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海鲜行业发展概况及2020年疫情后的水产品行业发展方向:水产品消费市场预计将长期保持增长[图]

    一、中国海鲜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海鲜产业分布及产量

    6月11日、12日,北京西城、丰台共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根据今天的通报,西城的病例此前曾在6月3日去过丰台新发地菜市场采购海鲜和肉。对此,6月12日,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发地只有牛羊肉大厅暂时封闭,原因是疑新增病例曾到大厅,为骑自行车前往。目前整个牛羊肉大厅正在消毒中,有进展将及时对外公布。另外,北京丰台新增的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员工,有消息称其曾到新发地、京深海鲜市场等执行抽检任务。6月12日,京深海鲜市场的出入口目前已经关闭,保安拉起了警戒线,无论是商户还是消费者都无法进出。

    北京这起新发地聚集性感染事件中,“在三文鱼砧板上发现了新冠病毒”让国人惶恐。各商超纷纷下架,饭店餐桌上也没有踪影,甚至还连累了其他水产品。在未查明追查新冠病毒来源前,相关水产品行业受到冲击。

    中国海鲜产业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区域,特别是以北方的辽宁、山东以及南方的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附近区域最为密集。其中山东省位居中国海鲜生产业的首位。

中国海鲜产业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海鲜生产业的地域集中情况跟临海的先天优势与便利的贸易港口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海鲜消费水平除了地区的经济状况之外还跟地理因素、世代累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分布着海鲜水产养殖基地,商品鱼基地如渤海主要养殖的海产品有小黄鱼、带鱼、海参、鲍鱼、扇贝等,东海的带鱼、大黄鱼产量都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乌贼超过80%。浅海滩涂养殖基地如渤、黄海,其海带产量占全国的4/5以上。

我国海水产品养殖基地分布

区域分布
主要养殖产品
海洋商品鱼基地
渤海
传统的经济鱼类有小黄鱼、带鱼、鳓鱼、鲐鱼,以及甲壳类毛虾等,也是我国海参、鲍鱼、扇贝、对虾等海珍品的主要产区,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为35万吨。
黄海
有“天然鱼仓”之称,历史上经济鱼虾类的最高年产量达40万吨,但现已成为海洋渔业资源的贫区,底层鱼类已经严重衰退,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等已不成汛,鲐鱼、鲅鱼、鲳鱼、乌贼、叫姑鱼等已成为主要的捕获对象。渔获量中,主要是小杂鱼,幼鱼一般占一半以上。
东海
我国最大的渔业基地,产量占我国海洋水产品产量的一半以上。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等最为丰富,其中,带鱼、大黄鱼的产量都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乌贼超过80%,小黄鱼、海蜇占40~50%。舟山渔场是最大的渔场,盛产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乌贼、马面鲐鱼、鲳鱼和鳓鱼等。
南海
我国海洋水产第二大产区,主产热带、亚热带鱼类,如蓝圆掺、金线、马面纯、带鱼,以及马鲛鱼、青鱼、乌贼、竹夹、小黄鱼、大黄鱼、鲳鱼、石斑鱼、海蜇等,另处,虾、蟹的产量也比较高。
浅海滩涂养殖基地
渤、黄海海带养殖基地
产量占全国海带产量的4/5以上。
黄、东海贻贝养殖基地
主要品种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和翡翠贻贝。
渤、黄海对虾养殖基地
主要品种有对虾
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海岸为主的海珍品养殖基地
海珍品主要包括鲍鱼、扇贝和海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大方向来讲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活动范围多方向扩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增长。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也预示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国家也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高效综合利用,将极大促进我国海鲜行业的发展。

    从民众基础层面来讲:国内目前的海鲜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消费份额占比逐渐扩大。一线城市稳步增长,二、三线城市紧跟不断扩张。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产阶级预计未来将持续扩容,瑞信全球财富报告称,国内中产阶级人数已增长至全球首位,达1.0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1%。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中高收入人群,在饮食消费上有更高诉求,预计这将带来居民在饮食结构上的持续改善和升级,海水产将受益,海鲜水产消费量将得到提高。无论是从整体消费频率还是消费人群基数来看,中国的海鲜市场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从外部层面来讲未来海洋渔业基础设施状况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海水养殖生态健康高效,渔船数量和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再生能力大体相适应,海水产品供给品种丰富、质量安全,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渔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将显著改善。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水产品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供需态势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58万吨,与2017年相比变化不大。2020年初,农业农村部于渔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透露,2019年全国水产品产量保持在6450万吨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

2015-2019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天然生产水产品产量1466.6万吨,占比77.3%。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为4991.1万吨,占比77.3%。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渔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表示,2019年我国水产品养殖约5050万吨,同比增长1%左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养捕比达到78:22。

2015-2019年中国水品养捕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中国人均海鲜消耗量

    中国是水产大国,水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1/3以上。中国同时是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市场。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中国人均水产消费量也在稳步攀升,从1990年的人均11.5公斤,到2006年的26公斤。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人均海鲜消耗量将达36公斤。

2006-2020年中国人均海鲜消耗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中国水海产品进出口分析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民众对海产的认知不断增强,海鲜在日常饮食结构中的比例提升,大大推动了中国海产进口体量。

    我国水产品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再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1
国际市场回暖,中国表现超预期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比2016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复苏,有利拉动了我国水产品进出口,特别是进口的增长。
2
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渔业企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
按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部门、各地方以空前力度狠抓已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落实,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一大批企业从供给侧发力,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动能、调结构,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明显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量额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加6.06%和13.10%。外贸新业态发展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出口新动力培育成效初显。
3
“一带一路”释放新动力,对外贸整体向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为水产品外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13年、2014年、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出口增速均优于同年我国水产品整体出口增速。2015年在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下降3.59%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仍呈现逆势增长0.25%的向好态势。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出口量95.96万吨,同比增长4.25%,高于同期整体出口量增速1.85个百分点。
4
受资源保护政策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影响,贸易顺差收窄
2017年,农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有关要求,大力开展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实施了“史上最严”伏季休渔、海洋渔船“双控”、海洋渔业资源总量控制等制度,大力开展幼鱼保护和限额捕捞试点等工作,并加大渔政执法力度,确保了各项养护工作取得实效。受此直接影响,我国鱼粉进口大增。同时,由于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对高档优质进口水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全年食用水产品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出现较大增幅。这两方面因素成为拉动我国水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全年水产品贸易顺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水海产品进口量444万吨,同比增长30.5%。水海产品进口金额为109.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6%。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产品进口市场,仅次于美国。

    受疫情影响,2020年1-4月中国水海产品进口量仅小幅度增长,2020年1-4月中国水海产品进口量为147万吨,同比增长4.5%。进口金额为45.18亿美元,同比下降8.4%。

2016-2020年1-4月中国水海产品进口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0年1-4月中国水海产品进口金额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还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海产品出口国之一。2009-2019年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到稳定波动的发展过程。2009-2014年为快速发展期,2009年的出口数量为209万吨,出口金额为68.1亿美元,到2014年出口数量就已接近翻番,出口金额增长了近2倍。2018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规模和出口金额皆创下新高,出口数量为425万吨,出口金额为220.0亿美元。2019年,水海产品出口表现不如2018年,出口数量419万吨,出口金额203.3亿美元,皆不及2018年,一方面是受国外需求疲软所困,另一方面是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所抑制。

    从出口品种看,我国主要出口头足类、对虾、贝类、罗非鱼、鳗鱼等。按出口数量计,2019年,日本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地,之后是东盟、欧盟、韩国、美国等地。

2015-2019年中国水海产品出口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海鲜相关企业分析

    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海鲜相关企业39.30万家,其中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的共有26.07万家。从海鲜相关企业注册量来看,2015年开始的五年来,海鲜相关企业注册量稳步增加,2015年共注册2.83万家。2019年,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和新增速度都达到了最高点,共6.40万家,同比增长27.2%。

2015-2019年海鲜相关企业注册量情况(万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海鲜相关企业注册量增加,海鲜行业风险提高。企查查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的五年内,海鲜行业的风险数量逐年递增,2019年的风险数量和风险新增量达到五年之最,共2.27万条,同比增长率为20.1%。

2015-2019年海鲜相关风险数量情况(万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疫情后的水产品行业发展方向:短期、中期、长期

    往年的春节,是水产品的传统销售旺季,春节里的各类聚餐、宴席催生了大量的水产品需求。然而,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让整条水产品产业链都迎来危机,疫情的影响已经开始体现。

    短期:水产品产销对接极不畅通。疫情管控措施下,物流几乎中断,餐饮企业退单严重,水产品加工企业持续停工,市场交易量严重不足,导致上游养殖者及中间各级经销商库存积压现象严重,生鲜产品库存成本高企,直接影响了源头养殖者以及各级经销商的收入,部分小型市场参与者或因无法承受疫情期间导致的亏损而被淘汰出局。国际贸易方面,疫情让全球水产品行业陷入恐慌。由于担忧疫情会影响中国的水产品进口需求,国外水产品特别是高档海鲜的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出口方面,目前已有多个国家采取入境管制,对中国出口的水产品态度审慎,在我国未完全控制疫情情况下,水产品出口同样不容乐观。

    中期:待疫情结束后,预计大众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现象,届时水产品市场将逐步回暖。此外,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按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我国2020年目标水产品总产量6600万吨;国内捕捞产量实现“负增长”,国内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乐观预计我国4月底前能战胜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基于近年来水产品总产量趋于稳定,2020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6600万吨有一点难度,但实现国内海洋捕捞产量1000万吨以内问题不大。

    长期: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健康保健意识的加强,以及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品消费市场预计将长期保持增长,特别是农村市场。此外,相比野生陆地动物,野生海鲜产品更为健康,在国家逐步发布政策法律禁止野味交易的情况下,野生海鲜产品或实现替代需求导致的增长。但在国家“养殖为主”的方针下,未来养殖水产品的市场规模更为广阔。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海鲜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海鲜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海鲜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中国海鲜优势生产企业竞争力及关键性数据分析,2024-2030年中国海鲜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2024-2031年中国海鲜行业投资方向与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