然而,尽管面板产业强大,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仍被中国台湾、韩国厂商主导,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是推动显示驱动芯片迭代的关键,高分辨率、高帧率、窄边框的显示设备日益受欢迎,对驱动芯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支持高分辨率、高帧率且高集成度的显示驱动芯片将成为市场主流,推动显示产业进一步发展。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