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蟹的海水养殖对水域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区域都远离沿海地带,因此海水养殖场地较少。据数据统计,2016-2022年,我国蟹养殖总产量逐年增长,每年总产量均在100万吨以上,淡水养殖产量是海水养殖产量的2.5倍左右。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在28.8万吨上下波动,2018年海水养殖产量达到最高,为29.38万吨,同比增长2.72%;2020年淡水养殖产量有轻微下降,为77.59万吨,同比下降0.36%,2021年回升至80.83万吨,同比增长4.17%。
一、定义及分类
蟹,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我国蟹主要品种主要大闸蟹、梭子蟹、帝王蟹、青蟹、面包蟹、花蟹和石蟹等。我国蟹的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长江下游的固城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蟹楼大闸蟹、兴化大闸蟹、洪泽湖大闸蟹出产的大闸蟹为上品。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蟹富含蛋白质,有高胆固醇、高嘌呤,患者食用时应自我节制,患有、肝炎、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蟹。
二、行业政策
我国蟹行业政策背景丰富多元,体现了政府对蟹产业的全面支持和规范管理。从江苏省政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到五河县发改委促进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再到三亚市政府规范海鲜餐饮行业称重和包装,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此外,常州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动蟹产业优质绿色发展,蚌埠市政府则通过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挖掘和打造蟹产业网络品牌。这些政策的发布和实施,为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有助于实现蟹产业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总的来看,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农业和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为蟹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历程
我国蟹养殖行业的发展历程跨越了数千年,从早期的自然捕捞到现代的规模化养殖,20世纪60至80年代,人工蟹育苗技术的突破为蟹养殖探索与起步奠定了基础,虽然初期规模有限,但为后续的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进入90年代,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蟹养殖产量迅猛增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殖模式。而自2007年起,面对品质下降的挑战,行业开始转向高品质蟹的养殖,江苏省更是凭借其卓越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了全国蟹产业的重要领军者。我国蟹养殖业逐步繁荣与进步,在人们在追求美味的同时,对蟹品质和可持续性的追求和需求持续递增。
四、行业壁垒
我国蟹养殖行业发展面临多重进入壁垒。种苗资源的有限性和种质退化、疫病风险等问题,使得优质种苗的获取成为行业发展的首要难题。资金不足则限制了新进入者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技术的提升,进一步影响了产量和效益的提升。技术水平的不足导致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难以应对水质调控、疫病防治等挑战,影响了养殖效果和整体行业的发展。此外蟹销售渠道的有限性和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等问题,使得蟹的销售价格不稳定,增加了养殖风险,进一步加剧了蟹养殖行业的进入壁垒。
五、产业链
我国蟹产业链整体概况呈现为上下游紧密衔接、相互依存的发展态势。上游环节以蟹苗繁育和供应为核心,同时提供养殖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确保蟹养殖的顺利进行。中游环节作为蟹养殖的核心,通过掌握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蟹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下游环节则通过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深加工产品制作,推动蟹的流通和附加值提升,目前主流销售渠道有水产市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线上电商等。整体产业链上下游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我国蟹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蟹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六、行业现状
蟹的海水养殖对水域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区域都远离沿海地带,因此海水养殖场地较少。据数据统计,2016-2022年,我国蟹养殖总产量逐年增长,每年总产量均在100万吨以上,淡水养殖产量是海水养殖产量的2.5倍左右。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在28.8万吨上下波动,2018年海水养殖产量达到最高,为29.38万吨,同比增长2.72%;2020年淡水养殖产量有轻微下降,为77.59万吨,同比下降0.36%,2021年回升至80.83万吨,同比增长4.17%。2016-2022年中国蟹海水养殖面积呈现波动性变化,其中2017-2020年逐渐降低,2017年海水养殖面积最大,为53644公顷,较2016年增长0.21%;2018年降至51440公顷,同比下降4.11%,降幅较大;2020年降至最低,为49128公顷,较2019年下降2.58%;2021年回升至52671公顷,较2020年增长7.12%,增幅最大。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居民消费意愿推动蟹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蟹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蟹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不仅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还出口到海外市场,为蟹养殖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消费者对蟹的品质和口感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促使养殖户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升养殖效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蟹养殖行业正逐步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智能水质监测系统、自动化饲料投喂设备、疫病快速诊断技术等,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如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池塘水质,为养殖户提供及时调整水质的依据,确保蟹生长环境的稳定;自动化饲料投喂设备则可以根据蟹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精确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了饲料的浪费和过剩。此外疫病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使得疫病的防治更加及时和有效,降低了蟹的死亡率,提高了养殖效益。
(3)政策为蟹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政府对蟹养殖行业的支持和投入也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养殖补贴、减免税收、优化贷款政策等,为蟹养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还加大了对蟹养殖行业的资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这些政策的实施和资金的投入,为蟹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不利因素
(1)环境保护与资源约束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蟹养殖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约束。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或水质问题,导致蟹养殖受到限制。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和排放也受到严格监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解决环保问题。
(2)疫病风险与防控难度
疫病是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之一。近年来,一些新的蟹病不断出现,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疫病的防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但防控效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养殖环境、饲料质量、管理水平等。疫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蟹的死亡率增加,还会影响蟹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人工和饲料等成本上涨
我国蟹养殖行业面临人工和饲料等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人工成本的上涨使得招聘和留住合格的养殖人员变得更加困难,影响了养殖效率和质量。同时,饲料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直接增加了养殖成本,对养殖户的经济压力加大。
(4)市场竞争与价格波动
蟹养殖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养殖户面临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压力。市场上蟹的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蟹的价格波动。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蟹的价格会下降,影响养殖户的收益。同时市场上的蟹品质差异也导致价格的不稳定,一些低品质的蟹可能难以销售,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八、竞争格局
我国蟹产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和科技化的特点。大型综合养殖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创新,在蟹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如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和江苏太湖蟹业,它通过整合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实现了品牌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地方特色养殖企业则依托地域特色,打造出具有地方风味的蟹品牌,如山东黄河口大闸蟹和湖北洪湖大闸蟹,在本地乃至全国市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众多中小型养殖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灵活多变,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占据一定市场份额。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兴科技养殖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它们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注重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如智能蟹业和生态蟹养殖,为蟹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九、发展趋势
我国蟹产业呈现出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整合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明显趋势。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原材料供应、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无缝对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绿色养殖成为新方向,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化学药物使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蟹产业深加工拓展趋势明显,企业研发多样化、高附加值的蟹产品,利用蟹壳、蟹腿等副产品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应用于医药、保健品等领域,并积极探索与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融合,拓展产业链价值。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2年中国蟹市场供需及进出口情况分析:产量与需求同步上升,进出口数量下降,均价上升 [图]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蟹的出口数量都大于进口数量,且我国蟹的出口金额在2016-2021年始终大于进口金额,在2022年进口金额超过了出口金额。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2022年我国蟹的进出口相较于前几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