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揭示束缚态完全控制量子比特的相互作用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联合研究报告了一种新型微波架构。这种架构由超导谐振器组成,并被嵌入两个频率可调的人工原子,实验研究了单激发子空间和双激发子空间中的原子—场相互作用和先前未探索的耦合状态。
国外研究发现细胞基因表达新机制
捷克马萨里克大学中欧技术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分化基因表达机制。该研究项目名为“植物减数分裂的调控及其操作技术的发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上。
国外研究发现藻类光收集复合物二聚体高分辨率模型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联合研究揭示了绿藻莱茵衣藻的叶绿体PSI,其组织为同二聚体,包括40个蛋白亚基和118个跨膜螺旋,为568种色素提供支架。
国际团队研发出超高速全息磁记录方法
波兰比亚韦斯托克大学和华沙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家与来自日本和荷兰的科研人员合作,提出一种利用超高速磁记录来创建和显示动态全息图像的新方法。
国外研发珊瑚幼虫计数系统以保护珊瑚礁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科研团队使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了珊瑚产卵和幼虫成像相机系统(CSLICS)和珊瑚生长评估(CGRAS)系统,可对珊瑚产卵数量进行自动化密集型计数并实时监测珊瑚幼虫成长过程,从而帮助珊瑚幼虫量化繁殖,以拯救白化的大堡礁。
美国NASA实验室拟制造新一代近地天体追踪太空望远镜
近日,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宣布其“近地天体勘测者”(NEO Surveyor)望远镜已通过严格的技术和项目审查,将进入最终设计制造阶段,并将制定其技术、成本和进度基准。
科学家绘制人脑婴儿阶段的多面图谱
人类脑图谱是理解脑结构和功能的基石,用于处理分析从不同个体收集的大脑特征。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团队绘制人脑婴儿阶段的多面图谱。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ethods》,题为:Multifaceted atlases of the human brain in its infancy。
我国科学家开发监测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讯的技术
监测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间通讯对于理解胚胎发生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开发了一种用于监测小鼠细胞-细胞动态接触的技术,并通过永久性标记细胞间的接触来追踪细胞接触过程。
科学家利用RNA的相分离对大肠杆菌进行空间工程化设计
生物化学过程通常需要特定的空间和微环境。在细菌中普遍缺乏细胞器,这限制了以生物技术手段在细菌内设计复杂的生化反应。法国巴黎大学研究团队利用RNA的相分离对大肠杆菌进行空间工程化设计。
我国科学家破解首个苦味受体结构
味觉由存在于味蕾中的味觉受体介导产生,而苦味受体(TAS2Rs)是味觉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受体。由于缺乏结构信息,苦味受体TAS2R46的配体识别模式、受体激活及信号转导机制等仍然未知。近期,上海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在马钱子碱激活人源苦味受体TAS2R46的结构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破解了首个苦味受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