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固态电近年来既得到市场广泛关注,也饱受争议。半固态电池到底是不是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何时到来?固态电池技术将为产业链带来哪些变化?本篇报告旨在从技术本征角度回答以上问题,从而分析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供市场参考。
报告要点
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理论上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的最佳体系。液态锂电池体系向高能量密度迭代的热安全矛盾凸显,固态电池在本征安全性和锂金属负极兼容性上潜力大,是锂电池理论上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的最佳体系。且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已实现10-2S/cm 的突破,固态电池初步具备产业化理论基础。
全固态电池存在界面问题+成本问题卡点。全固态取消电解液,“固-固”界面硬接触将影响电池倍率和循环性能,并带来加压制造、干法混料等工艺难点。
成本方面,目前固态电解质价格高昂,其中聚合物、氧化物体系远期降本相对清晰,硫化物体系由于前驱体硫化锂工艺尚未成熟,降本节奏将更缓慢。我们测算全固态电芯远期成本有望达到0.69 元/Wh。
半固态本质仍属于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系,在液态电池安全性仍有提升预期时,短期半固态在安全、性能、成本上优势不明显。半固态并非液态到全固态的线性迭代,而是固态电池产业化初期的尝试。虽然半固态电池可以一定程度延缓电池热失控,但牺牲了成本经济性和倍率性能,在液态体系仍可从系统主动安全、电解液改性、隔膜改良等手段提升安全性的前提下,半固态电池的产业逻辑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产业进展:半固态进入量产,但由于性价比优势不明显,装车不及预期;全固态部分进入A 样阶段,量产或将在2030 年后。固态电池产能总规划超565.7GWh,已建成产能约28.3GWh。半固态进入量产阶段,但由于性价比优势不明显,目前车端销售不及预期。全固态近期部分企业进入A 样阶段,考虑全固态电池卡点仍较明显,我们预计全固态量产或将延迟至2030 年后。
固态电池产业突破后,将带来电池材料体系变化,并部分带动上游原材料需求。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对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粘结剂、碳纳米管导电剂、LiTFSI/LiFSI 添加剂等带来增量,电解液隔膜用量将有所减少。上游资源方面,有望对锆、镧、钛等金属形成一定带动。
风险提示: 1.全固态电池界面问题技术突破进展不及预期;2.半固态电池在安全性、经济性上优势短期难以验证;3.固态电池下游需求情况不及预期。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转自五矿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鹏
![精品报告](/assets/images/re_prefix.png)
![2025-2031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需求潜力报告](http://m.chyxx.com/cover/77/61/1137761.webp)
2025-2031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需求潜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需求潜力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链梳理及上下游市场分析,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领先科研机构及企业分析,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